微创接骨板技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微创接骨板技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价值

王国华

丽江市永胜县人民医院云南永胜674200

摘要:目的:明确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微创接骨板技术的实际价值。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四肢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和平均分成传统组和微创组。传统组患者应用传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应用微创接骨板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治疗优良率。结果:微创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患者,P<0.05;微创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微创接骨板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传统内固定术;微创接骨板技术;临床指标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四肢骨折的发病率呈现上升和增长趋势。在治疗四肢骨折过程中,多采用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这两种。非手术方法患者恢复比较慢,并且耗时比较长,所以,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方式方法[1]。微创接骨板技术是新兴的手术方式,为了明确微创接骨板技术对于四肢骨折治疗的实际价值,本研究选取96例患者作为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四肢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48例。传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18岁至70岁之间,平均(40.2±1.6)岁,其中,22例患者为交通伤,9例患者为机械伤,9例患者为跌落伤,8例患者为压砸伤;微创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在19岁至72岁之间,平均(42.5±2.1)岁,其中,23例患者为交通伤,9例患者为机械伤,8例患者为跌落伤,8例患者为压砸伤。对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开展比较,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传统组以胫骨下段骨折为例,为患者实施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患者麻醉成功以后,取仰卧位,对术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将胫骨骨折端作为中心,沿胫骨嵴进行纵行切口,将患者皮肤切开,将皮下组织切开,对肌肉组织进行分离,将骨折端充分显露,对骨折端进行清理,复位后运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在切口内留置引流管或引流条,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微创组患者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对术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取患者胫骨前内侧进行切口,切口长约5cm,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充分显露骨折端,在骨膜外对软组织进行剥离分离,骨折复位以后,在患者胫骨内侧形成的软组织隧道内插入干骺端lcp,在骨折远端拧入锁钉1枚,将钢板与骨折远端进行固定,在皮外以相同型号长度的钢板为模板比对,在相应钉孔处进行皮肤小切口,将螺钉拧入固定,骨折两端各以4枚左右螺钉固定,对切口进行冲洗,切口内留置引流管或引流条,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进行判定,包括优、良、中、差四个标准,若患者骨折在12周愈合,关节外展或者关节屈伸正常,没有疼痛感,则判定为优;若患者骨折在16周愈合,患者关节活动丧失在10%之内,偶尔有疼痛感,则判定为良;若患者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关节活动丧失在10%至30%之间,活动时有疼痛感,则判定为中;若患者骨折不愈合,患者关节活动丧失在30%以上,并且关节存在持续性疼痛,则判定为差[2]。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学软件是本研究涉及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通过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通过表示。将P<0.05作为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际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传统组患者短,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微创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患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外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四肢骨折是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由于高空坠落和交通事故所导致。四肢骨折的主要特征为肌腱、骨骼、软组织等多重组织出现连续性损害,患者疼痛感剧烈,关节无法自由活动,容易诱发骨质疏松、关节僵直等并发症[3]。近些年来,临床中更加广泛的应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与传统技术相比较,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更加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具有创伤小、愈合快、愈合率高等优势,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4]。

本结果表明,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3.1±4.3min)明显短于传统组患者(91.6±5.9min),微创组术中出血量(60.8±4.8ml)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189.5±4.6ml),微创组住院时间(8.7±2.7d)明显短于传统组患者(15.2±1.9d)。P<0.05;微创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5.83%)显著高于传统组患者(79.17%),P<0.05。综上,微创接骨板技术对于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华德,胡宏伟.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4):1463-1466.

[2]张荫坤,何平,龚翰.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3):194-196.

[3]孙正阳,徐爱云.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山东医药,2011,51(24):64-65.

[4]梁加利,刘德荣.微创技术植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11):1323-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