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关节假置换选择在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4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平均随机每组52例,观察组实施关节假置换手术,常规组实施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常规组的78.8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低于常规组的11.5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观察组关节疼痛程度得分明顯低于常规组,疼痛缓解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肢骨折患者采用关节假置换术,治疗效果确切,是较为理想的关节成形术,能保留关节的功能,还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骨折 关节假体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肢骨折应用关节假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7年收治的66例肢骨折的患者,把他们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关节假置换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髓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结果两组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组中突发颅内出血者1例,尿路感染者1例,褥疮1例,并发率为9.10%;对照组中尿路感染者1例,褥疮2例,深静脉血栓者1例,并发率为12.1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JOA髋关节功能评定比较,研究组为(91.04±1.8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1.25±5.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假置换的治疗方式能够为患者保留关节功能,避免疼痛,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四肢骨折 关节假体置换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孕妇血浆D-二聚、炎性因子及凝血酶原项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健康妊娠妇女及同期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性疾病的15例妇女,以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8例妇女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将健康妊娠妇女列为试验组,将妊娠合并静脉血栓疾病妇女列为疾病组,将体检妇女列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浆D-二聚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水平都比对照组要高(P<0.05),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水平都比疾病组要低(P<0.05)。结论静脉血栓孕妇在孕期的血浆D-二聚、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功能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化,对血浆D-二聚、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酶原项实施动态监测,有利于诊断与预防静脉血栓。

  • 标签: 静脉血栓孕妇 血浆D-二聚体 炎性因子 凝血酶原四项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急救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63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对患者急救和精心的综合护理,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3例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17例、无效2例、l例死亡。结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乙肝患者实施病毒学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择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病毒学检验,主要检测乙肝五项,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评估在乙肝诊断中病毒学检验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HBsAg阳性率为80.77%、HBsAb阳性率为17.95%,HBeAg阳性率为15.38%、HBeAb阳性率为58.97%、HBcAb阳性率为89.74%,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乙肝携带率为80.77%,大三阳占比为15.38%,小三阳占比为58.97%;对照组乙肝携带率为10.00%,大三阳占比为2.50%,小三阳占比为7.50%。结论对乙肝患者实施病毒学检验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乙肝 病毒学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扁桃和腺样发生肥大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许多全身性疾病比如骨骼发育变得迟缓、易得心脏病、肾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因为扁桃和腺样肥大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的机制非常复杂。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上气道狭窄,导致肺通气障碍,导致晚上缺氧,影响儿童多种激素的分泌。早期药物治疗或这手术治疗能更好地减轻对儿童的影响,改善儿童缺氧,逐步恢复使儿童的生长发育变得正常。

  • 标签: 阻塞性的睡眠呼吸低通气性综合征 扁桃体发生肥大 腺样体发生肥大 儿童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2例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51例行经皮椎成形术,作为治疗组;51例采取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度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VAS评分、Cobb角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优于保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3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68例进行研究观察,并按单号、双号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角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切除手术中晶状囊膜的存留对角膜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2月--2016年8月,研究对象;76例本院收治的行玻璃切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实验组(n=38),给予对照组患者晶状后囊膜留存,给予实验组患者晶状后前膜留存,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切除手术中晶状囊膜的存留对角膜的影响明显,晶状前囊膜留存具有一定优越性,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晶状体囊膜 玻璃体切除 角膜内皮细胞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1周、1月观察组60例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P>0.05)。结论临床中对OVCF患者实施经皮椎成形术治疗,与传统保守治疗比较,可快速缓解患者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且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皮穿刺椎成形术在椎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治疗的应用。方法在2016年3月23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间收治100例椎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三天、术后一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3.15±0.49)分、(2.13±0.32)分、(1.02±0.08)分;Oswestry评分分别为(29.86±3.46)分、(25.31±2.15)分、(24.19±2.74)分;椎前缘高度分别为(80.13±2.56)%、(83.16±3.15)%、(84.21±3.69)%;伤椎后凸角分别为(15.12±2.67)°、(13.25±2.18)°、(11.02±1.33)°。结论对椎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患者实施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能够恢复伤椎后凸角、椎前缘高度。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压缩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对患椎邻近椎退变和骨折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3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所选对象均接受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患椎邻近椎前缘、θ角和中柱压缩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与术后疼痛评分分别是(7.15±2.48)和(1.72±0.82),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θ角、中柱压缩率和前缘压缩率方面,术后要比术前高出许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改善了患者疼痛程度,但是加快了患椎邻近椎退变速度,所以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折 退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及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肿瘤及椎转移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椎成形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复发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减轻,其评分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也较少,其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脊柱肿瘤及椎转移瘤患者实施经皮椎成形术进行治疗,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该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肿瘤 椎体转移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在SAS评分、SDS评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高,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大补煎加减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实验对象共有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78例,来源时间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之间,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有患者3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大补煎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常规组患者运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以及排便难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大补煎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方案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以及排便难度,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 标签: 大补元煎加减 针灸 老年功能性便秘 排便间隔时间
  • 简介:颈动脉瘤又称颈动脉副神经节瘤、化学受体瘤,是头颈部最常见的副神经节瘤。根据其是否分泌儿茶酚胺分为嗜铬与非嗜铬副神经节瘤,前者罕见。组织学上,颈动脉由主要细胞或称副神经节细胞及支持细胞2种细胞组成.后者在颈动脉瘤中几乎不存在。一般认为,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的外膜内.但Knight等最近报道指出.肿瘤位于外膜周围组织而不是外膜内。颈动脉瘤呈散发性和家族性发病.散发性发病原因可能与高海拔导致慢性缺氧而刺激颈动脉增生有关,而家族性发病与基因缺陷有关。在一般人群,如发现一侧颈动脉瘤,则双侧颈动脉瘤的发生率为5%.家族性为32%。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放射学 治疗
  • 简介:细胞间的交流对于生命活动来说至关重要。近期研究揭示了细胞间交流的第三种方式,即通过细胞分泌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来进行相邻或远距离细胞间的交流。根据其来源和释放途径的不同,可对EVs进行分类。外泌是一类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分泌小囊泡,根据来源细胞不同,它们可以进行不同细胞间的交流,并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

  • 标签: 外泌体 检测方法 肿瘤诊断 抗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扁桃联合腺样切除用于小儿鼾症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90例2016年1月-2017年6月小儿鼾症患儿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扁桃联合腺样切除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下扁桃联合腺样切除治疗。比较两组小儿鼾症治疗效果;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手术前后患儿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鼾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鼾症患儿行鼻内镜下扁桃联合腺样切除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创伤,加速术后康复,减轻患儿痛苦,改善其通气状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内镜下扁桃体 腺样体切除 小儿鼾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慢性扁桃炎患者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1例行扁桃切除术的慢性扁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81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分级、咽部水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轻度疼痛和咽部无水肿患者比例相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在慢性扁桃炎切除术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慢性扁桃体炎 切除术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腺样联合扁桃切除术治疗儿童鼾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实施效果。方法以我科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6例儿童鼾症病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对于儿童鼾症患儿的腺样联合扁桃切除术手术效果有显著促进效应,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腺样体联合扁桃体切除术 儿童鼾症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