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致放射肺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90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致放射肺炎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整体化护理服务组用整体化护理服务。比较效果。结果整体化护理服务组满意程度、不良的情绪指标、生存质量、放射治疗致放射肺炎好转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呼吸衰竭等继发性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致放射肺炎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 标签: 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 致放射性肺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放射直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放射直肠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平均分配为两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用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的6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0例放射直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治疗的总有例数为59例,总有效率达到98.33%;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有8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且P=0.029,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放射直肠炎副作用小,安全系数高,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 补脾清肠 放射性直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急性放射食管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确诊为肺癌、食管癌、乳腺癌且需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全程组(A组)和半程组(B组),每组各50例。A组自放疗开始起服口服康复新液,B组于出现放射食管炎症状后口服康复新液。放射食管炎分级参照美国放射治疗肿瘤组(RTOG)毒性标准分级;比较A,B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完成率,急性放射食管炎的发生率、出现时间、缓解程度以及放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B组的放射治疗完成率均为100%;A组急性放射食管炎的发生时间为开始放疗后19±5天,较对照组(14±3天)明显推迟;发生率分别为80%和96%,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52.08%。结论康复新液可以有效推迟急性放射食管炎的发生时间,明显降低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保障放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放射性食管炎,康复新液 胸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肠道湿热型急性放射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肠道湿热型急性放射直肠炎患者平均且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对照组51例患者口服思密达治疗,而研究组51例患者口服葛根芩连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评估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2%、80.4%,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更高些,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肠道湿热型急性放射直肠炎,效果比思密达更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葛根芩连汤 肠道湿热型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肺损伤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放射肺损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42例未发生放射肺损伤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均接受双源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检查各项指标,同时,42例放射肺损伤患者同时接受常规CT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第一,分析rrBF、rrBV与rrPS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42例放射肺损伤患者,双源CT灌注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CT,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肺损伤,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源CT灌注成像 放射性肺损伤 诊断价值 病理基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医用三氧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射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放射直肠炎患者80例,40例对照组接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0例研究组接受医用三氧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治疗疗效,血清指标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0%高于对照组72.50%,且P<0.05。对比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临床治疗宫颈癌放射直肠炎疾病可考虑给予医用三氧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方式,疗效突出,炎症反应得到降低,值得应用。

  • 标签: 放射性直肠炎 宫颈癌 保留灌肠 医用三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比亚芬与三黄膏治疗乳腺癌放射皮炎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术后行辅助放疗后产生放射皮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比亚芬软膏外涂,实验组予以三黄膏外涂,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天数、3d后创面大小和治疗14d后效果。结果组间治疗后实验组的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d后创面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组内治疗3d后创面大小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14d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黄膏对于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皮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比亚芬,且创面愈合时间短,病人所受痛苦小,更有利于放疗的进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比亚芬 三黄膏 乳腺癌放疗 放射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急性放射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治疗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急性放射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s-CRP、TNF-α、IL-6、IL-8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急性放射肺炎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非小细胞肺癌 急性放射性肺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在保留灌肠防治直肠癌术后放疗致急性放射直肠炎中的应用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1例于2016年4月~2018年1月至本院行直肠癌Dixon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1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研究组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则仅仅应用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治疗。就两组患者急性放射直肠炎的发生率、同期放化疗耐受以及睡眠、饮食、体重变化和KPS评分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急性放射直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急性放射直肠炎级别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饮食、体重以及KPS评分的改善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放疗中断率与总疗程均低于对照组,但化疗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的治疗方式更为安全有效,有利于降低患者急性放射直肠炎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明显改善患者在放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直肠癌 沙利度胺 三乙醇胺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在医学课程的临床教学中,肿瘤放射物理学与放射治疗技术学作为其中两项重要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着重对肿瘤放射物理学与放射治疗技术学的临床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 标签: 肿瘤放射物理学 放射治疗技术学 临床教学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谷丙转氨酶测定之间的相关。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体检的人员中选取200例进行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谷丙转氨酶进行探究。检测之后对小三阳、大三阳的发生率以及丙转氨酶阳性的比例应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小三阳、大三阳的发生率降低,丙转氨酶阳性比例降低,且小三阳、大三阳发生率和丙转氨酶阳性率呈相关,差异显著(P<0.05)。结论检测乙型肝炎时,除了进行两对半检测,对谷丙转氨酶进行检测,更有利于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谷丙转氨酶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大量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放射医学技术随之发展,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 标签: 放射医学技术 肿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线诊断在胃肠道穿孔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对这50例患者均采用腹部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进行诊断,然后比较用这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腹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29例符合,9例基本符合,12例漏诊,诊断符合率为76.0%;经CT扫描结果显示,42例符合,6例基本符合,2例漏诊,诊断符合率为96.0%;在诊断符合率方面,CT检查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X线检查能对大多数胃肠穿孔的患者进行诊断,但比较而言CT诊断能提供更为有效的病因诊断和准确的穿孔部位信息,检查符合率也更高。

  • 标签: 胃肠道穿孔 放射线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放射介入治疗,并回顾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自愿参与者48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8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硝蛎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放射介入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生理期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较为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期间采用放射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更佳。

  • 标签: 子宫肌瘤 放射介入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不同批次首乌藤、制何首乌及XX合剂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批次的首乌藤、制何首乌、XX合剂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批次的首乌藤、制何首乌、XX合剂的含量测定结果有差异。结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首乌藤和制何首乌质量有差异,不同批次的XX合剂亦有差异。

  • 标签: 二苯乙烯苷 含量测定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技术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冠心病患者的CT、MRI、DSA影像学资料,对本次所有患者临床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80例冠心病DSA检查诊断率为100%,MRI检查诊断率为87.5%,CT检查诊断率为80.0%,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临床诊断中予以患者放射技术应用,临床疾病诊断率较高,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放射技术 冠心病 临床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技术运用在诊断肺部肿瘤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患者均行CT扫描加增强检查,再行实验室痰脱落细胞检查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并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患者诊断的准确,并总结CT图像特征制作成表格。结果经对比两个检查前后结果,得出肺错构瘤(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100%,肺部恶性肿瘤分型的诊断准确率为95%,两者前后间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放射技术对肺部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高,并可准确地辨别其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组织受侵等情况。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技术 肺部肿瘤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为研究样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CT扫描和腹部X线摄片检查,观察其检测后的诊断符合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差异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6,P<0.05)。结论采用CT扫描来鉴别和诊断胃肠道穿孔疾病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胃肠道穿孔 放射线诊断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剂对凝血四项测定的影响。方法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各四管,其抗凝剂分别为0.109mol/L枸橼酸钠(19)(作为对照组);0.109mol/L枸橼酸钠(14);肝素锂;EDTA-K2,分别测其凝血四项值,比较各结果的差异。结果0.109mol/L枸橼酸钠(14);肝素锂;EDTA-K2的抗凝血PT、APTT、TT较0.109mol/L枸橼酸钠(19)显著延长,FIB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凝血四项时,应严格按照要求选用正确的抗凝剂0.109mol/L枸橼酸钠(19),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 标签: 抗凝剂 凝血四项 测定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不同批次赤芍及某某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批次的赤芍、某某胶囊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批次的赤芍、某某胶囊的含量测定结果有差异。结论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赤芍质量有差异,不同批次的某某胶囊亦有差异。

  • 标签: 赤芍 某某胶囊 芍药苷 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