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优化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兰元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接收的8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主体展开调查,共计80例,应用方便抽样法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优化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优化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应用于院前急救,可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肯定。

关键词: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抢救成功率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出现急性疾病或突发事件后,通过急救措施和护理干预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在急救过程中,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包括发现报警、急救指挥、医疗救护、院前护理等环节[1]。院前急救链式流程的优化和完善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效率、缩短救援时间、降低病患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院前急救链式流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和医护人员的紧缺,导致院前急救中的护理干预不够全面和及时。其次,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护理干预的质量和效果差异较大。此外,院前急救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护理干预的记录和传递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对院前急救链式流程进行优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接受的8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主体展开调查,共计80例,应用方便抽样法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23例、17例,年龄18-70岁,平均(40.55±4.31)岁,统计疾病类型:脑血管意外、交通事故、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其他疾病分别有13例、12例、10例、5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24例、16例,年龄18-72岁,平均(40.67±4.33)岁,统计疾病类型:脑血管意外、交通事故、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其他疾病分别有14例、11例、11例、4例。两组上述资料相对比,存在一致性(P>0.05)。

纳入标准:我院接收的院前急救患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报经我院相关科室批准。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全身感染严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护理,即严密监测患者生态体征,必要时吸氧等。

   观察组对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进行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1.2.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成立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管理小组,提供系统的院前急救护理培训,使护理人员熟悉院前急救的流程和操作,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和知识。建立专业化的院前急救护理团队,提高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前急救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对急情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1.2.2提高护理干预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引入信息化技术,建立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实现院前急救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利用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护理人员和急救指挥中心的实时通讯,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协助护理干预。

1.2.3健全急救指挥和护理干预衔接机制

建立急救指挥中心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衔接机制,确保急救指挥中心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提供准确的指导和决策支持。护理人员及时向急救指挥中心汇报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措施,以便及时调整和协调院前急救的工作。

1.2.4提升护理干预的质量和效果

制定标准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操作指南,统一护理干预的流程和标准,提高护理干预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加强护理质量监控和评估,建立院前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护理干预的效果和满意度。促进护理人员间的交流和学习,通过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展开比较。抢救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视为有效级别;抢救后,患者生命体征有所好转,视为好转级别;未达上述标准者,视为无效级别。抢救成功率等于有效率与好转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文所统计抢救成功率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以(%)表达,经χ2 检验,P<0.05为有统计差异,存在研究意义。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表现为更高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1.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有效

好转

无效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

40

25(62.50)

14(35.0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15(37.50)

13(32.50)

12(30.00)

28(70.00)

x2

-

-

-

-

11.114

P

-

-

-

-

0.001

3.讨论

    常见的院前急救疾病包括心脏病突发、中风、呼吸系统急症、外伤等。常规护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护理干预的缺乏、护理人员技能不足以及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因此,临床提出优化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这包括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提高护理干预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健全急救指挥和护理干预衔接机制,以及提升护理干预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得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原因在于,首先,优化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通过对院前急救环节的细致规划和标准化操作,可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减少了因时间延误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其次,注重团队合作和协调,提高了抢救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配合效率。抢救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能够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持续性的护理,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最后,注重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这种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抢救效果[2]

综上,优化院前急救链式流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院前急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今后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祥敏,黄可可,王勇. 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在急诊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1):112-114.

[2]李茂蓉. 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护理进展,2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