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血管常见疾病中冠心病具有极高的发生率,该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上述因素会导致血流缓慢,且血液废物会附着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导致管腔逐渐变窄,从而出现心脏不适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临床一般是通过药物治疗方式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研究资料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在控制病情以及改善不良情绪方面也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本文对造成冠心病住院患者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住院患者 不良情绪 心理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市一医院各科室进行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本院于2015年4月-11月间共进行输血16325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82例,发生率为0.502%,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74.4%,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P<0.05;输注红细胞悬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4%,输注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52%,全血为2.020%,输注机采血小板为0.613%,其中全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其他血液成分,P<0.05。影响因素方面,18周岁以下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要高于18周岁以上患者;有过敏史和输血史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要高于无过敏史和输血史患者;不同性别间输血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输血有风险,尽可能避免不必要输血,对于未成年人患者、有过敏史和输血史患者输血时要更加谨慎,输血前尽量采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一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将输血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100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60例患者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40例患者输血后产生发热反应,在表2研究中显示,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输血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具有差异,由此证明,输血次数≥3次患者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P<0.05。结论在患者输血过程中,应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能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输血1245袋,分析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200例输血患者中,6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0.50%,其中,4例为过敏反应,占比最高,为0.33%;1例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例溶血反应,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过敏史、输血史、成分是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输血期间应严格把控患者的各项输血指征,加强对有过敏史、输血史及输入红细胞制品、血小板患者的重视。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度收治的32例在单采血小板输注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择同期的32例在单采血小板输注中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其中患者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输血前后白细胞差值,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循环量、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献血前白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输血前后白细胞差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循环量、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献血前白细胞计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单采血小板输注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相关因素无关,可能与患者有无输血史、药物史及血小板回收率有关,有助于指导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采取洗涤血小板治疗。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输注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40例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整理收集其使用中药制剂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统计患者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等造成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与中成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有联系。从年龄看,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有24例,占60.00%,因此老年人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集中人群。并且,使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有24例,占60.00%,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方式,其余患者如外用有3例,占7.50%。从用药类型来说,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0%(P<0.05),口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于其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因素与患者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有关。

  • 标签: 中成药制剂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伊立替康的主要不良反应以及与迟发性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2月期间采用伊立替康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出现迟发性腹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治疗期间恶心呕吐18例、骨髓抑制23例、迟发性腹泻24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0%。迟发性腹泻患者与非迟发性腹泻患者在年龄方面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立替康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有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年龄是迟发型腹泻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年龄较大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期间需要注重迟发型腹泻的防治。

  • 标签: 伊立替康 不良反应 迟发性腹泻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将487例联合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问题的解决工作。结果在所有的联合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之中,一共有45例患者受到了不良反应的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4%,而这其中,则是以联合使用辛伐他汀及烟酸复方片(4.11%)、联合使用复方依折麦布及烟酸复方片(2.46%)、单独使用辛伐他汀(1.23%)和单独使用复方依折麦布(1.03%)为主。结论在对所有患者进行研究工作期间发现,由于患者在患病期间联合服用了大量的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从而导致药物间出现了相应作用方面的问题,致使患者受到了不良反应问题的影响。因此为了进行这方面问题的解决,就需要适量使用相应的药物,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以他汀类 降脂药物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碘普罗胺,商品名优维显,是一种低渗透压非离子型造影剂.广泛用于各种造影,尤其是心血管造影.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 标签: 碘海醇/类似物和衍生物 碘海醇/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患者均为2016年8月~2017年10月来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例数一共为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回落良好患者,例数为50例,对照组为回落不良患者,例数为40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在入院心率、出现症状至冠脉开通时间以及左前降脂病变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其ST段回落的因素主要为入院心率、出现症状至冠脉开通时间以及左前降脂病变方面,因此在临床中,应及早的将闭塞血管开通,可以提高心肌在灌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ST段回落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营养不良的状况以及相应临床护理途径的方法进行临床。方法选取在2017年4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并将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的102儿童患者随机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有营养不良的儿童在临床上面均采取基本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护理方法上却有所不同,对照组本组的51例患儿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该病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组本组的51例患儿则是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一步实施临床护理途径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与护理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进行临床专业对比。结果在进行护理与研究之前,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过专业对比后差异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是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观察组的患儿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途径对于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收获的满意度高,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途径 小儿营养不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真实的产房护理中突发或常发不良事件以及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宏观的分析,从而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防范计划,改良产房护理的缺失。方法将我院2015年2017年出现产房护理的不良事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年限等进行整合分析。结果从调查结果显示,产房不良事件的起因具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与沟通不畅等多重因素,工作年限较少、初级职称和学历不高的护理人员发生产房不良事件,及后期未及时处理安抚家属情绪,甚至产生与产妇或家属正面冲突的情况较为多见,相对的工作年限较长,职称较高与学历较高的护理人员出现产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较低,其中还包含其他的外在因素影响。结论引起产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不可一概而论,应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及时调控不良事件的蔓延机会,舒缓产妇的情绪避免出现心灵与身体的创伤,将产房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第一时间降为最低,减少病患对医院的不良反馈。

  • 标签: 产房护理 不良事件 分析及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4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50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9例(38%)为胃肠道反应,14例(28%)为过敏反应,8例(16%)为水杨酸反应,6例(12%)为瑞氏综合征,3例(6%)为肝损害。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发应后均立即停止用药,给予对症处理后以上症状自行消失。结论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但也会发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应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和途径正确,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阿司匹林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评估及临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SGA1方法进行评估;观察近6个月的体重、饮食、消化道、生理功能、疾病营养需求等变化情况。结果确定轻度和重度营养不良的人为36例、45例。并制定营养支持计划。结论对于老年人营养不良的评估,可以确定为老年人进行肠内营养、较地热卡营养、药理营养或是肠内营养检测和调整等治疗的方法。

  • 标签: 老年人 营养不良 SGA 营养评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西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展开分析并探讨在临床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因出现西药不良反应进行诊治的患者共100例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并对其治疗后的情况展开分析。结果呕吐恶心、头晕头痛、身体忽冷忽热、水肿、水肿等为西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中使用西药时需要更加谨慎、合理,使得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西药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研究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有在我院接受相关辛伐他汀药物治疗的患者。对其相应临床记录资料以及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UKCSM)的相关记录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最后得出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结论。结果通过对相关的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分析得到,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肌病、腹痛、便秘、胃肠道不适、疲乏、头痛、脱发、感觉神经紊乱、皮疹、视觉障碍、手指关节疼痛等,而且伴随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升高和ALT的升高以及相应肾功能和肝脏功能的损害等。根据资料文献分析得出,发生不良反应还与药物的剂量有关系。相应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有,当辛伐他汀和香豆素的衍生物抗凝血剂、致肌病的药(如贝特类的降脂药物)、相关的代谢类酶P450(CYP3A4)抑制剂、葡萄柚汁以及流感病毒的疫苗进行联合使用时,会到导致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辛伐他汀与多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时,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合理的对患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并且选择合适的使用对象以及药物的相关剂量等,还要对相关的CPK、肾功能以及肝脏进行监测,这些对于预防产生相关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辛伐他汀 相应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相互作用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在无偿献血的具体工作中,满足当前临床用血的需求下,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最大限度的心理护理,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扩大无偿献血队伍。并且分析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及采血护士与献血者心理的相互作用。在做好心理护理方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护理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特征.方法:12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患儿,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躯干与四肢不成比例的矮小身材、背部和肢体疼痛、脊柱侧弯及畸形足等.所有患儿进行一系列的X线检查.结果:检查发现头颅直径增大3例,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扁平椎12例,椎间隙狭窄12例,髋内翻11,股骨近端骨骺骨化延迟12例,青少年髋关节退行性改变6例.结论: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结合其临床表现能够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临床症状 X线检查 鉴别诊断 遗传病 发育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62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伦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62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分布。结果护理不良事件排在前3位的是管道滑脱、给药错误、跌倒;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占63.9%;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体人群占86.1%;工作年限在3年内护士最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占64.8%;中午、中班和夜班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时段共占55.2%。结论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建立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系统,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 原因分析 伦理对策
  • 简介:摘要糖尿病药物是临床医治中常见的药物类型,在治疗糖尿病的进程中,会因为受到病人本身个体体质不同或者药物的所含成份的原因,发生不同水平的不良反应。列如低血糖反应、消化道症状、营养障碍代谢等。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实际临床工作经验,针对糖尿病治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望可以更好的引导糖尿病病人进行科学合理用药,减少糖尿病病人在服药后不良反应产生的概率,提高糖尿病病人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糖尿病 治疗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