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4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50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9例(38%)为胃肠道反应,14例(28%)为过敏反应,8例(16%)为水杨酸反应,6例(12%)为瑞氏综合征,3例(6%)为肝损害。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发应后均立即停止用药,给予对症处理后以上症状自行消失。结论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但也会发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应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和途径正确,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阿司匹林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管理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开具的3200份中药方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统计其中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从而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用药安全管理方式。结果中药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本次调查中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70%。而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试剂不当、个体差异、剂型因素、联合用药不当、药物自身因素五个方面。结论针对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加强中医药材知识培训、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是可行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50例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是促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涉及到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肝胆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等,还有患者同时会合并有多种不良反应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差异显著,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多种多样,临床用药时,要对其适应征进行严格掌握,并且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对用药安全性进行有效确保。

  • 标签: 氟喹诺酮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西药和中成药配伍治疗患者650例,时间段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其中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75例。回顾患者的资料,分析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统计临床用药途径,观察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并评估严重程度。结果患者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占比41.33%;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比57.33%。累及系统以神经系统(46.67%)为主,其次依次为循环系统(21.33%)、消化系统(14.67%)、皮肤和粘膜(10.67%)、其他(6.67%);严重程度为轻度(65.33%)、中度(32.0%)、重度(2.67%)。结论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不良反应会危害人体多个系统,提示药师合理配伍,保证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西药 中成药 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6年1月-20l6年7月抗菌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联合用药中的重复用药、抗菌药物疗程过长、配伍输液选择不合理及用法不当等,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是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结论明确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合理应用考评,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可行方法,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不艮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84例接受抗生素治疗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是否应用阿奇霉素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92例给予非阿奇霉素类抗生素治疗)与实验组(92例给予阿奇霉素),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P<0.O5。结论对于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患儿易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做好用药监护工作,以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阿奇霉素 抗生素 儿科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美沙酮对吸毒人员脱瘾治疗的效果及停药反应。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我院戒毒科的自愿戒毒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阿片酊进行脱瘾治疗,研究组予以美沙酮口服液脱瘾治疗,通过实行递减法进行给药,治疗后应用戒断症状观察积分表(OWS)对两组人员的症状变化进行分析,对比治疗成功率。结果研究组OWS得分变化幅度相比于对照组较小,治疗初期(1~3d)研究组得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在治疗后期(10~15d)研究组得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吸毒人员脱瘾成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通过美沙酮对吸毒人员进行脱瘾治疗的效果明显,有助于吸毒人员快速缓解其戒断症状,同时美沙酮的停药反应效果相对良好,该药可作为吸毒人员的脱瘾治疗的使用药物。

  • 标签: 美沙酮 吸毒人员 脱瘾治疗 效果 停药反应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物临床应用日趋频繁,同时带来了很多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较为复杂,有的为一过性,有的逐渐加重,有的与原有疾病症状相似。在临床应用时,正确认识不同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是抗抑郁治疗的关键之一。现针对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抗抑郁药物 不良反应 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置入宫内节育器后所取得避孕效果,分析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02月20日—2017年02月20日于我院进行避孕的育龄妇女中盲选4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参照组200例应用TCu220节育器,验组200例行MCu220节育器,比较两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脱落率、取出率、带器妊娠率、续用率的对比分析中,实验组脱落率、取出率、带器妊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续用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MCu220节育器进行避孕,可取得良好的避孕效果,优于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避孕 TCu220节育器 避孕 不良反应 MCu220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不良反应和与之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旨在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药剂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开具的2000张西药处方单为研究对象,对西药联合应用的处方数量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多种西药应用的临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对象中共有西药联合应用处方1786张(占比89.30%),在西药联合应用处方单中有346张发生了不良反应(占比19.37%)。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来看,主要包括重复用药、剂量不当、不良配伍以及用法不当;从不良反应的表现来看主要包括过敏、头晕、恶心、失眠等;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来看,西药联合应用处方1786张中有346张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9.37%。结论多种西药联合应有的积极作用在于改善患者病情,利于患者康复,然而应当注意科学用药、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努力提高临床上西药联合应用的安全性。

  • 标签: 西药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门冬酶(PEG-ASP)应用于初治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ALL)中,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阴性)的80例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诱导化疗中培门冬酶的用药次数将其分为培门冬酶1次组(n=40)与培门冬酶2次组(n=40),对预后差组患者应用2次培门冬酶,对预后好组患者应用1次培门冬酶,观察并记录化疗后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培门冬酶的不良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结果经VDCLP化疗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诱导化疗ALL患者的VDCLP方案之中,应用1次与2次培门冬酶治疗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但应用2次培门冬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培门冬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尼莫地平结合阿司匹林用于偏头痛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尼莫地平结合阿司匹林治疗。跟踪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偏头痛发作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结合阿司匹林用于治疗偏头痛,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症状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安全性较好,是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

  • 标签: 尼莫地平 阿司匹林 偏头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300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用药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多为二重感染、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以及全身或局部浮肿、白细胞降低、乏力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不良反应需高度重视,及时干预处理。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其他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蒿琥酯配伍阿奇霉素治疗疟疾的疗效,并分析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疟疾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疗法治疗恶性疟,用标准氯伯治疗日间虐,实验组患者青蒿琥酯配伍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论实验组患者退热时间、疟原虫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7d的痊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28d复查疗效,实验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03%)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青蒿琥酯配伍阿奇霉素治疗疟疾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青蒿琥酯 阿奇霉素 疟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72例胃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实验组、一般组,一般组胃溃疡患者实施西咪替丁片联合甲硝唑片、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胃溃疡患者实施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片、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效率、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实验组胃溃疡患者治疗总效率为97.22%,比一般组高22.22%,不良反应出现率为5.56%,比一般组低16.66%,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出现率较低,值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奥美拉唑 抗生素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苯巴比妥配合安定急诊治疗小儿惊厥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小儿惊厥患儿120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小儿惊厥患儿采用安定进行急诊治疗,实验组小儿惊厥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进行急诊治疗,观察两组小儿惊厥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小儿惊厥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90.00%)、复发率(13.33%)及住院时间(4.02±0.86)天,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儿惊厥患儿(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两组小儿惊厥患儿急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苯巴比妥配合安定急诊治疗小儿惊厥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苯巴比妥 安定 急诊 小儿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并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在2016年5月-2018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104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入院顺序的单双数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即入院顺序为双号的作为常规组与入院顺序为单号的作为研究组,每组各52例,常规组患者主要开展高血压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继续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均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使其收缩压与舒张压等降低,使其稳定在正常水平。同时可使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与肌酐清除率等提高,促进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厄贝沙坦 高血压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奇霉素序贯法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小儿支原体肺炎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检测两组肠道菌群失调程度,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96.67%vs76.67%,P<0.05);治疗后3d,两组肠道菌群失调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症状缓解。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法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较单纯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更显著,临床上应注意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阿奇霉素 序贯法 炎琥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针对性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此段时间所在科室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10例展开研究,依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n=55)采取单一用药方式,而研究组(n=55)则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对比治疗6个月椎基底动脉血流最大速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4%,明显低于对照组3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的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且有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脑梗塞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对于颞叶癫痫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颞叶癫痫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卡马西平治疗,给予观察组奥卡西平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颞叶癫痫患者给予卡马西平与奥卡西平均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奥卡西平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佳,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 颞叶癫痫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