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肺结核进行全面解析,目的在于探讨肺结核的治疗及预防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除药物治疗外,还需适当的休息,另外饮食调理对本病患者的康复也十分重要,“治养结合”才是促使患者康复的最佳方案。

  • 标签: 肺结核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映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起到预防献血反应发生机率,营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献血过程。方法在200例献血反应中收集数据,以不同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准备情况做比较,得出理论依据。结果其中轻度反应168例,占84%;中度反应26例,占13%;中度反应6例,占3%。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预防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的四个主要途径的分析探讨防治其感染传播的重要举措,具体从环境清洁、空气、水和医疗废物4个方面找出预防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的措施,以为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提供规范、科学、可行的参考。

  • 标签: 口腔科 环境感染传播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狂犬病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方法对狂犬病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动物咬伤患者29例经预防免疫无狂犬病发生,其中1例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结论被咬伤后,要及时到医院处理。被咬伤后或处理完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因为一旦发病,就没有方法救治,疫苗要全程按规定注射完,这是防止发生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狂犬病 预防免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措施。方法结合我处的接诊资料,在我中心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当中随机抽取8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满足手足口病诊断的基本标准,对以上患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0名患儿当中,1-4岁儿童的发病概率是73.75%(59/80),5-8岁儿童的发病概率是26.25(21/80),5-7月之间的发病概率是66.25%(53/80),其他月份的发病概率是33.75%(27/80)。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感染性非常强烈,而且传播速度也相对比较快,从学校、家庭以及医院三方面共同进行预防和监督,就能够有效降低该病发生的概率。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预防措施 分析
  • 简介: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接受治疗时频繁的体外循环、反复输血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成为肝炎尤其是非甲非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据报道,国内血液透析单位丙肝感染率7.2%~84%,乙肝感染率16%~28%。除反复输血外,透析机共用、透析机复用和器械操作等均可成为感染的途径。

  • 标签: 肾透析 感染控制 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妊娠梅毒患者54例,在自愿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措施,观察组给予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措施,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足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新生儿早产率、死胎率、先天梅毒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采用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措施,可以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梅毒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 治疗效果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其他病症被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进行探讨,降低误诊率;方法对阑尾炎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在我院于2012年到2016年的在五百例阑尾炎患者中,其他疾病被误诊为阑尾炎的患者存在10例;结果在本组其他疾病被误诊为阑尾炎的患者中存在胃溃疡穿孔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例,回肠坏死性憩室炎3例,升结肠癌1例,盲肠炎性芽肿1例,睾丸扭转1例,黄体破裂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结论对患者的病情诊断过程中,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进行检查,详细询问病史,系统的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不断完善辅助的检查结果,减少误诊的机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误诊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措施预防采血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例门诊需静脉采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静脉采血后,观察组患者中淤青1例,静脉炎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对照组患者中皮下渗血4例,静脉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的降低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并且在采血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方式预防交叉感染,可以防止给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带来伤害,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意义,值得展开广泛的推广。

  • 标签: 门诊 静脉采血 护理措施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药干扰检验结果的分析干扰性能评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当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相符时,除采集标本时间、采血方法以及技术因素外,就应该考虑临床用药干扰问题。本文通过探讨中药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干扰机制,总结常见中药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干扰的机理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检验信息。

  • 标签: 中药 医学检验 干扰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的临床资料,分析和统计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预防措施等。结果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随访中发现4例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0%;经药物干预、护理干预处理后,3例患者保留PICC置管后缓解,1例将PICC置管拔除并放置滤网,经溶栓治疗、护理干预后好转。结论肿瘤疾病、高D-二聚体、化疗、置管类型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静脉血栓的重要相关因素,针对性药物处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或缓解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置管 血栓形成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及效果。方法从我院的ICU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比较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P<0.05。结论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中,良好的护理方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ICU 血管导管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特点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发生的7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情况。药物类型以及使用途径来作出分析,归纳总结其中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女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患者中,年龄低于18岁和高于55岁的患者例数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系统中出现不良反映的概率与其他身体部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由静脉滴注导致的不良反应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用药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型、累及部位以及用药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出现,临床用药时必须要有所重视,坚决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羊水栓塞的预防措施和临床护理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例羊水栓塞病理进行分析,根据患者自身病历、身体状况来综合分析,找出羊水栓塞的护理方式和预防措施。结果有12例患者在足月的妊娠期出现了羊水栓塞,其中8例阴道分娩,剖宫产有4例,全子宫切除有3例,第二产程发生羊水栓塞2例,发生妊娠中期有2例。结论羊水栓塞对孕妇的生命危害比较大,应该及时进行抢救,加强重视程度,尽量进行自然分娩。

  • 标签: 羊水栓塞 预防措施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羊水栓塞的具体预防措施,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出现羊水栓塞的病例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处理,希望能找到预防和护理羊水栓塞的有效方法。结果本次研究中,有20例在妊娠期出现羊水栓塞,还有2例在第二产程出现羊水栓塞,有3例在中期引产时出现羊水栓塞,余有1例胚亡清宫时发生羊水栓塞。结论羊水栓塞的发生对孕妇的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需要及时的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率,并积极的进行临床救治。

  • 标签: 羊水栓塞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宫腔粘连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检索我院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医院妇科病房以宫腔粘连为主诊断儿收入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15例,分类统计相关病史、及高危因素。结果因妊娠相关疾病而进行宫腔手术,可以认为是宫腔粘连的主要高危因素。结论从预防角度看,建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妊娠,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人流等宫腔操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科学避孕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宫腔粘连 高危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项目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份来我院进行体检的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取体检者的血液4ml,并将其分别放于A、B两个试管。其中,A试管作为观察样本,以震荡的方式使其出现溶血的情况;B试管作为对照样本,使用肝素抗凝。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A、B试管的各项指标,比较和分析A、B试管临床生化检验指标情况。结果A、B两试管在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尿酸、葡萄糖、血钾之间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试管在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氮之间的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项目产生的一定的影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而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项目 影响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以及一些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在本次抽取的80例病症中,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药物不合理、运动过量以及饮食不当等。其中药物不合理的病例有37例,占这次抽样调查总样本数的46.25%,饮食不当的病例有22例,占这次抽样调查总样本数的27.50%,运动过量的病例有17例,占这次抽样调查总样本数的21.25%。结论药物应用不恰当、饮食不合理、运动过量这三种原因为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在使用药物时要征询医生的建议,不要擅自用药,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发生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期间采用剖宫产方式发生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初次剖宫产产妇158例为参照组,对比二组产妇产后出血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产后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例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二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包括子宫破裂、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均为子宫收缩乏力,观察组产后出血原因包括宫缩乏力、腹腔黏连、胎盘问题以及软产道裂伤。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几率要高于初次剖宫产患者,主要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腹腔黏连、胎盘问题以及软产道裂伤等等,医护人员应当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因素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