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滤泡辅助T细胞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目的:研究创伤弧菌溶细胞素vvhA融合蛋白(rVvhA)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方法:应用MTT法、Hochest33342/pI荧光双染、流式细胞术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VvhA对人ECV304细胞诱导凋亡的影响;比色法测定rVvhA诱导人ECV304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rVvhA具有降低人ECV304细胞的存活率活性;浓度为2.0HU/ml的rVvhA作用人ECV304,12小时后,其诱导凋亡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和浓度为0.5HU/ml的rVvhA处理组,具有剂量依赖性;浓度为2.0HU/mlrVvhA处理组加40μMcaspase全酶抑制剂(Z-VAD-FMK)后凋亡率较2.0HU/mlrVvhA处理组有一定程度降低。浓度为2.0HU/mlrVvhA处理人ECV304细胞30分钟后caspase-3活性开始增高,于3小时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9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rVvhA对人ECV304具有凋亡诱导的生物学活性,caspase-3可能与活性rVvhA诱导的人ECV304凋亡有关。

  • 标签: 创伤弧菌 溶细胞素 rVvhA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将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应用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分析其临床检测结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入的2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实验组及参照组,测定2组受检者的CD3数值、CD8+数值、Th2数值、CD4+数值、Th1数值、Tc数值、Ts数值、NK数值。结果实验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CD3数值、CD8+数值、Th2数值对比参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未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意义。实验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Ts数值对比参照组健康体检者更高,P<0.05,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意义。实验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CD4+数值、Th1数值、Tc数值、NK数值对比参照组健康体检者更低,P<0.05,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意义。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呈现细胞免疫功能相对低的情况。

  • 标签: 梅毒血清固定 细胞免疫功能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细胞免疫与非免疫治疗封闭抗体缺乏致胚胎停育的作用。方法此研究选取的100例封闭抗体缺乏致胚胎停育患者均来自于本院,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组,A组50例患者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B组50例患者基于此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A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76.00%,B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80.00%,封闭抗体转阳率为74.00%,两组妊娠成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淋巴细胞免疫与非免疫治疗封闭抗体缺乏致胚胎停育均具有显著的效果,对提升患者妊娠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率稍微高于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且封闭抗体转阳率较高。

  • 标签: 淋巴细胞免疫 非免疫 封闭抗体缺乏 胚胎停育
  • 简介:目的:建立免疫沉淀法测定血清LDL-VLDL-GGT活性并观察其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ApoB抗体作为沉淀剂,沉淀血清中与LDL及VLDL结合的GGT并测定其活性,测定65例肝癌,53例肝硬化,32例慢性肝炎及75例正常人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poB抗体能很好地沉淀各种样品中LDL和VLDL,该方法批内精密度为3.56%-8.21%,批间精密度为5.45%-9.77%。LDL-VLDL-GGT活性在0-58U/L范围内线性良好。以10U/L为cutoff值,则其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可达86.15%,肝癌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67.92%和81.25%。结论:本法检测血清LDL-VLDL-GGT活性对鉴别肝癌与其它肝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沉淀法 测定 血清 LDL-VLDL-GGT 活性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晚期肺癌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全身化疗法,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免疫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也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要优于单纯化疗法,还可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胞免疫治疗 全身化疗 晚期肺癌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块石蜡包埋及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腹水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6例胸腹水患者的标本进行离心涂片、细胞块切片及HE染色,并选用CK(pan)、CEA、P53、Vimentin、PCNA和Cal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胸腹水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细胞涂片及免疫组化染色情况。结果本组诊断鳞癌3例(6.5%),腺癌23例(50.0%),增生的间皮细胞20例(43.5%);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染色鲜艳,背景清晰,细胞多而集中,有一定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定位比较准确。结论在胸腹水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细胞块石蜡包埋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对肿瘤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细胞来源的确定。

  • 标签: 胸腹水 免疫组化 石蜡包埋
  • 简介:1900年,Landsteiner发现了ABO血型系统,并提出了血型(bloodgroup)的概念。ABO血型系统的发现,也标志着一门新学科——免疫血液学的创立。最初,免疫血液学主要涉及血型、血细胞抗原和抗体及特异性血液蛋白的免疫学和遗传学研究。

  • 标签: 血型 免疫学检测 基因检测
  • 简介: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方法对尿中红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进行荧光定位,以区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方法:以荧光标记兔抗人免疫球蛋白为抗体,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尿中红细胞膜上的荧光着色程度,从而达到红细胞荧光定位,共分析了170例病人的尿(血尿)标本,同时做尿沉渣形态学检查及肾活检。结果:在确诊为肾炎病人标本中,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阳性率88.5%,形态学检查为61.5%,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在尿沉渣检查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染色法。对提高肾性和非肾性血尿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特异性强,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标签: 肾性血尿 鉴别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 非肾性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DC-CIK细胞治疗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接收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40例纳入到研究组中,将同期非肿瘤患者40例纳入到对照组中,对治疗前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8+以及CD3+方面,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3+CD4+方面未见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差异显著,统计学无意义(P<0.05);在外周免疫球蛋白IgG、IgM以及IgA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DC-CIK免疫治疗方法应用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治疗之中,可提升患者抵抗肿瘤能力和T细胞杀死数量,有效控制肿瘤细胞增长速度,避免肿瘤的复发,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恶性血液肿瘤 免疫功能 DC-CIK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洗涤红细胞、去白红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n=90),随机分为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白红细胞治疗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期间实验室指标(Hb、RBC、Rtc、TBIL)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实验指标情况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组间Hb、RBC、Rtc、TBIL治疗后对比治疗前,P<0.05差异显著。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洗涤红细胞、去白红细胞治疗均可改善症状体征且疗效明显,基于价格因素考虑,洗涤红细胞治疗具有优选价值。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去白红细胞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症状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前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扁桃体炎患者作为实验组,该组患者均接受扁桃体剥离术,选择同期我院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常规组观察对象,对手术前后健康常规组及实验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手术前实验组CD3+、CD4+、CD4+/CD8+分别为(58.89±6.65)%、(27.67±4.77)%、(1.05±0.22),显著低于健康常规组的(68.43±8.45)%、(36.56±5.87)%、(1.32±0.27)(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CD3+、CD4+、CD4+/CD8+分别为(66.76±6.88)%、(34.97±5.88)%、(1.30±0.25),显著高于手术前的(58.89±6.65)%、(27.67±4.77)%、(1.05±0.22)(P<0.05)。结论慢性扁桃体患者会出现免疫功能降低,而切除扁桃体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剥离术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情况,从而指导血站科学动态库存,保障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140名健康献血者,以采血顺序为依据将所选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分成Ⅰ、Ⅱ、Ⅲ、Ⅳ四组,Ⅰ组35份血液标本在采集第1天进行检测,Ⅱ组35份血液标本在采集第二周14天进行检测,Ⅲ组35份血液标本在采集第三周21天进行检测,Ⅳ组35份血液标本在采集后第四周28天进行检测,对三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的RBC-C3b水平、RBC-SOD水平低于Ⅰ组,而RBC-IC水平、IL-8水平更高(P<0.05)高于Ⅰ组;与Ⅱ组相比,Ⅲ组RBC-C3b水平、RBC-SOD水平更低,而RBC-IC水平、IL-8水平更高(P<0.05),Ⅳ组与Ⅲ组相比,RBC-C3b水平、RBC-SOD水平降低更明显,而RBC-IC水平、IL-8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常情况下,伴随血液储存时间延长血液中红细胞部分免疫功能将会降低,且随着保存期的延长,红细胞部分免疫功能下降速度更快。因此为保障临床输血治疗的效果,血站应在保障有充足血液供应的同时做好动态库存监测与采集补充,尽可能控制血液库存运转周期在3周以内。临床输血也需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对输血治疗的要求,选择比较合理存储时间的血液,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以此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储存时间 红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安全输血
  • 简介:目的建立SARS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的快速检测方法,探讨天然免疫清除功能在评估SARS病情发展变化中的意义。方法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将lμl离心沉淀的红细胞和100μ1自身血浆与150μl定量的靶细胞混合,37℃水浴30min。1个结合5个或以上红细胞的靶细胞为一个粘附功能单位,计算粘附率。结果临床确诊为SARS的病人在收住院一周内其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即不同程度地下降,并且随病情的加重持续降低,随病情好转开始回升,在完全恢复期出现一过性地高于正常人平均水平。随后稍有下降;死亡前病人的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全部消失。结论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作为临床动态观察SARS病情发展变化、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快速检测方法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择在2017年到我院就诊的40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对患者应用了细胞涂片染色诊断方式和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诊断方式,对比两种染色诊断方式的阳性检测率。结果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诊断方式的阳性检测率要高于细胞涂片染色诊断方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阳性检测率,适合被应用在胸腔积液确诊检测中。

  • 标签: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胸腔积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血液采集以后储存时间对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和临床安全输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主要选择2016年3月到2017年7月间符合献血标准的无偿献血的100份标本当作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血液采集后储存时间对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等变化情况对于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两周以后分别和一周以及三周进行比较,RBC-C3b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周和采血当天以及第四周的血液进行比较,IL-8检测和RBC-SOD检测存在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血液离开人体进行保存以后,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红细胞的受损程度会不断的加深,分析这可能和红细胞部分免疫功能减弱存在关联,需要予以重视。

  • 标签: 血液储存时间 红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K细胞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CK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不给予CK细胞免疫治疗,仅给予临床最佳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3+CD4+、CD3+CD8+、CD3+CD4+/CD4+CD8等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临床获益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治疗能明显改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小。

  • 标签: CIK细胞 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免疫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医院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样48例作为疾病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患者血样4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样品进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测试分析。结果①疾病组患者的Ig-A(2.57±0.43g/L)、Ig-M(2.41±0.59g/L)、Ig-G(16.54±2.97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Ig-A(1.21±0.32g/L)、Ig-M(1.13±0.06g/L)、Ig-G(13.07±2.82g/L)(P均<0.05);②疾病组患者的CD3+(62.72±5.24%)、CD4+(30.58±2.6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CD3+(68.51±4.39%)、CD4+(38.19±2.54%),而CD8+(22.54±2.0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27.07±2.46%)(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分布均会发生异常,检测相关指标对乙型肝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肿瘤合并HIV病毒感染患者、单纯肿瘤患者各50例,分别记为合并组和单一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统计合并组预后结局。对比合并组和单一组、合并组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者数据差异。结果合并组CD3+和单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前者CD4+、CD4+/CD8+和NK细胞均远低于后者(P<0.05),而前者CD8+远高于后者(P<0.05);合并组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者CD4+、CD8+、CD4+/CD8+和NK细胞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合并HIV病毒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的紊乱,并且对预后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肿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细胞免疫功能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的方式。观察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妥罗(formoterol),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盂鲁斯特(montelukast)和扎鲁斯特(zafirlukast)3种药物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分泌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26例。正常对照组10名,分离受试对象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接种于细胞培养板。药物孔相应加入montelukast,zafirlukast或formoterol预培养2h后,所有培养孔加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48h,收集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4,IL-5的浓度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1)哮喘组PBMC单纯经PHA刺激后,平均IL-4,IL-5的分泌水平高于健康组。(2)Montelukast,zafirlukast可导致哮喘组IL-5分泌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ontelukast和zafirlukast均能抑制IL-5的分泌,前者还可能对IL-4的分泌也具有抑制作用,因而有利于纠正哮喘患者Th1/Th2的不平衡,本研究未见formotrol对IL-4,IL-5的分泌有影响。

  • 标签: 福莫妥罗 盂鲁斯特 扎鲁斯特 哮喘 外周血 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