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对我院1998-10~2003-04进行动态脑电监测儿童睡眠障碍(夜惊、梦游)的患儿85例的病因、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睡眠障碍 儿童 脑电描记术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动态脑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且所有患者为我院在2015男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采用随机数字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30例。采用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诊断,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的异常率为5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脑电图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的诊断效果更加满意,有助于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和保障,适合在日后的临床有关诊断中作为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癫痫 精神障碍 动态脑电图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在诊断定位癫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9月本院接诊的癫痫病患9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查。综合分析90例病患两种方法检查的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本组90例病患的视频脑电图检测痫性放电检出率为86.67%,比常规脑电图检测的55.5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通过视频脑电图检测发现的痫样放电同步监测到有临床发作情况的病患有39例,明显比常规脑电图检查的10例多,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和常规脑电图相比,视频脑电图在诊断和定位癫痫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诊断 视频脑电图 定位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音乐、认知和心算三个实验的脑电图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左右脑皮层在每个实验不同状态下的情绪反应。方法由于在不同状态或不同条件下人脑的状态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获得不同状态下人脑的不同特征。结果本文因子分析是针对不同因子产生的信号进行分离的,所以比其它方法更能反映这种复杂的高级脑活动的过程。通过三个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左脑皮层在心算状态、听中文和听喜欢的音乐时起主要作用,而右脑皮层在实验前后闭眼放松、听日文和听不喜欢的音乐时起主要作用。结论左脑皮层和人们感兴趣的事情有关,右脑皮层和人们不感兴趣的事情有关。左脑皮层和闭眼心算状态有关,右脑皮层和闭眼放松状态有关。

  • 标签: 脑电图 因子分析 皮层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更新,而脑电图作为当前医疗中使用最频繁的医疗技术,在疾病的治疗中也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更是受到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脑电图是人脑神经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脑电图数据是经过客观实验记录所得到的反映脑电活动随时间变化的微小电压值、实验时间序列和实验事件信息等的数据,也就是脑电信号的数据。脑电图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80多年的历史,医生常常以脑电图的变化来判断脑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目前,俄罗斯科学家运用头皮直接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症,美国科学家运用头皮直接电刺激观察了语言功能的改善,本文对脑电图在疾病应用进展作简要陈述。

  • 标签: 脑电图 应用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数据在不同病症的临床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30例成人失神癫痫患者为研究组和30例感染性脑炎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的检查,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脑电图结果比较,研究组癫痫样放电率为66.6%,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6.7%,总异常率为83.3%;对照组感染性脑炎患者放电率为55.7%,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3.3%,总异常率为69.0%;研究组癫痫样放电率、总异常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感染性脑炎放电率、总异常率,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临床中对不同的病症采取脑电图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准确诊断患者的脑电异常放电情况,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成人失神癫痫 脑电图 感染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氮平引起脑电图的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40例单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前后脑电图(EEG)检查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测定,并对EEG改变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氯氮平引起EEG改变率为90.0%,EEG异常改变与性别、病程、亚型、剂量无关,与疗效有关,改变程度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改变愈明显,疗效愈好。结论氯氮平引起脑电图改变显示了药物在大脑皮层中的作用和分布情况,对此进行分析能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氯氮平 脑电图 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 简介:目前,脑电图作为评价脑功能、判断预后一个重要手段已逐渐受到神经内科医师的重视。本组病例为2007—05/2007-11住我科监护室的重症患者共24例,监测脑电变化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 标签: 危重病 脑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难治性癫痫患儿睡眠脑电图的分析,探讨儿童难治性癫痫痫样放电与睡眠时相的关系及癫痫发作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对42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的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并结合临床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中脑电图背景广泛异常共36例(85.71%),睡眠期出现痫样放电38例(90.47%),以NREMⅠ、Ⅱ期最多见。睡眠中全面性发作15例、多种发作类型14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2例均出现于NREMⅠ、Ⅱ期。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患儿总睡眠时间、REM期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NREMⅠ、Ⅱ期显著延长,而NREMⅢ、Ⅳ期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癫痫组患儿更多出现睡眠纺锤波出现不对称、减少或消失。结论不同癫痫发作类型与睡眠时相有一定的关系。难治性癫痫患儿脑电图痫样放电主要发生于睡眠期NREMⅠ、Ⅱ期,癫痫发作也改变着睡眠结构,导致睡眠障碍,二者相互影响。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睡眠脑电图 痫样放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提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疑似癫痫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进行诊断,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电图(REEG)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棘波检出率为60%,参照组患者的棘波检出率为24%,研究组患者的棘波检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棘波检出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卡方=13.3005,P<0.05)。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相较于常规脑电图诊断效果较明显,且能对早期病症进行诊断,不仅诊断结果准确,其也能有效确定患者的主要病症发源部位,提升了疾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长程视频脑电图 癫痫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电图早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意识清醒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为意识障碍患者;对照组患者43例,为意识清醒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脑电图和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比较检查结果,分析脑电图早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价值。结果脑电图检测准确率显著高于MRI检测(82.56%vs48.84%,P<0.05);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患者(100.00%vs65.12%,P<0.05);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相较于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异常率低于观察组患者(11.63%vs34.88%,P<0.05)。结论脑电图早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同时还可有效辨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推荐使用。

  • 标签: 脑电图 早期诊断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频脑电图与MRI检查在继发性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继发性癫痫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视频脑电图与MRI检查。探讨V-EEG、MRI诊断继发性癫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60例继发性癫痫患者行V-EEG检查,其中有55例患者监测异常脑电信号,39例患者监测出局灶性痫样放电,5例患者检查结果正常,阳性率为91.7%;行头颅MRI检查,发现52例患者颅内存在相关结构病变或发育异常,8例患者未发现异常,阳性率为86.7%。两种检查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结果阳性时,V-EEG检出率为94.2%(49/52);MRI结果阴性时V-EEG检出率为75.0%(6/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视频脑电图与MRI相结合,对提高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评估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视频脑电图 MRI检查 继发性癫痫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与脑电图检查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短暂性缺血患者43例,其脑电图检查结果作为参照组,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对比2组检查结果异常检出情况。结果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结果异常情况,两者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检查结果异常检出率(88.37%)明显高于参照组(69.77%)。结论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检查患者脑血管早期、急性期症状,能够发现脑电图无法发现的脑血管异常症状,应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经颅多普勒检查 脑电图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动态血压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接收的9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展开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监测的结果。结果在对比两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时,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比中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非杓型比例、晨峰出现频率均超过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24h动态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昼夜血压和变化规律,可及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动态血压 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间差异明显(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82%(41/5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48%(24/50),组间差异明显,X2=13.2587,P<0.05。结论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诊断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应用效果
  • 作者: 谭秀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患者多伴有心肌缺血,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是加重患者病情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故临床需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予以尽早检出。心电图是临床上诊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动态心电图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临床中比较准确、有效的诊断方式,能够做到24h对患者体征表现进行监测,这是传统心电检测方式无法比拟的。动态心电图具备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虽然不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水平,但其诊断结果在临床诊断上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医学参考价值。本文对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冠心病;诊断价值;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收冠心病治疗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的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常规组患者中,检查有效率为64.10%,观察组患者中,检查有效率为92.31%,常规心电图的检查有效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观察组患者中,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等检查效果率要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常规组患者的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的检查效果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检查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更具有临床意义,能够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对以往接收过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共入院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86例,这86例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相关标准,针对这86例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其中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男性52例,女性36例,整体年龄小于40岁为20例,40-50岁之间为35例,大于50岁为31例患者。整体平均年龄在(45.8±4.3)岁,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治疗,通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进行比较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上均有可比性。根据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观察。结果接收过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后,根据动态心电图进行病人检测,其中检测率为87.95%(73/83),而复合性心律失常为38例、心律失常为35例。结论通过对接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对心血管疾病检查有很好疗效,同时可以降低患者费用和治疗时间。而不良反应几乎没有,所以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可以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效治疗,并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 心血管疾病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患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81.3%)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46.3%),数据差异明显(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比之常规心电图更能够有效的提高冠心病病患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检出的阳性率,有助于为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脑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常规MRI检查,在T1WI模式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模式下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低信号,个别患者在延迟扫描中存在强化现象。结论脑垂体微腺瘤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