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在针刺大脑平衡区长时间留针并同时结合智能平衡仪进行趣味平衡训练对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方法选取农垦总院康复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国内主流康复技术中西医结合等康复治疗手段,实验组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使用针刺大脑平衡区,并长时间留针,在留针过程中结合智能平衡仪训练。治疗后应用步行Hoffer量表与Holden量表进行步行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组Hoffer量表与Holden量表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实验组评分优于治疗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大脑平衡区长时间留针并同时结合智能平衡仪进行趣味平衡训练对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存在意义,可以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平衡仪 大脑平衡区 留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ET(SlingExerciseTherapy,悬吊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48例,均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SET,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BB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MA评分、BBS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患者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疗效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SET可改善平衡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SET 脑卒中 偏瘫患者 平衡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平衡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肩关节周围炎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平衡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100例,痊愈47例,显效33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93.0%;对照组100例,痊愈30例,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27例,治疗有效率73.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平衡针灸 肩关节周围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衡膳食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对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前期人群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平衡膳食组,各40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平衡膳食组进行具体的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宣教以及上门随访。2组干预期均为6个月,记录干预前及干预后1、3、6个月时血压变化情况。结果2组不同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在干预后1、3、6个月,2组SBP、DBP与基线水平比较,对照组较好的有20例,平衡膳食组较好的有38例。干预6个月后,2组血压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前期人群,采用平衡膳食进行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血压,并且其效果优于传统的低盐低脂饮食健康宣教,平衡膳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膳食疗法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肩腰腿痛采用平衡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颈肩腰腿痛患者给予传统的针灸治疗方式,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颈肩腰腿痛患者给予平衡针灸治疗方式,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其效果改善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黏膜保护剂是指对天然胃黏膜保护屏障有加强作用和修复作用的一组药物。这类药物在消化疾病中被广泛应用,是消化专科门诊用量大、不可缺的一组药。这些药物和胃黏膜保护机制密切相关,随着对胃黏膜保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开发之中。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胃黏膜保护剂的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

  • 标签: 胃黏膜保护剂 临床应用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1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

  • 标签: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原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力绳带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20例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和神经生理学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佩戴弹力绳带,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mMWS),进而得出两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FMA-L、BBS、FAC评分及10mMWS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辅助弹力绳带环绕捆绑能够有效的提高平衡功能,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加快步行速度。

  • 标签: 偏瘫 弹力绳带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1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前46例患者分为传统组,对其采取常规针灸治疗,后45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其采取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传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9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1.21±1.25)分,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关节活动度评分为(35.22±5.66),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采取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情况,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肩痛穴平衡针灸 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中毒机制及其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选取四种临床中常见的含有不同毒性成分的草乌、白花曼陀罗、吕宋、山慈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各中药100g,各均分成50g,一组经炮制减毒处理后设为观察组,一组不进行减毒处理设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一质普联用仪(LC-MS)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中四种中药的毒性成分含量情况,分析并总结各类毒性成分中毒机制及解毒原理。结果观察组中草乌毒性成分含量为(0.34±0.03)g,白花曼陀罗毒性成分含量为(0.31±0.02)g,吕宋毒性成分含量为(0.26±0.02)g,山慈菇毒性成分含量为(0.21±0.03)g;对照组中草乌毒性成分含量为(0.71±0.02)g,白花曼陀罗毒性成分含量为(0.61±0.02)g,吕宋毒性成分含量为(0.73±0.03)g,山慈菇毒性成分含量为(0.55±0.02)g。观察组中草乌、白花曼陀罗、吕宋、山慈菇的毒性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为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应依据中药各类毒性成分内的中毒机制,针对性的给予减毒处理以减少或降低其内的毒性成分含量。

  • 标签: 中药 毒性成分 中毒机制 减毒 炮制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治疗的10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平衡功能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和步速相比于对照组的步长和步速明显提高,而步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而使患儿步态稳定。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27)则给予老式普通站立床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的功能、步行的能力,建议推广。

  • 标签: 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 老式站立床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传统的寄生虫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期医学教学的要求。该文探讨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从课程设计、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和帮助学生面对各项困难和挑战等方面,改革寄生虫学教学模式的经验和实践体会,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寄生虫学 教育心理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 简介:对危重患者胸腔积液对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诊断标准按1995年全国危重病会议上提出的标准诊断多器。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符合胸部CT、B超或X线片的诊断标准,APACHE-Ⅱ评分根据1985年Knaus提出的标准。

  • 标签: 胸腔积液/病因学 胸腔积液/诊断 呼吸功能 血液动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管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对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实验组患者使用椎管麻醉的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麻醉治疗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幅度小,有利于患者的手术治疗。结论实验组患者使用椎管麻醉的方式进行骨科手术治疗,其相对于常规全麻的方式来说在对人体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更小。

  • 标签: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 椎管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妊娠高血压疾病眼底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PIH住院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眼底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第二峰(B)与第一峰(A)的比值(B/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围产儿发生窒息、胎儿窘迫、早产以及死亡的病例数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孕妇的眼底血流动力学特点可以作为PIH诊断及判断新生儿预后的一项临床指标。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眼底血流动力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癌结节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情况检查诊断当中,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一整年内收治的30例肝癌结节患者为研究组对象,再选择同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体格检查的30名健康人作为参照组,两组研究对象都需要接受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检查,并对比两组对象的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对象的相关指标与参照组对象相比存在明显不同,数据分析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肝癌结节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情况检查方法选择而言,让其接受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诊断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肝癌结节 血液动力学 诊断 变化 灌注参数 CT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及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52例次[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585例次,亚临床甲亢161例次,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186例次,亚临床甲减122例次,正常组198例次]的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参数与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nodothyronine,FT3)和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甲亢组的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PSV×心率(heartrate,HR)及甲状腺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在甲亢组中PSV、PSV×HR及甲状腺体积分别与血清FT3、FT4呈正相关(P〈0.01),且其与血清FT3的相关度较FT4高;血清FT3在5.70-15.00pmol/L范围时(正常范围2.63-5.70pmol/L,上限值46.08pmol/L),甲状腺上动脉超声血流参数与其相关性较高,且两者间的相关性随着血清FT3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当血清FT3近检测上限范围时,两者不相关;而在其他组中,两者呈低度相关或不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并可辅助用于甲状腺弥漫性疾病临床诊治。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甲状腺上动脉 甲状腺弥漫性疾病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治疗的10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平衡功能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和步速相比于对照组的步长和步速明显提高,而步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而使患儿步态稳定。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用2017年6月~12月本院心内科接收的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25例,将他们视为观察组,并选用到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老年患者18例,视他们为对照组,采取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对两组老年人的SV、CO、CI、PEP/LVET、A2-O、PCWP、AC以及TPR等参数进行监测,并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SV、CO、CI、A2-O以及AC均明显降低,而PEP/LVET和TPR明显升高,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对于这类患者需加强护理。

  • 标签: 冠心病 血流动力学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