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中空心螺钉柱重建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在我院医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34例。本次乙组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而甲组是空心螺钉柱重建技术治疗,总结并发症,足部关节功能。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94%)低于乙组(20.59%),差异显著(x2=5.100,P=0.024)。甲组足部关节功能的总优良率(94.12%)高于乙组(70.59%),差异显著(x2=6.476,P=0.011)。结论在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中,空心螺钉柱重建技术可有效改善其足部关节功能,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

  • 标签: Lisfranc 关节损伤 空心螺钉三柱重建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矿工人的早期肺癌筛查的策略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对200例采矿工人行LDCT和X线胸片检查,对比分析诊断的准确性,来评价胸部低剂量螺旋CT(Low-dosespiralCT,以下简称LDCT)在采矿工人的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受检者均顺利完成LDCT扫描和X线胸片筛查,检查图像达到临床诊断标准;200例受检者中LDCT检查阳性病变者62例,包括肺癌7例、肺结核9例、结节19例、肺气肿13例,炎症8例,其他6例;其中19例肺结节中包括炎性结节4例、实性结节7例,磨玻璃样结节8例;200例受检者中X线胸片筛查阳性病变者46例,包括肺癌5例、肺结核8例、结节13例、肺气肿7例,炎症7例,其他良性陈旧性疾病6例。将两组的肺癌、肺部结节、其他疾病的阳性结果例数、检出率及检出准确率比较,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充分说明LDCT组明显优于X线胸片筛查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而对于肺结节来说,X线胸片筛查很难明确性质,仅能诊断足够大的结节的存在,在其他疾病中病变的大小依然是X线诊断准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采矿工人使用LD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采矿工人,早期肺癌,低剂量CT 胸部扫描 筛查,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引导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采用维重建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未采用维重建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及椎体中心高度。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积分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中心高度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采用CT引导维重建技术更加省时、安全,精准性高,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三维重建技术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叉神经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n=30)接受单纯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为2.71±0.87分,对照组为4.37±1.54分,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17±2.71d,对照组为15.27±3.48d,P<0.05。结论单纯神经内镜血管减压术可有效提高原发性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 神经内镜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传统鼻中隔黏膜切除术和鼻内镜线减张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治疗的病患9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病患,给予对照组病患传统的鼻中隔黏膜切除术,给予研究组病患鼻内镜线减张术,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之后,研究组病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病患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鼻中隔偏曲中采取鼻内镜线减张术相较于传统的鼻中隔黏膜切除手术,鼻内镜线减张术对病患造成的手术创伤更小,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鼻中隔偏曲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 治疗效果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维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17例胸部外伤患者,对其实施16层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输工作站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肋骨损伤情况,并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17例患者合计检出1380处肋骨骨折,骨折多位于4-10肋,其中5-7肋发生率最高;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错位骨折、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及肋软骨骨折5种。结论多层螺旋CT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的受损情况,临床应合理应用维重建技术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这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足里联合阴交艾灸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足里联合阴交艾灸,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1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之后,对足里以及阴交两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足三里 三阴交 艾灸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检查,探究多层螺旋CT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为日后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DR平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维重建技术分析的对比。结果病历显示80例患者总体骨折数共确诊了120处,经过DR平片检查共检出85处骨折,检出率为70.8%,采用多层螺旋CT维重建技术共诊断出113处骨折,检出率为94.2%。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维重建技术诊断创伤性骨折检出率较高,大大降低误诊率,能够为设计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创伤性骨折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特殊染色主要是借助于相应的成分来进行染色,以此来更好地掌握组织、细胞之中的正常结构,亦或者是病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场物质、病原体以及病变等情况。特殊染色本身就属于现代病理学技术范畴,将其有效的应用在其中对于组织器官结构、病态的细胞等一系列改变情况都存在良好的明确作用,而且还能借助于这一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由此可见,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特殊染色应用价值显著,而本文也是基于此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现代病理学技术 特殊染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种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组,A,B,C组,每组36例患者。A组行伽玛刀放射治疗,B组行单纯微血管减压术,C组行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观察对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评分,以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伽玛刀放射治疗,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微血管减压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VAS评分,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微血管减压术<伽玛刀放射治疗,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微血管减压术<伽玛刀放射治疗,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是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最佳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感觉根部分阻断术 微血管减压术 伽玛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置管中在B超引导平面内技术与平面外技术联合运用的效果。方法此次74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科收治的需要置管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在将B超引导平面内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中,研究组则应用平面内技术联合平面外技术,将应用两种方式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总成功率、穿刺时间以及出现误穿动脉、血肿情况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应用B超引导的平面内技术联合平面外技术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一种技术,能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 标签: B超引导 平面内技术 平面外技术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Free-edge矫治技术剜除下颌第磨牙治疗安氏Ⅲ类错的建议。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38例安氏Ⅲ类错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拔牙组19例;非拔牙组19例。所选患者均通过Free-edge直丝系列托槽进行治疗。拔牙组患者同时行以挖除下颌第颗磨牙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上下牙列均排列整齐,覆盖处于正常状态,咬关系良好,磨牙关系中性,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改善,趋于或达到直面型。结论针对安氏Ⅲ类错患者行以Free-edge矫治技术剜除下颌第磨牙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不管是否拔牙,Free-edge矫治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侧貌变化,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安氏Ⅲ类错 下颌第三磨牙 矫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性特征,随访五年之后的身故才能与预后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当中属于阴型乳腺癌病症的有40例,阴型乳腺癌病症具备组织学级别,肿瘤复发的转移率与髓样癌相对要高于其余类型的乳腺癌病症,五年无病总生存率为75.0%(30/40)。对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状况、手术治疗的方法等。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级别相对较高,但是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几率相对较低,而且肿瘤的复发几率加高,肿瘤病理学分期较高,预后效果不佳。

  • 标签: 三阴型 乳腺癌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采用血清联[甲胎蛋白(AFP)、游离雌醇(uE3)、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otal-βHCG)]筛查19730名孕中期妇女,以探讨联筛查对唐氏综合征和18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间19730名单胎孕中期妇女的血清AFP、uE3、Total-βHCG水平,取其中位数倍数(multipleofmedian,MoM),并结合孕妇体重,计算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及18体综合征的风险率。根据唐氏综合征和预期分娩年龄(expecteddateofdelivery,EDD)为35.5岁时的自然发生率约为1∶380,本研究将唐氏综合征联筛查的临界值(cut-off)设定为1∶380,将18体综合征筛查的临界值设定为1∶334。对风险率大于临界值的孕妇行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19730名孕妇中,唐氏综合征风险率大于临界值者有1130名,阳性率为5.73%,对1130名唐氏综合征风险率大于临界值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6例胎儿为唐氏综合征,其中EDD〈35.5岁以下者有4例;唐氏综合征联筛查风险率小于临界值的18600名孕妇中共产4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假阴性率为40.0%(6例检出,4例漏检),其中EDD〈35.5岁的孕妇有3例;18体综合征筛查风险率大于临界值者有102名,占0.52%,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有3例胎儿为18体综合征,18体综合征筛查阴性的孕妇中无18体综合征患儿出生。结论:孕中期行血清联(AFP、uE3、Total-βHCG)筛查,对于EDD〈35.5岁的孕妇有较高的胎儿唐氏综合征和18体综合征筛出率,但也漏检了3例EDD〈35.5岁的孕妇。对于漏检孕妇的数据进行回顾分析可发现,75%的漏检孕妇筛查结果提示风险率大于1∶1000,而如血清联筛查采用临界值为1∶700,则能使将检出唐氏综合征胎儿数提高到9例。

  • 标签: 三联筛查 母体血清筛查 唐氏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在当前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如何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成为相关医院行政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医院行政管理协同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借助协同体系的建设维护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促进医院的稳定运行。

  • 标签: 信息技术 公立医院 行政管理 协同管理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前后联合双切口钢板固定方案治疗合并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合并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前后联合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后联合双切口钢板固定方案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的手术创伤指标、预后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的HS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等预后指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2%,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3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与对照组的1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P=1.000)。结论对于合并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前后联合双切口钢板固定方案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三柱损伤 前后联合入路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腰椎骨折患者,观察分析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35例腰椎骨折患者,35例腰椎骨折患者分别应用X线检查和CT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度。结果CT维重建技术检查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明显比X线检查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腰椎骨折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有利于提高腰椎骨折诊断的正确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CT三维重建技术 腰椎骨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欣母沛联合子宫背带缝合技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产后出血的70例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缩宫素联合传统缝合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产妇给予欣母沛联合子宫背带缝合技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后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8.5%)明显低于对照组(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联合子宫背带缝合技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另外再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产妇的幸福指数,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欣母沛 子宫背带缝合技术 剖宫产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