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产钳助产以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期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根据实施不同的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各50例,结果 产妇分娩状况与婴儿状况差异显著(P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助产措施 产钳助产 母婴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女性阴道分娩不同助产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至2018年之间,在我校教学医院分娩的产妇40例,根据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会阴侧切组和产钳助产组,每组各20例。通过观察产妇的静息状态、瓦氏动作和缩肛动作,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之后盆隔裂孔的前后径和面积差异。结果使用产钳助产术的产钳组产妇在静息、瓦氏运动和缩肛运动时,盆隔裂孔的前后径口和面积,均比会阴侧切组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助产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大于会阴侧切助产术。

  • 标签: 产钳助产术 会阴侧切助产术 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对高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方法,其对于分娩方式以及产程的作用。方法:抽取高龄孕妇共13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实验A组实施传统护理,病例65例;实验B组实施助产护理,病例65例。两组比较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情况以及生产时间和总产程。结果:实验A组患者产程明显大于实验B组组(P

  • 标签: 高龄产妇 助产护理 分娩方式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产科产妇采取责任制助产护理后对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影响效果展开分析。 方法 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选择我院产科 124 名产妇,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60 例产妇分娩过程中采取常规助产护理(甲组), 64 例产妇给予责任制助产护理(乙组),对比两组助产后自然分娩率以及母婴结局。 结果 乙组产妇在责任制助产护理后自然分娩率( 96.8% )高于甲组( 85.0% );乙组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等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 3.1% )低于甲组( 13.3% ), P < 0.05. 结论 对产科产妇采取责任制助产护理后能够有效提高自然分娩概率,同时能够降低不良母婴结局。

  • 标签: 分娩方式 责任制助产 母婴结局 产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7月时段内初产妇100例,A组运用常规护理,B组运用责任制助产护理,评估分娩方式及各产程时间。结果:B组自然分娩率90.00%、剖宫产率10.00%,明显优于A组72.00%、28.0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产程时间短于A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群体,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的运用,可明显提高其阴道分娩成功率,还可缩短各产程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责任制助产护理 初产妇 分娩方式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分娩的孕产妇,在围产期间实施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 300例产妇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150例,对照组给予围产期助产士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程情况。结果:在产妇的分娩方式上,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 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 68.87%的阴道分娩率( P< 0.05);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上,观察组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于临床分娩的产妇,在围产期间实施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方式,可显著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妇产程。

  • 标签: 孕产妇 助产士 整体护理干预 分娩方式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初产妇实施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遴选时段2020年2月—2021年2月内70例初产妇,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实施连续性助产护理,对照组接受传统助产护理。比较护理干预结果: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5.71%较对照组62.86%明显高,同时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更低,总产程时间更短(P<0.05)。结论 初产妇实施连续性助产护理,可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的同时,缩短产程、控制产后出血,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初产妇 连续性助产护理 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分娩期间实施助产士护理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来我院分娩的82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n=41例,常规护理)、观察组(n=41例,助产助产护理),比较分娩质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助产助产护理有助于提高分娩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助产士助产护理 产妇分娩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分娩期间实施助产士护理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来我院分娩的82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n=41例,常规护理)、观察组(n=41例,助产助产护理),比较分娩质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助产助产护理有助于提高分娩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助产士助产护理 产妇分娩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将气囊仿生助产仪用于产妇助产分娩中,对其助产效果及优势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6例产妇分组研究,1组行气囊仿生助产仪分娩,2组行常规助产分娩,对两组助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SAS、VAS评分相差不显著,1组干预后SAS、VAS评分与2组相比,均相对更低(p<0.05);1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与2组相比,相对更短(p<0.05);1组自然分娩率为93.75%,与2组66.67%相比,相对更高(p<0.05);1组产后出血率、羊水污染率均为2.08%,与2组14.58%、16.67%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对产妇使用气囊仿仿生助产助产效果理想,可减轻产妇疼痛、缓解焦虑情绪,缩短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气囊仿生助产仪 助产效果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初产妇运用分娩球与助产士导乐陪伴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57例、联合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方式,联合组采用分娩球与助产士导乐陪伴相结合的方式。结果:联合组患者自然分娩率52.7%显著高于对照组49.1%,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显著低于对照组15.8%,联合组1、2、3产程时间及产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分娩球 导乐陪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初产妇运用分娩球与助产士导乐陪伴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57例、联合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方式,联合组采用分娩球与助产士导乐陪伴相结合的方式。结果:联合组患者自然分娩率52.7%显著高于对照组49.1%,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显著低于对照组15.8%,联合组1、2、3产程时间及产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分娩球 导乐陪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责任助产组全程介入配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助产效果及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在本院就诊的7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助产分娩和对观察组产妇使用责任助产组全程介入配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助产的分娩情况和满意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情况、对分娩助产模式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责任助产组 导乐陪伴分娩 助产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将临床助产护理应用到肩难产产妇当中,观察其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进行生产的11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实验组(n=55)两组。针对对照组产妇主要应用常规助产手段,而实验组产妇则采用优质助产护理方式,对两组产妇娩出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研究得出,采用优质助产护理的实验组其娩出时间(4.9±2.5)min,而采用常规助产手段的对照组娩出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为(16.1±6.7)min;实验组发生会阴切口延伸、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不良事件例数分别为0例、1例、1例、0例、0例,而对照组上述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5例、5例、4例、4例和5例。上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肩难产产妇 助产方式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肩难产产妇助产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82例肩难产产妇为例,按随机数法将其平均划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的助产方法,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产程时间(8.21±1.43)、产后出血量(156.54±13.63),而对照组产程时间(11.39±2.12)、产后出血量(245.41±23.59),差异较大,(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