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分类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作为馆藏分类体系,作者可在单位图书馆向管理人员借来这本书查询.或者通过互联网输入以下网址(http://www.ztflh.com/)也可查询。本刊稿件一般在“R医药、卫生”和“Q生物科学”,作者可根据自己文章的研究内容查询详细的分类

  • 标签: 中图分类号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文献 分类体系 管理人员 生物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学生体检胸部X线医学影像图像快速分类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参与体检的大一新生1024人,同时采用人工方式和人工智能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体检胸部X线医学影像图像进行快速分类。人工智能方式指的是拟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医学影像数据预处理,研究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搭建,确保训练的模型可对危及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些疾病的图像进行高效、快捷的分类。结果:人工智能分类准确性更高,P<0.05。结论:在学生体检胸部X线医学影像图像快速分类方面,人工智能方式比人工方式有效果。

  • 标签: 学生体检 胸部X线医学影像 图像快速分类
  • 简介:摘要:合理配置专兼职感控人员,应做到医院有专职感控人员,科室有兼职感控人员,人人做感控工作的实践者。临床科室的“感兼职人员”是临床感质控重要一环,是由感科定期培训管理,在各临床科室协助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内院感控制的兼职人员。这些人员由临床科室管理却又是科室质控的管理人员,并参加感科培训指导和质控会议,在工作他们是感控制三级网络中最基层的骨干,是感科和临床科室之间的桥梁,是感控制的有生力量。

  • 标签: 院感兼职人员 医院感染控制 联络员 角色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在胸椎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影像学资料调查法,对我院胸椎骨折和病变的直接数字X摄影资料进行调研,对同时行传统X线摄影患者资料进行重点选定。结果此次高危人群共369例,临床病理学结果显示,早胸椎骨折和病变数156例,直接数字X摄影患者筛查出151例,占96.79%,传统X线摄影筛查出患者124例,占79.49%。结论直接数字X摄影诊断胸椎骨折和病变价值确切,明显优于传统X线摄影,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直接数字X摄影 传统X线摄影 胸椎诊断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医源性感染,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需采取隔离、灭菌、消毒等基本措施,在护理部、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指导下,监督、检查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常规的落实情况。

  • 标签: 贯穿于临床实际诊疗操作中,发挥临床院感护士作用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医源性感染,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需采取隔离、灭菌、消毒等基本措施,在护理部、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指导下,监督、检查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常规的落实情况。

  • 标签: 贯穿于临床实际诊疗操作中,发挥临床院感护士作用
  • 简介:摘要:麻醉是医学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成绩,其出现使得外科手术得以大范围应用,并且治疗安全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作为一个复杂的学科,患者以及家属自然无法洞悉其本质,但是对麻醉做一些千层面的了解仍然十分必要。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对麻醉展开了分析,并且进一步对麻醉工作的分类和适用环境加以讨论,对于加强该领域的认知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X线诊断与X线征。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及个人经验,分析胸部X线诊断与X线征象。结论深入研究胸部X线诊断及X线征象,并应用这些征象,作为影像诊断的依据,可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及效率。

  • 标签: 胸部 X线诊断 X线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规范药品合理分类对促进医院西药房高效管理的影响,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西药房规范药品合理分类后(2014年度)作为实验组(S组),未进行规范药品合理分类(2013年度)作为对照组(D组),两组均以国家相关规定及药品说明书等为参考,观察规范药品合理分类前后患者的投诉率及满意度。结果S组患者的满意度(96.04%)明显高于D组(89.0%),S组发生患者投诉率(0.06%)明显少于D组(0.45%)。结论规范药品合理分类,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能减少医患纠纷,从而促进药房的高效管理。

  • 标签: 药品 合理分类 药房 高效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灾害救援的检伤分类与抢救措施,分析检伤分类在突发灾害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院对8批次60例伤员进行了前急救,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火灾、多发伤、炸伤、群架斗殴、颅脑外伤、大面积烧伤、腹部闭合性损伤、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并对所有伤员均进行了前急救与后期转运.结果60例伤员,现场急救20例,其中抢救成功与死亡的人数分别为19例、1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5.0%(19/20).所有伤员48例需要尽快救治,其中2例伤员在转运时病情突变,并及时进行抢救,及时抢救率达到100%;所需经费达到2000万元.结论当面对突发灾害伤员时,应做好充分的前急救准备,救援人员达到急救现场后先进行检伤分类,明确患者病情及危重程度,对病情危重的患者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治疗,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关键词灾害救援;检伤分类;抢救分类R1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66-02

  • 标签:
  • 简介:2004年6月~2006年8月,我们在前急救采用口咽通气管、球囊-面罩和气管插管等3种方法建立人工气道,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院前急救 气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的应用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诊治的12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使用传统的脑卒中急救护理方法,而研究组则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方法。通过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接受治疗时间以及呼救到转入医院时间来评定护理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接受治疗时间以及呼救到转入医院时间均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的脑卒中急救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方法,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有效地减少了病残率、病死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救医疗服务 护理 卒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前急救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6月期间呼救中心接收的2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呼救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患者130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按照常规护理进行救治,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则根据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呼救至救护车到达时间为(24.61±10.14)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呼救至救护车达到时间为(30.62±14.15)min,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38.68±10.49)min,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入院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46.72±12.49)min,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9(6.92%)、5(3.85%)较对照组患者16(12.31%)、13(10%)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的缩短患者获得急救时间间隔,阻止病情的恶化,改善不良治疗结局。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在前急救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接收的80例前急救患者为主体展开调查,共计80例,应用方便抽样法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优化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优化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前急救,可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肯定。

  • 标签: 院前急救 链式流程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技术与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在胸椎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影像学资料调查法,对我院胸椎骨折和病变的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技术资料进行调研,对同时行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患者资料进行重点选定。结果此次高危人群共369例,临床病理学结果显示,早胸椎骨折和病变数156例,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患者筛查出151例,占96.79%,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筛查出患者124例,占79.49%。结论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诊断胸椎骨折和病变价值确切,明显优于传统X线摄影技术,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 传统× 线摄影技术 胸椎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X光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8年02月--2019年02月在本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手术治疗辅以X光技术,观察其手术效果,统计其手术时间。结果100例骨折手术患者,良好75例,尚可19例,欠佳6例,手术有效率达到了94.00%(94/100);手术操作时间(74.6±1.7)min。X光技术所获得的图像清楚明白,质量较高,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骨科手术X光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手术疗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而且还可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痛苦。需提及的是,应用X光技术期间需加强防范,以免患者、医护人员遭受X射线损伤。

  • 标签: 骨科手术 X光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在低压螺旋CT,X线机的电感电线电路、升降压电路广泛采用、高频逆变技术,是当前电路改革的技术特征之一.实际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逆变技术就应用在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电机变频调速、快速电子频率开关等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领域中.这是因为采用逆变技术可使电子器件和设备具有体积减小,重量减轻,效率提高,敏捷快速,惰性减少等优点.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逆变技术方开始应用在小型移动式X线机的高压发生器,20世纪80年代,低压螺旋CT的出现,为了减小扫描机架的重量和改善图像质量,以及加大大功率,X线机为实现高负载瞬时曝光,以减少运动器官的动态模糊,逆变技术才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尤其当前数字技术在影像设备的发展,更进一步促使逆变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大功率电感电路、升降压变压器电路由于采用了逆变技术,提高了整机的性能质量,满足了影像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

  • 标签: X线机 逆变技术 低压螺旋CT 逆变器 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