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脑B超临床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新生儿颅脑B超临床应用观察

马晓东

盖州市妇产儿童医院115200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颅脑损伤初筛中B超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新生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颅脑B超检查。结果所有新生儿中颅脑损伤136例(90.67%),其中脑水肿32例(23.53%),脑梗死7例(5.15%),缺氧缺血性脑病12例(8.82%),脑室内出血85例(62.5%)。而新生儿颅脑损伤因素较多,如低血糖、出生体重、早产、黄疸等。结论经临床实践表明,通过B超检查对新生儿颅脑损伤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颅脑损伤;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发展逐渐完善,临床诊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早产儿、宫内窒息患儿及低出生质量儿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但同时脑损伤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对新生儿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对患儿预后来说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工作十分重要,颅脑损伤成为对新生儿健康造成损害的重要疾病之一,而目前在对新生儿进行颅脑损伤检查工作最常用的是颅脑B超检查[1]。本组就对颅脑B超检查在对新生儿颅脑损伤情况进行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新生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纳入标准为: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湿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低血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胎龄为37-39周,平均胎龄为(38.52±1.08)周;出生体重为1-3kg,平均出生体重为(2.28±1.07)kg;分娩方式:剖宫产分娩64例,阴道分娩86例。其中有18例新生儿在出生时出现窒息现象,轻度窒息13例,重度窒息5例。

1.2方法:所有B超检查操作人员均已通过相关培训和考核。B超仪器为迈瑞DP-3300便携式公司所生产的仪器,频率为3.5-5MHz,在检查过程中分别采用前囱和后囱进行常规截面颅内扫查。患儿初次检查时间为出生3-5d,采用扇形探讨对前囱进行冠状切面,并用颞窗进行横切面扫查[2]。并采用高频线阵探讨对前囱进行矢状切面扫查和冠状切面扫查,对大脑半径进行常规测量,并测量侧脑室外侧壁到脑中线的距离。最后对临床诊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B超检查异常:所有新生儿中颅脑损伤136例(90.67%),其中脑水肿32例(23.53%),脑梗死7例(5.15%),缺氧缺血性脑病12例(8.82%),脑室内出血85例(62.5%)。

2.2新生儿颅脑损伤危险因素:采用新生儿评分在胎儿出生后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其中新生儿评分是一种标准化的评估方法。对新生儿颅脑损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发现,新生儿颅脑损伤因素有早产、低血糖、出生体重、黄疸等,这些危险因素和新生儿颅脑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且是多个危险因素合并发生[3]。详见表1:

表1新生儿颅脑损伤危险因素

3.讨论

经临床实践表明,颅脑B超检查尽早对新生儿的颅脑是否存在损伤情况进行评估,一旦出现有新生儿颅脑损伤则应立即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及护理措施,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组对我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颅脑B超检查发现,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新生儿黄疸、胎儿宫内窘迫、多胎、低血糖、出生体重、早产、窒息、孕期母婴疾病等,且这些危险因素还常常有合并发生的情况[4]。为了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需要从孕妇的孕期作为出发点,在孕妇孕期、分娩及分娩后的24h内都要做好完整的准备工作,如在孕期需要确保孕妇的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并叮嘱孕妇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对胎儿生长情况进行检测,一旦出现胎儿生长异常的情况则需要立即采取一定的措施。

由于新生儿颅脑损伤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对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尽早对新生儿进行颅脑B超检查,从而对颅脑损伤情况进行有效预防和早期治疗,目前头颅B超在新生儿颅脑损伤检查的临床诊断中已经受到了广大业界人士的重视,经临床研究发现,B超检查价格低廉,且无射线损害,可在床边检查,对颅脑中央部位的分辨率较高,头颅B超检查的优势已经替代了颅脑CT检查,是对新生儿进行早期颅脑损伤筛查的重要工具[5]。导致新生儿出现颅脑损伤的原因较多,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孕期母婴疾病,如胎儿宫内窘迫或是孕妇妊娠糖尿病等;第二,胎儿生长状况。如出生体重,巨大儿或是低出生体重儿;第三,新生儿出生因素,如在新生儿出生时发生缺氧、窒息,或是新生儿早产等。新生儿颅脑损伤主要分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而头颅B超在前囱还未关闭婴儿中较为适用。

根据本组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出生的新生儿150例采用头颅B超对颅脑损伤情况进行检查,其中诊断出136例新生儿有颅脑损伤情况,其中脑水肿32例(23.53%),脑梗死7例(5.15%),缺氧缺血性脑病12例(8.82%),脑室内出血85例(62.5%)。因此应建议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早进行颅脑检查,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通过B超检查对新生儿颅脑损伤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小玲,陆志红,杨舒萍,廖建梅,吴淑芬.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03:530-531.

[2]卢丹,张丙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J].微循环学杂志,2012,02:34-36+42+102+7+11.

[3]王小英,卿秀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7:869-870.

[4]周大昕,李芳荣,宋凌云,孙世兰,纪旭.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对新生儿颅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与头颅CT的对照研究[J].黑龙江医学,2009,01:21-23.

[5]阮继锋,温敏宜.新生儿颅脑病变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