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DC-CIK细胞治疗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接收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40例纳入到研究组中,将同期非肿瘤患者40例纳入到对照组中,对治疗前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8+以及CD3+方面,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3+CD4+方面未见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差异显著,统计学无意义(P<0.05);在外周免疫球蛋白IgG、IgM以及IgA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DC-CIK免疫治疗方法应用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治疗之中,可提升患者抵抗肿瘤能力和T细胞杀死数量,有效控制肿瘤细胞增长速度,避免肿瘤的复发,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恶性血液肿瘤 免疫功能 DC-CIK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接受单用降压药或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63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A、B、C,每组21例,其中A组使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在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时所使用的是缬沙坦、而C组患者采用的是这两组药物的联合方式进行治疗。结果通过16周的治疗,3组患者的血压有了明显降低,A、B两组的收缩压为(139.6±3.8)、(138.3±2.7)mmHg,C组为(121.1±2.5)mmHg,C组降低幅度明显比A、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蛋白排泄率为(103.5±3.9)μg/min,血肌酐(59.2±6.5)μmol/L,明显比A、B(128.2±5.6)μg/min,(71.3±1.2)μmol/L(125.5±6.2)μg/min,(70.5±1.9)μmol/L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硝苯地平、缬沙坦单独治疗没有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其能够对肾功能进行很好的保护,还可以排除尿蛋白,因此得到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硝苯地平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外伤治疗采用早期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外伤患者94例,根据患者入院7d内血压与基础差值分为两组,A组患者47例,B组患者47例,评价两组患者预后转归及损伤灶面积。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损伤灶面积低于B组,GC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外伤患者行早期降压处理,需适时控制血压,促使患者预后转归。

  • 标签: 急性脑外伤 早期降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出血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又称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infarction,HI,是梗死灶内出现继发性脑出血,可成分散状瘀点,也可融合成大片瘀斑,甚至形成血肿,常有梗死区血管再通、血管重建而引起;方法对5例梗死后出血病人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诊断之后,患者一例死亡,余病情均有好转;结论梗死后出血与单纯脑出血不同,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对该问题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合理用药,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改善患者治疗状况,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转换 危险因素 影像学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使用情况,探讨其用药特点和合理性。方法以我院药库电脑中的《药房药品销售》为依据,对我院2016年抗高血压药使用品种、用药频率(DD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对于开具处方进行统计,并分析患者用药例次、用药时间,经发现,钙通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利尿降压药>β2-受体阻断药>ACEI>复方制剂,且DUI值均在1以下。结论用药频率排序反映了我院高血压药物用药趋势,目前我院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高血压 降压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治疗措施分别为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及单一厄贝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血压改善指标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的降压效果更好,治疗后患者预后更好。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降压治疗 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应用口腔正畸学原理,制作导杆式(OA)导下颌向前治疗轻度或中度(OSAS)1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年龄47~68岁,平均55.2岁,平均身高1.69m,平均体重78kg.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47%,最高呼吸暂停指数50n/h.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为轻度或中度OSAS,耳鼻喉科检查排除了上气道解剖及病理异常.口腔正畸科检查下颌后缩,偏胖者患病率为86%.患者OA治疗1~2个月后,主诉及PSG复查,有完整主诉复查记录14例,有完整的PSG复查资料2例.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 正畸矫正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自身的维生素D与骨转换标志物产生转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5例2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的资料,对老年2糖尿病肾病及维生素D、骨转换标志物间的关联性实施监测,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逐步下降,胶原C端交联物(CTX)与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OC)也逐步降低,而维生素D极度不足组患者,其OC小于维生素D充分组患者,P<0.05,维生素D极度不足组患者,其股骨颈与腰椎髋部骨密度(BMD)小于维生素D充分组患者,P<0.05。结论2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自身的维生素D大多过少,且与尿白蛋白间具备负向的关联性。骨转换标志物与25(OH)D、尿白蛋白间具备相应的关联性。

  • 标签: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肾病 骨转换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左旋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左旋氨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4%(P<0.05)。结论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妇宫内节育避孕患者接受T宫内节育、母体乐、爱母环所取得的避孕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3月15日—2017年03月15日于我院进行宫内节育避孕的育龄妇女中盲选为3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第一组100例行T宫内节育避孕,第二组100例行母体乐避孕,第三组100例行爱母环避孕,比较三组避孕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在继续使用率分析中,第三组继续使用率明显高于第二组、第一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分析之中,第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一组、第二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妇宫内节育避孕中行爱母环避孕,可取得良好的避孕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避孕 爱母环 T型宫内节育器 效果 不良反应 母体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度妊娠高血压采用降压治疗方法对其胎儿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45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的45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实施降压治疗,分析产妇治疗前后胎儿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UA-RI、UA-S/D以及UA-PI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MCA-PI、MCA-S/D以及MCA-R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某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采用降压治疗是确保产妇顺利分娩的关键步骤,尤其对于重度妊高症产妇,可改善胎儿血流量,但对于脑动脉血流量进行检测,发现有胎儿宫内低氧现象,在临床治疗中需谨慎。

  • 标签: 重度妊娠高血压 降压治疗 胎儿血流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氟西汀、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在临床中对伴有焦虑以及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5年8月~2018年4月时段到我院治疗的92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法则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n=46。对照组行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行氟西汀、降压药物联合方式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指标水平、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在药物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血压以及焦虑、抑郁情况(P>0.05);不同药物干预后,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压指标水平以及焦虑、抑郁情况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对伴有焦虑以及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在降压药物基础上联合氟西汀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并改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 标签: 高血压 氟西汀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运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11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组采用两种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方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没有明显差距,舒张压观察组指标要比常规组具有优势(P<0.05)。在血糖、血钾以及总胆固醇方面两组也没较大差距(P>0.05),但是在尿酸和肌酐方面,常规组改善的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方案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住患者的血压,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复方片适合舒张压较高的患者,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厄贝沙坦比较适合尿酸和肌酐指标高的患者进行治疗。

  • 标签: 两种降压药物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方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晚期肺癌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全身化疗法,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免疫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也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要优于单纯化疗法,还可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胞免疫治疗 全身化疗 晚期肺癌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化疗,研究组(N=56)应用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同步放化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脊髓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脊髓颈椎病患者40例,依据术中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接受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固定、人工椎体结合钛板固定,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结论在脊髓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固定以及普通cage结合钛板固定都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相比之下前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融合术 ROI-C双嵌片自锁融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草降压汤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研究其临床应用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收入的所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硝苯地平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三草降压汤联合硝苯地平对患者的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记录所有患者的血压变化值,并评价患者的血糖值和血脂状况。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值变化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值为(9.03±1.78)mmol/L,较对照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值(11.15±1.92)mmol/L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草降压汤联合硝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值和餐后血糖值,具有较好的指标调节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硝苯地平 三草降压汤 糖尿病 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加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6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加热疗。比较两组临床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88%)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热疗可提高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可作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辅助方案。

  • 标签: 放化疗 热疗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属同步认知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选择医院收治的宫颈癌112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得到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家属同步认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SAS评分(38.6±2.9)分,SDS评分(40.5±2.3)分,都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的护理,在围手术期,应用家属同步认知的方法,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能够更好的缓解,对病情恢复有益处。

  • 标签: 家属同步认知 宫颈癌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照顾者实施同步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以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照顾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干预组施行患儿照顾者同步健康教育,分析2组患儿照顾者相关知识掌握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儿照顾者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在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质量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度方面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照顾者抑郁焦虑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施行患儿照顾者同步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及时消除或缓解患儿及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 标签: 同步健康教育 过敏性紫癜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