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小切口手术与甲状腺大切口手术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3.20~2017.3.20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将72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6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甲状腺大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甲状腺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将两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切口美观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切口美观满意度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小切口手术的临床疗效比甲状腺大切口手术更加优越,并发症少且术后切口美观度高。

  • 标签: 甲状腺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大切口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对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锁骨下切口手术与低位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2018年5月于本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中选取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37例,实施低位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37例,实施锁骨下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手术指标与术后吞咽不适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四项手术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吞咽不适症的发生率为29.73%低于对照组的75.68,实验组患者术后两个月吞咽不适症的发生率为18.92%低于对照组的59.46%,实验组患者术后三个月吞咽不适症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40.54%,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与低位小切口手术比较,采用锁骨下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改善了各项手术指标,且减少了术后吞咽不适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锁骨下切口 低位小切口 甲状腺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产妇采用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腹式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的分娩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32人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式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娩出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产妇的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并发症,并记录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结果经过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分娩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也明显少于对照患者,观察组的新生儿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产妇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效果明显优于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式纵切口 改良腹式横切口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术应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和纵切口子宫下段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采用剖宫产的患者10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改良腹式横切口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 改良腹式横切口 纵切口子宫下段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腹式病灶清除术,观察组选择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率(100.0%)高于对照组(92.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而言,与腹式病灶清除术相比,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可以更显著地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hCG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升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 剖宫产 切口疤痕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切缘切口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对乳房皮瓣的保护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84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行单切缘切口对瘤床进行扩大切除,乙组行双切缘切口对瘤床进行切除,术后切口均使用镍钛记忆金属合金线美容缝合切口。密切随访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愈合情况和美容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皮瓣坏死率高于乙组,甲组术后切口疤痕评分较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使用双切缘切口能够降低皮瓣的缺血风险并能提高美容效果。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术 双切缘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6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治愈率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切口妊娠 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右胸三切口与左胸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效果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56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分为甲组(n=28),施以右胸三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乙组(n=28),施以左胸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将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淋巴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均高于乙组(P<0.05);甲组淋巴清扫数目多于乙组(P<0.05);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右胸三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能彻底清扫淋巴结;但针对于高龄且体质肥胖者,左胸二切口入路因手术出血少,宜选。

  • 标签: 右胸三切口 左胸二切口 胸中段食管鳞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目的在于减少手术伤口感染发生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并确保医疗安全。方法本论文研究如何加强手术人员和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手术室,密切配合的手术,手术器械和无菌技术的规范性。结果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在手术室,我院骨科一个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标准值低。结论规范化管理,加强骨科手术室,骨科的无菌手术是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骨外科 手术切口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实施MTX序贯疗法和宫腔镜下清宫术相结合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患者经宫腔镜+MTX+米非司酮治疗后血HCG降至理想水平,术后一周复查血HCG降至正常。结论药物治疗加宫腔镜下清宫术对子宫切口妊娠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心理护理是手术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子宫切口妊娠 MTX序贯疗法 米非司酮 宫腔镜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第1次剖宫产时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兴隆县妇幼保健院2005-2010年二次剖宫产的的病例200例,其中第1次剖宫产为腹壁横切口的100例(A组),第1次剖宫产为腹壁纵切口的100例(B组),对两组孕妇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12.5±3.4)min,手术总时间(58.2±8.4)min,明显多于B组患者的(6.1±2.5)min及(46.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粘连率94%,重度粘连率为39%,明显高于B组的粘连率72%及重度粘连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术后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粘连严重,加大再次手术的困难,如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妇女,选择腹壁纵切口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 标签: 腹肌/外科学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在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对切口感染的作用效果,为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手术20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对切口进行保护;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无菌纱布垫对切口进行保护;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及住院时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2.00%,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5例均优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61.00%,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23.8±9.7)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9.1±12.6)d,其中χ2=3.333,P=0.00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有效对腹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具有降低作用。

  • 标签: 切口感染 切口保护 腹部手术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改良面部除皱切口与改良Blair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腮腺外科行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64例,A组采用改良Blair切口,B组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对比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概率6.25%,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满意度为96.88%,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相比改良Blair切口,改良面部除皱切口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患者满意度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 改良Blair切口 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为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了解切口干扰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水平等存在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诸多因素相关,可以通过术前预防、提高主刀医生水平等措施做好预防工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的可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8月我医院手术治疗拇外翻4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四类单纯跖骨头内侧疼痛,单纯小趾畸形,单纯前足胼胝疼痛。根据X线测量拇外翻角、跖骨间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使用微型动力系统专用器械小切口截骨,手法矫形、复位、绷带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拇内翻及仰趾畸形,46例中38例70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年6个月,其中优64足(91.4%),良2足(2.9%),差4足(5.7%)。差4足为症状较重,疼痛缓解后过早活动,肌腱移位附着尚未愈合,或穿尖头高跟鞋引起拇外翻复发。结论改良的微创法治疗拇外翻后,患者满意度高,术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切口治疗 拇外翻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加强腹部切口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疼痛及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术后腹部切口疼痛轻12例,中9例,重5例;伤口甲级愈合20例,手术瘀痕6例;对照组患者中,术后腹部切口疼痛轻16例,中6例,重4例;伤口甲级愈合25例,手术瘀痕1例,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患者手术腹部切口进行加强腹部切口护理,能提高伤口愈合效果,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腔内超声25例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像图表现。结果2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的病例中,单纯孕囊型12例,混合回声包块型8例,部分位于宫腔型3例,超声诊断率92.0%;误诊2例,误诊率为8.0%。结论超声是检查子宫下段切口处妊娠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指导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下段切口处 妊娠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因子宫切口瘢痕憩室于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经阴道行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患者而言应用经阴道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经阴道 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腹部小切口的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应用于参照组患者,腹部小切口手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应用于实验组患者,在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式的过程中,对其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失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子宫内的肌瘤均得以成功剔除,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内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小切口切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患者恢复快,是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首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部小切口手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