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previouscesareanscardefect,PCS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对象为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CSD患者,其样本抽选量90例,按照临床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A(宫腔镜下电切术)、B(宫腹腔镜联合手术)、C(阴式修补术)3组,分别对比3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与手术治疗效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显著优于B组、C组,P<0.05。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显著优于C组,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B组、C组治疗效率相近,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及阴式修补术在治疗PCSD时各有优势,医疗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选择。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切口疤痕憩室 宫腔镜 腹腔镜 阴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子宫切口瘢痕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子宫切口瘢痕患者共有92例,时间段为2016.5.18-2017.7.18,其中对常规组给予阴式手术进行治疗,对实验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术后6个月的月经正常恢复率分别为65.22%与95.65%,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切口瘢痕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的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阴式手术的月经恢复情况较佳,远期疗效较佳,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

  • 标签: 瘢痕憩室 子宫切口 修复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影响子宫切口形成的相关因素,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和病例组(有子宫切口形成),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子宫切口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6例产妇剖宫产术后53例有子宫切口形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年龄、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子宫位置、手术时机、切口距离宫颈口距离及产后感染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子宫位置、切口距离宫颈口距离及产后感染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剖宫产次数超过2次、胎膜早破、子宫后位、切口距宫口过近、产后感染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子宫切口的出现,应引起临床的高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阴道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PC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PCSD患者82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阴道行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主观疗效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主观总有效率以及治愈率分别为95.24%、97.62%,与对照组的92.50%、95.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行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PCSD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 标签: 经阴道 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开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治疗子宫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子宫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对照组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月经来潮时间、月经时间、经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经期、经量均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组术后3个月复查可见子宫,但无显著性血管增生或出血点,子宫内膜生长良好,对照组均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宫腔镜电切、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瘢痕,但宫腔镜电切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操作稍困难,手术时间长,术中膀胱损伤风险大,但近、远期疗效确切。

  • 标签: 宫腔镜电切 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 子宫瘢痕憩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宫腔镜电切与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治疗子宫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9月 -2018年 3月收治的 92例子宫瘢痕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宫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每组患者 46例。宫腔镜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经阴道组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来潮时间、月经时间、经量、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结果:与经阴道组比较,宫腔镜组患者月经来潮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月经时间、月经血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与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患者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宫腔镜电切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易于推广。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 子宫瘢痕憩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宫腔镜电切与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治疗子宫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92例子宫瘢痕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宫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每组患者46例。宫腔镜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经阴道组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来潮时间、月经时间、经量、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结果与经阴道组比较,宫腔镜组患者月经来潮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月经时间、月经血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与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切口患者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宫腔镜电切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易于推广。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 子宫瘢痕憩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宫腔镜电切及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治疗子宫瘢痕的对比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68例行剖宫产之后出现经期延长的子宫瘢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宫腔镜电切与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与月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月经来潮时间、月经血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相较于宫腔镜电切手术,给予子宫瘢痕患者经阴道子宫瘢痕切除缝合术进行治疗,可促使患者月经紊乱情况尽快恢复正常,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整体效果。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 子宫瘢痕憩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修补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2016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PCSD患者共26例,均经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确诊,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口瘢痕切除缝合术治疗。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3例失访,术后月经缩短天数平均5.8±2.8D,其中18例术后月经正常,5例经期较前明显缩短;4例术后不足1年自然妊娠,2例自然流产,2例足月剖宫产分娩;术后3月复查阴道彩超,结果20例患者消失,3例较前缩小。结论腹腔镜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修补术疗效确切,微创可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腹腔镜 憩室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5 年 1 月到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30 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研究组,每组 15 例患者。对照组实行宫腔镜下血管电凝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月经来潮时间和月经经期。结果:对照组的月经经期和术后月经来潮时间和研究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于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宫腹腔镜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剖宫产 月经经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因子宫切口瘢痕于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经阴道行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子宫切口瘢痕患者而言应用经阴道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经阴道 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是剖宫产术后罕见的并发症,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及临床医师和B超医师对该疾病了解的增加,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的病例逐渐增多,子宫切口是后天形成的,临床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不孕,再次妊娠可引起子宫破裂,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子宫的发生原因尚不明确,认为与剖宫产术切口位置、切口撕裂、切口对合不良、切口出血缺血,剖宫产术次数,围术期感染,缝合方法及缝线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子宫切口的预防是严格剖宫产指征、注意剖宫产术式及缝合方法。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憩室 子宫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子宫切口也叫子宫瘢痕缺损,集中在剖宫产、子宫肌瘤剜除术中高发,为宫腔手术远期并发症的一种。近几年,伴随着剖宫产临床发生率的提升,被诊断为子宫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因而,子宫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也成为了临床重点的研究课题。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切口憩室 诊治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二次剖宫产术中原子宫切口瘢痕切除与否对剖宫产切口瘢痕(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6月择期二次剖宫产的产妇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观察组(n=40)患者采用先行原子宫切口瘢痕切除,再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对照组(n=40)患者直接行双层连续缝合子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异常阴道流血以及术后PCSD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异常阴道流血以及术后PCSD形成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术中切除原子宫切口瘢痕更利于切口的愈合,减少PCSD的形成,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剖宫产 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 瘢痕切除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次剖宫产行子宫瘢痕切除术预防剖宫产切口瘢痕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择期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先行原子宫切口瘢痕切除,再双层连续缝合子宫的产妇为观察组,直接行双层连续缝合子宫的产妇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术中切除原子宫切口瘢痕更利于切口愈合,减少剖宫产切口瘢痕的形成,减轻所形成的剖宫产切口瘢痕的程度。

  • 标签: 二次剖宫产 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 瘢痕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