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D二体的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东亚希森美康公司提供的CA7000全自动血凝对270例常见的疾病:脑梗死(30例)、肺栓塞(30例)、肝硬化(30例)、糖尿病(30例)、肾病综合征(30例)、妊娠(30例)(早孕、中孕和晚孕)、胆石症(45例)、普通高血压(45例)进行D二体检测。结果分3组:第1组为脑梗死、肺栓塞和肾病综合征组,其D二体均明显升高,在3000μg/L以上,第2组为妊娠、肝硬化和糖尿病,D二体结果在300~3000μg/L之间,第3组为普通高血压和非手术的胆石症,D二体结果在300μg/L之内。结论D二体结果符合临床第1组者可确定诊断,第2组提示诊断并应注意连续监测,第3组可排除与凝血纤溶激活的相关并发症。

  • 标签: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D二体测定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病人做D=体检测的300例溶血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溶血100例,中度溶血100例,重度溶血标本100例。另对这300位患者立即重抽抗凝血(尽量避免溶血)在没有溶血状态下测定D二体浓度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D二体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轻度溶血标本D二体含量较对照组高约高100-300ug/ml左右,中度溶血标本D二体含量较对照组高出约400-600ug/ml左右,重度溶血标本D二体全是较对照组高出约600-1000ug/ml左右,对比差异明显,并且P均<0.05。结论,溶血标本的D二体值明显增高,造成临床上的正相干扰,假阳性。D二体作为临床急诊检验项目,对急性脑卒中、心梗、静脉血栓、肺血栓、动脉血栓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意义,为了给医生提供准确的临床诊断依据,对于溶血标本,提倡采用重新抽取的办法进行处理。

  • 标签: D二聚体 溶血 血栓临床诊断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明胶肽过敏休克误诊硬膜外麻醉低血压。方法本院对接收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数量1例,年龄为28周岁,已经有40周孕期,需要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将该患者进行明胶肽使用。并在手术前8H内不允许进食及喝水,通过身体检查,各项指标均无异常,检查项目分别是心电图、血、尿液、血凝、肝肾功能、体格检查、血糖;在进行手术后,需要进行静脉开放,同时麻醉连续硬膜,这时需要进行明胶肽注射并静点,并进行分析。结果在15min后患者说有身体感觉不适症状,出现呼气困难,立即进行快速输液,需要进行大量氧气吸入,这时患者出现四肢及内侧、颈部、胸部布满各种豆疹及皮肤潮红,立即进行明胶肽停止注射,通过15min之后,患者生命特征出现稳定,手术结束,在60min之后四肢及内侧、颈部、胸部布满各种豆疹及皮肤潮红现象全部消失,并进行观察后,缓则在2H之后,皮肤完全恢复正常,在没有发生任何异常。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明胶肽过敏休克误诊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 标签: 聚明胶肽 过敏休克 误诊 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紫杉、蒽环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采取紫杉、蒽环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对比,观察组效果好,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6.3041,P<0.05).结论针对腺癌患者,选择紫杉、蒽环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具有十分可观的近期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紫杉类 蒽环类 辅助化疗 乳腺癌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护理分层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8.01于我院就诊的74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采用分层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及安全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采用分层优质护理可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安全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护理 分层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长对于儿童接种二疫苗的意愿及具体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于2017年10至12月、2018年3至5月对本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00名家长实施相关调查,研讨家长对于二疫苗的知晓情况、可接受度、接种需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结果分析二疫苗被接受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从四个因素进行研究,即家长对于疫苗接种信息关注度、对于接种服务时间的便利性、对于疫苗能否达到预防疾病的知晓情况以及家长眼中预防接种门诊的拥挤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有1552名家长(79.59%)有意愿为儿童接种二疫苗,如果二疫苗为免费接种疫苗,其意愿率为92.31%(1800/1950)。结论大部分家长在儿童需要接种的二疫苗问题上是可接受的,而影响二疫苗的具体因素主要与此疫苗知识的知晓以及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有着一定的关系。

  • 标签: 二类疫苗 接种意愿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层应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的意义及价值。方法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是否行EGFR基因检测分为基因检测组70例(均为EGFR突变患者)和非基因检测组70例,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或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2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基因检测组组mPFS为13.0个月,非基因检测组mPFS为5.0个月,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检测组CR2例,PR36例,SD26例,PD6例,ORR54.29%,DCR91.43%。非基因检测组CR1例,PR10例,SD11例,PD48例,ORR15.71%,DCR31.43%。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在一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但只有选择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治疗的临床获益才能提高。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内科护理中实施分层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7月至12月期间,选择社区内科收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此期间实施分层管理护理模式,另选择实施分层管理前2017年1月至6月阶段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健康教育、技能操作及专科护理等评分均明显提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阶段,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与对照组85.00%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社区内科护理中实施分层管理能够结合不同层次人员的能力、资格及岗位职责进行工作的合理分配,促使护理人员可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积极性,优化护理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社区内科护理 分层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实验,检验专业的化学实验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文章分三个方面介绍了作者几年来的实验教学体会,第一是强化安全意识,强调安全第一。实验室与教研室密切配合,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课前,并坚持对学员的安全教育。第二是教学经费问题。文章介绍了在新的院校教育经费保障方式下,可以采取科学决策、合理采购;主要实验仪器小型化;鼓励自制器材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模拟贵重仪器等具体方法来缓解实验经费不足的矛盾。第三是实验课的师资问题,文章了表述了关于实验课授课人员的组织方式、实验员参与授课工作的优点、以及在加强实验员队伍建设和实验员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观点。

  • 标签: 检验专业 实验教学 化学教学 教具 师资培养 电化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体(D-Di)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变化及所得数据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86例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实验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的正常人40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通过全自动凝血仪CA-7000对其血浆D-二体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分析并归纳其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的D-二体水平为1.74±0.23,对照组的D-二体水平为0.6±0.1,实验组中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体指标显著高于健康组;实验组中急性期阶段患者D-二体指标高于实验组中恢复期阶段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有利于对疾病诊断,同时根据所得指标可了解脑梗死病情发展阶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酚磺醛栓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74例,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7例/组,前一组采取LEEP刀治疗,后一组实施甲酚磺醛栓联合LEEP刀治疗。将两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EEP刀与甲酚磺醛栓联合应用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聚甲酚磺醛栓 LEEP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镍钛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镍钛髌器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镍钛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相当,均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但镍钛髌器内固定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张力带 镍钛聚髌器 内固定治疗 髌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分层在小儿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8例小儿骨折患儿,在抽签法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分层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以及患儿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33±1.08)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5.89±1.21)分,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关节功能活动度(90.84±15.82)和关节功能评分(75.94±13.72)高于对照组(78.54±15.46)、(75.94±13.72),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骨折患儿采用疼痛护理分层,能够提升患儿的生活治疗,降低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的快速恢复。

  • 标签: 疼痛护理分层 小儿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在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分层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本院来进行治疗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人;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采用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二者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有效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在今后应该将这种方式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护理质量提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护理管理中实行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就职从事护理工作的84名护士,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4名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护士作为参照组,采取层次护理管理的护士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护士经不同方式管理后的效果与价值。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94.68±4.68)分、护士执业幸福感(162.39±7.65)分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采取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护士执业幸福感,值得管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护士分层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基础护理工作中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月在该院任职的70名护理人员,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护理人员等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名根据常规标准进行职称管理,观察组35名实施分层级管理,研究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管理后的管理知识及技能掌握度、患者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护理工作中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可加强护理人员对管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提高基层护理质量,适合加强推广。

  • 标签: 基础护理工作 护士分层级管理 质量 效果
  • 简介:临床病史患者女,41岁.自1994年3月出现向心性肥胖、面部痤疮、皮肤色素沉着、胡须增多、月经不规则、乏力、口渴、多尿和多饮等症状.血皮质醇356.0nmol/L;昼夜节律消失;尿皮质醇1082.0μg/24h;地塞米松8mg不能抑制.

  • 标签: 胸腺不典型类癌 异位ACTH综合征 病理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头孢是头孢抗菌药物的总称,在临床中的应用时间比较久,是十分重要和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被发现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特点为抗菌谱广,产生的过敏反应比较少,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普及。本次就对头孢抗菌药物的发展进行分析,简述其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 标签: 头孢菌速 发展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维酮(PVP)在体外加阿霉素(ADM)后诱导EJ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以及一些相关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ADM诱导EJ细胞的凋亡率、PVP十EJ细胞的凋亡率以及PVP+ADM对EJ细胞的诱导凋亡率的情况。结果:PVP对ADM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无影响。结论:PVP在整个诱导过程中并没有协同作用,只起到粘附作用,使得药物停留在EJ细胞表面的作用时间延长,从而达到大量杀伤EJ细胞的作用。

  • 标签: 阿霉素 细胞凋亡 聚维酮 粘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