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管理对低出生体重体重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45例低出生体重,根据是否给予保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低出生体重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低体重保管理后的1、3、6个月体重改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体重改善有效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管理后,观察组、对照组体重改善无效率分别为4.8%、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管理能够明显改善低出生体重体重,为儿童未来生长发育提供良好基础,可推荐应用于改善低出生体重体重。

  • 标签: 儿保管理 低出生体重儿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皮肤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于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出生的50例新生资料,实施皮肤护理,回顾性分析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50例新生经皮肤护理干预后,均保持皮肤清洁,无损伤,新生表情、吸吮情况、体温及新陈代谢均正常,睡眠状况良好。结论有效的新生皮肤护理措施,能够保持新生皮肤清洁,避免损伤,促进新陈代谢及睡眠,有利于新生的生长、发育,具有重大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极低出生体重(VLBWN)是指出生体重<1500g,胎龄<33周的早产儿。由于胎龄小、体重低、机体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低,吸吮能力极其低下,吞咽反射弱,死亡率高[1]。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VLBWN存活率逐渐提高,合理喂养在VLBWN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12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25例VLBWN喂养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极低出生 喂养护理 喂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1例窒息新生,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发生窒息的新生,除3例合并肺出血死亡、1例伴有肛门闭锁放弃治疗、3例治疗好转后转昆明治疗外,其余6例好转、48例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新生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肺炎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新生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各44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雾化治疗,为治疗组患儿在进行传统雾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总有效率、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有效保护新生安全,应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临床疗效 盐酸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增加新生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并预防出现各种并发症,分析和研究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拉氧头孢治疗的价值。方法按随机原则将80例新生感染性肺炎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n=40),用拉氧头孢40-80mg/(kg/d),静脉滴注1次/12h,疗程5~14d,对照组(n=4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及头孢他啶),50~100mg/(kg/d),静脉滴注,疗程5~14d,比较2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天数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新生感染性肺炎患者在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辅以拉氧头孢治疗,能够增加治疗总有效率,短时间内控制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患儿痛苦,效果明显,值得推荐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拉氧头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败血症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新生败血症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的发病时间将全部患儿分为早发型(出生后72小时内)和晚发型(出生后72小时以后),每个组各36例,对比两组新生的临床症状。结果早发型败血症新生血小板计数减低比例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晚发型新生腹胀、喂养不耐受情况显著高于早发型,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的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多为早产儿,两种败血症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应根据新生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 早发型 晚发型
  • 简介:摘要新生是胎儿的下一阶段,在胎儿离开母体之后就需要独立的生存,其所生存的环境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新生因为适应力并不是非常强,如果在分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损伤,可能会导致感染延续,对新生的健康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对患儿今后的成长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护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在婴儿出现疾病的情况下认真负责的完成自身的工作,还需要注意提升婴儿抵抗力,使婴儿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本文就新生护理中的各项注意事项与重点内容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希望可以为新生提供更大的帮助。

  • 标签: 新生儿 临床护理 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新生脐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72例新生进行研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新生的各项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针对于脐部感染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新生的健康。

  • 标签: 新生儿脐部感染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防治护理在新生尿布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新生86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施以等量均分得到43例一般防治组与43例综合性防治组,对两组新生研究样本接受不同防治护理后在新生尿布炎发生比例与尿布炎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差异度加以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新生研究样本在接受不同防治护理后于新生尿布炎发生比例与尿布炎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性防治组新生干预后的尿布炎发生比例显著较一般防治组为低,而尿布炎治疗有效率则显著较一般防治组为高,(P<0.05)。结论对新生尿布炎施以综合性防治护理策略,可赢得尿布炎发生风险的显著性下降与尿布炎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

  • 标签: 新生儿 尿布炎 护理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休克的病因、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分娩的30例出后休克的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并通过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和彩超等方式分析其休克病因,最后总结该30例患儿出现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在此次研究的30例患儿中,导致其发生休克的原因有各种原因所致感染性休克、低血糖、败血症、肺炎等多种因素,其中占比最大的为感染性休克,总共发生11例,占比为36.67%,在呼吸支持、对症治疗和循环支持等多种治疗方式下,治疗有效率为80%(24例),死亡率为6.67%(2例);临床特点中,占比较大的为皮肤变化、肢远端发凉、呼吸暂停或不规律、血压下降、毛细血管充盈以及心率异常。结论新生休克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其中各种原因所致的感染性休克最为常见,其临床特点比较典型,如动脉脉搏减弱、心率异常、四肢肢远端发凉等,通过早期的观察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降低新生休克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休克 病因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窒息产科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窒息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运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将2016~2017年在该院产科分娩的90例新生窒息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新生窒息相关的产科因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窒息的影响。结果自然产与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窒息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胎位异常、巨大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成新生出现窒息情况的产科原因有很多,为了有效地降低新生的窒息率,需要在产前定期产检,加强对胎儿的监护,分析可能造成胎儿窒息的原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产科相关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进行护理时,结合新生早教型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四月在我院出生的110名新生最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两组。参考组的研究对象采取新生日常的护理方法,研究组的研究对象采用新生日常护理结合新生早教新型护理模式,观察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早教护理模式的掌握度、新生的行为能力以及体格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进行日常护理时,结合早教模式,对婴儿更加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日常护理 早教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湿肺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且治疗后证实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湿肺患儿74例,按照治疗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X线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超声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操作时间、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病情误诊和漏诊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62.2%(P<0.05);病情误诊和漏诊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湿肺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可以提高准确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误诊和漏诊,保证出生人口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湿肺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如何对新生脐带的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正常足月新生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各50例,A组采用断脐后纱布包扎24小时,完后脐带消毒干燥暴露;B组采用纱布包扎24小时后用一次性护脐带,比较两组新生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完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感染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A组(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B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同时还得出为了防止新生脐炎,新生脐带护理最佳时机是新生出生后2-3天。结论新生在出生后,脐带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脐带护理在预防脐带感染的同时更重要可确保新生的生长发育。医务人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选择脐带护理的方法,对预防新生脐带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脐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颅脑损伤初筛中B超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新生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颅脑B超检查。结果所有新生中颅脑损伤136例(90.67%),其中脑水肿32例(23.53%),脑梗死7例(5.15%),缺氧缺血性脑病12例(8.82%),脑室内出血85例(62.5%)。而新生颅脑损伤因素较多,如低血糖、出生体重、早产、黄疸等。结论经临床实践表明,通过B超检查对新生颅脑损伤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颅脑损伤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0例窒息新生临床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其并发症,为制定新生窒息的预防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新生窒息病例资料。结果相关因素中以产程异常居首位,占50%,其次是早产儿8例,占26.67%,过期4例,占13.33%。低体重3例,占10%。各种相关因素所致的新生窒息的情况,通过观察脐带因素是新生窒息的主要原因。其次由妊高征(中、重度)、过期妊娠、产前出血等引起的胎盘功能不全等。结论新生窒息关键在于预防,加强产前监测,及时了解有无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监测有异常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儿科合作,分娩时实施新法新生复苏,在窒息新生处理上清理呼吸道是关键,在复苏后处理上早期要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脑损害及心肌损害。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功能损害
  • 简介:胎儿新生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thefetusandnewborn,HDFN)是一组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该病患儿通常较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具有更早的发病年(胎)龄,更高的胆红素峰值和更长的病程周期,可严重影响胎儿、新生及围产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 标签: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实验诊断 母婴血型同种免疫
  • 简介:本文就我院1998~2006年间的18例新生乳糜胸(腹)患儿进行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乳糜胸10例,乳糜腹8例;男14例,女4例;胎龄〈37周3例,37~40^+1周15例;入院日龄3h~28d15例,40d1例,48d2例(后3例均为新生期起病);出生体重〈2000g1例,2000~2499g3例,3000~3999g8例,≥4000g6例;

  • 标签: 乳糜胸 婴儿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