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对G6PD缺乏症诊断所发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8月进行G6PD缺乏症检测的100例血样进行检测,对常见的6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以临床就检测金标准对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所发挥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荧光PCR法诊断G6PD缺乏症的灵敏度为98%,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诊断符合率为98%。结论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在G6PD缺乏症诊断中发挥了积极的诊断价值,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符合率高等特点,杂合子检出率高,可以将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作为G6PD缺乏症的首选诊断检查方式。

  • 标签: 荧光定量 PCR基因检测 G6PD缺乏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核酸检测方法对G6PD缺乏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接收的100份血样(阴性标本和阳性标本各50份),分别使用基因芯片核酸检测(观察组)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法(对照组)对血样进行检 测,最终用Sanger测序法评判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特异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基因芯片 G6PD缺乏症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法 Sanger测序法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白细胞抗原G(HLA-G)、白介素-6(IL-6)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诊断治疗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3例为IM组,选择同期健康儿童83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2组儿童HLA-G、IL-6水平变化;计算并对比血浆HLA-G、IL-6阳性率;分析IM组血浆HLA-G与IL-6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并对比血浆HLA-G、IL-6及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IM组血浆HLA-G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未经治疗的IM患儿中血浆HLA-G检测阳性率为90.36%(75/83),IL-6检测阳性率为87.95%(73/8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组血浆HLA-G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196,P=0.011)。ROC曲线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显示,IL-6诊断的灵敏度为68.90%,特异度为71.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血浆HLA-G诊断的灵敏度为74.20%,特异度为77.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9.50%,特异度为85.70%,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结论:血浆HLA-G与IL-6联合检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明确患儿病情进展发挥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白细胞抗原G 白介素-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目的为1例自身抗体阳性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贫血患儿筛选合适红细胞血液制剂,纠正其低血红蛋白血症。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结果患儿存在自身抗体干扰交叉配血主侧试验,经“盲配”多个供者,为患儿选择了2单位主侧凝集强度小于或者接近自身对照的红细胞进行临床输注。结论自身抗体致主侧配血不合非临床输血的绝对禁忌,输注1.5U红细胞悬浮液后,患儿血红蛋白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 输血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地中海贫血和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2020年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待产妇7380名开展研究,对受检者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以及G6PD缺乏症检测。 结果:7380名受检者中,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检出率为9.47%(699名),其中α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4.49%(331名)、β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4.54%(335名)、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0.44%(33名);G6PD缺乏症患者的检出率为7.67%(566名);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患者的检出率为3.33%(246名),筛查准确率高。结论:地中海贫血以及G6PD缺乏症均为遗传性疾病,无法治愈,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家庭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在产前检查过程中,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的联合检测意义重大,有助于提早发现产妇有无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降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提供我国人口素质。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G6PD缺乏症 产前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基因-174C/G多态性与广州地区汉族儿童脓毒症的易感风险及预后的关联性。方法以人群为基础进行脓毒症病例对照研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多聚酶链(AS-PCR)方法对广州地区汉族148例脓毒症患儿及181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IL-基因-174G/C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AS-PCR检测未发现-174位点多态性。结论中国广州地区汉族人群IL-基因可能不存在-174位点多态性,不宜选取该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作疾病的关联性分析。

  • 标签: [] 脓毒症 白细胞介素6 多态性,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1年8月间关于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1.2和Stata11.0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2537例患者和2767例对照。各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共显性遗传模型:G/Cvs.G/G:OR=0.98,95%CI(0.78,1.24);C/Cvs.G/G:OR=0.75,95%CI(0.38,1.50);显性遗传模型:OR=0.93,95%CI(0.68,1.28);隐性遗传模型:OR=0.80,95%CI(0.45,1.42)]。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基于对照来源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照人群为医院来源的亚组中IL-6基因174G/C多态性是IS的保护因素[共显性遗传模型:G/Cvs.G/G:OR=0.56,95%CI(0.40,0.79);C/Cvs.G/G:OR=0.17,95%CI(0.11,0.27);显性遗传模型:OR=0.40,95%CI(0.29,0.55);隐性遗传模型:OR=0.24,95%CI(0.16,0.37)]。结论基于目前研究结果显示,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白细胞介素-6 174G/C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阴茎折断在性活动中损伤比较少见。自1989年6月~2000年7月,我院共收治6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阴茎折断 手术治疗 性活动 病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2019年1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30例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Hp清除效果、血清IL-6、TGF-β1、G17、PGⅠ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 %)高于对照组(83.33%)、同时观察组炎症改善优于对照组、IL-6、TGF-β1、G17均低于对照组,PGⅠ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可提高慢性胃炎疗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相关症状,抑制胃泌素17释放,改善胃蛋白酶分泌。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慢性胃炎 IL-6 TGF-β1 G17 PGⅠ
  • 简介:IL-6作为-个多效的细胞因子,在损伤、修复、免疫应答、炎症反应以及造血中担任重要角色,且影响着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自身免疫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因此,调节IL-6有可能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新战略。

  • 标签: IL-6 IL-6受体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肾炎舒颗粒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DN) 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6(IL-6) 和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的影响 。 方法 选择本院

  • 标签:
  • 简介: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比例升高,而疤痕子宫出现并发症也增多。子宫破裂为妊娠期和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对母婴威胁极大。孕产妇严重出血、感染、休克。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子宫破裂,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围生儿常因胎儿窘迫、窒息而死亡。现将本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发生的6例子宫破裂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疤痕子宫破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孕产妇死亡 严重并发症 剖宫产率 再次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