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分娩的56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助产术,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新生儿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阴道壁血肿、宫颈裂伤、会阴裂伤、切口感染比较,统计学无比较意义,两组新生儿的锁骨骨折、头皮血肿、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的比较,统计学无比较意义,面部皮肤损伤观察组更低。结论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均优一定程度的应用效果,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各存在优缺点,与实施的临床医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选择助产方案时,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减少母婴损伤。

  • 标签: 阴道助产 产钳助产术 胎头吸引助产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在产妇分娩助产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两个月之内收治的应用助产术的9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助产术,分析比较两组的助产成功率、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助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软产道损伤发生率与面部损伤率均高于胎头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头吸引助产产钳助产术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更为适合的助产技术,以提高助产成功率,并且减少母婴损害几率。

  • 标签: 阴道助产 产钳 抬头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娩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48例头位难产初产妇进行研究,根据其分娩的方式将以上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对照组实施剖宫产术。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发生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和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在面部擦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可以有效的改善胎儿窘迫的情况,加速分娩过程,改善胎儿和产妇的结局,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低位产钳助产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在阴道助产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这两种助产方式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理的助产术式。方法通过对本院阴道助产的46例产妇,其中产钳助产25例,胎吸助产21例。对其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以了解两种助产方式具体效果及母婴损伤进行比较。结果产钳助产术的母体损伤明显高于胎头吸引组,而胎头吸引助产术的新生儿损伤又高于产钳助产术组。结论胎头吸引术对于基层医师特别是产钳经验不足的医师更为适用,正确操作安全性较高;产钳助产术适用的范围更广,但技术掌握较困难。通过仔细检查后选择合理的助产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母婴安全。

  • 标签: 阴道助产 胎头吸引术 产钳助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助产产钳与胎吸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50例阴道助产产妇分组。产钳助产组采用产钳助产方式,胎吸助产组采用胎吸的助产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指征;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胎吸助产组手术指征和产钳助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主要有宫内窘迫、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和胎头位置不正,P>0.05;产钳助产组上钳以及牵引操作均一次成功。胎吸助产组一次成功有20例,2例二次成功,3例三次成功,一次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胎吸助产组产妇切口延长、阴道壁裂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P<0.05,但两组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异,P>0.05。胎吸助产组新生儿面部擦伤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而新生儿窒息、头皮血肿发生率高于产钳助产组,P<0.05。结论在阴道助产产钳与胎吸的临床各有优缺点,但建议在会阴保护良好和操作技术熟练的情况下首选产前助产,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若实施胎吸,需避免过长时间牵引和反复滑脱。

  • 标签: 阴道助产 产钳 胎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分娩低位产钳助产的指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低位产钳术在难产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正确运用产钳助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施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5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低位产钳助产术的适应症和采取手术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产妇的影响多表现为阴道壁撕裂伤及宫颈裂伤等,对新生儿的影响主要为面部皮肤受损及头皮血肿等。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7.5%,阴道壁裂伤的发生为5%,宫颈裂伤发生率为2.5%,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7.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5%。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为5%,面部皮肤擦伤发生率为7.5%,头皮血肿发生率为5%,锁骨骨折发生率为2.5%,臂丛神经受损发生率为2.5%。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术作为解决产科难产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安全性和成功率都比较高,不但能挽救母婴生命,还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位产钳助产术 阴道分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头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阴道分娩产妇,例数100例,采用抽签或随机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一组(5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别实施胎头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对比2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00%、窒息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产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10.00%、窒息发生率8.00%(P<0.05)。结论胎头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相比,胎头吸引器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多数产妇青睐,值得研究。

  • 标签: 胎头吸引器 产钳助产 阴道分娩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现对2017.05-2018.05我院分娩产妇在第二产程异常时选择产钳助产和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其母婴结局。结果产钳助产组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新生儿肺炎方面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产程异常时采用产钳助产可减少剖宫产的发生率,提高分娩结局,减少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使产妇产后的身体及早恢复。

  • 标签: 第二产程异常 产钳助产 剖宫产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施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的产妇55例作为改良组,并选择同期实施常规会阴侧切低位产钳助产技术的产妇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满意度;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分娩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结果改良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近,P>0.05;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相近,P>0.05;改良组产妇分娩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效果确切,可减少产妇并发症,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加速术后康复,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低位产钳术 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 自然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钳阴道助产的指征和对母儿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产钳助产剖宫及胎吸术的优劣性,指导临床正确运用产钳助产。方法对在我院90例产钳阴道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2例,88例助产成功,高中位产钳和胎吸失败后改产钳对母儿损伤较大,与低中位产钳和低位产钳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中位产钳与低位产钳相比较,对胎儿的损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母体的损伤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中位产钳作为一种快速结束分娩的急救措施是恰当的,可根据情况选择应用;低位和出口产钳对母儿双方都是安全的,是良好的阴道助产手段;高中位和胎吸失败后改用产钳助产方式不宜采用。

  • 标签: 产钳,助产方式 经阴分娩 胎吸
  • 简介:目的:探讨助产士有无分娩的经历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有无分娩经历的助产士陪伴分娩,试验组产妇为有分娩经历的助产士陪伴分娩。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结果有显著差异,有分娩经历的助产士容易与产妇产生共鸣,产程进展顺利,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有分娩经历的助产士在陪伴分娩中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助产士 分娩/方法 产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初产的52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助产护理干预,评估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产程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的顺产率以及产程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而言,助产护理干预对提高高龄产妇的顺产率鲜果显著,具有临床借鉴作用。

  • 标签: 助产护理干预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与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7月-2017年2月收治高龄产妇12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两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助产护理组采用助产护理干预。记录相关指标。结果助产护理组高龄产妇自然分娩例数较常规护理组多,助产护理组的自然分娩率77.05%,远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9.02%。常规护理组剖宫产例数较助产护理组多。助产护理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所用时间少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助产护理干预能够减轻高龄产妇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龄产妇的分娩,同时减少了产妇分娩的时间,护理效果较为明显。

  • 标签: 助产护理干预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高龄产妇实施优质助产护理对后期产程及分娩方式选择上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入我院妇产科生产的83例高龄(≥35岁)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产妇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自愿为前提,按就诊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干预组(43例,给予优质助产护理)、对照组(40例,给予基础围产期护理)两个组别,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程所需时间与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高龄产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实施优质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有助于减轻产妇痛苦程度,增加顺产信心,能明显提升顺产率,同时还可有效缩短产程。

  • 标签: 助产护理 高龄产妇 妊娠结局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9月进行分娩的高龄产妇84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干预组给予助产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产程时间。结果干预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程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护理干预能够提升高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缓解疼痛,发挥了积极的护理干预价值。

  • 标签: 助产护理干预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 产程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高龄分娩产妇参与研究,并采用单双号法将90例产妇分成试验组和一般组,对试验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干预,予以一般组产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较一般组产妇高,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较一般组产妇短,产后12h、24h出血量较一般组产妇少,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 标签: 高龄产妇 助产护理干预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对初产妇进行助产士门诊干预,对其分娩方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接受助产士产前干预的初产孕妇220例为观察组;同期只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的初产孕妇1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发生情况、分娩方式选择、产后大出血、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助产士门诊干预能有效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减少母婴损伤。

  • 标签: 助产士门诊 初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助产士产前教育对于初产妇产程以及其分娩方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助产士进行产前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等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及无指征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产前教育,有利于缩短产妇的产程,并提高产妇自然分娩几率,使母婴的身体素质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优化。

  • 标签: 助产士产前教育 初产妇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5月84例初产妇并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分娩护理,责任组采取责任制助产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第一个产程、第二个产程、第三个产程、总产程所需时间;干预前后初产妇分娩焦虑感、产痛程度;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泌乳时间。结果责任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责任组第一个产程、第二个产程、第三个产程、总产程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分娩焦虑感、产痛程度相近,P>0.05;干预后责任组分娩焦虑感、产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责任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泌乳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助产护理可提升初产妇自然分娩方式所占比例,加速产程进展,缩短产程时间,减轻分娩焦虑感和产痛,减少母婴并发症,减少产后出血,加速泌乳,值得推广。

  • 标签: 责任制助产护理 初产妇分娩方式 产程进展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妇助产过程中推行温馨助产服务模式的效果,归纳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70例产妇,均进行助产,按照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助产组)30例与观察组(温馨助产服务模式组)40例,比较两组产妇助产效果。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馨助产服务模式有助于减缩产妇产程,降低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妇 助产服务 温馨助产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