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难治性疤痕疙瘩手术后90Sr-90Y敷贴治疗的疗效。方法难治性疤痕疙瘩手术切除后,行90Sr-90Y敷贴治疗。结果难治性疤痕疙瘩手术后行90Sr-90Y敷贴治疗,总有效率100%。结论难治性疤痕疙瘩手术后行90Sr-90Y敷贴治疗,采用分次小剂量个体法,总有效率高,无复发率。

  • 标签: 难治性疤痕疙瘩 手术切除 90Sr-90Y敷贴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肥胖症大鼠空肠糖异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高脂诱导肥胖症的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未行手术)、假手术组(与手术组对应位置切开缝合)、匹配饮食组(行假手术并保持与手术组相同进食量)和手术组(行RYGB),每组10只。(1)定期测量大鼠体质量、进食量;(2)术前、术后2周及10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耐量试验(ITT)评价大鼠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3)术后10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清TC、TG、游离脂肪酸水平(FFA);(4)留取大鼠空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5)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空肠黏膜组织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仅(G6Pase)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空白组、假手术组、匹配饮食组、手术组大鼠术前至术后10周体质量变化分另1为(325±9)g~(451±18)g、(327±11)g-(446±14)g、(330±8)g~(442±15)g、(328±10)g-(364±23)g。4组大鼠术前至术后10周体质量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03,P〈0.05)。术后1~4周,假手术组大鼠体质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匹配饮食组大鼠术后体质量各时间点比较,仅术后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0周,手术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与空白组、假手术组和匹配饮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大鼠术前至术后10周进食量变化分别为:(25.3±1.4)g~(27.0±1.9)g、(24.9±1.3)g~(27.8

  • 标签: 肥胖症 糖异生 Roux—en—Y胃旁路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N0期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清扫对侧中央区淋巴结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临床颈淋巴结阴性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6例,回顾性分析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包膜侵犯、年龄及肿瘤有无完整包膜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无相关性.术后定期行颈部超声检查,跟踪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结果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平均右侧3枚/例、左侧4枚/例,其中83例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4.62%.其中有2例近峡部肿瘤发生对侧转移,同侧无转移,转移率为1.08%.其中同侧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43.55%(81/186),对侧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11.83%(22/186)(见附表1).年龄、肿瘤有无浸润包膜、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的位置及肿瘤大小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2.15%(4/186),71例(38.17%)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血甲状旁腺PTH低于参考值下限,69例治疗后恢复正常.2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当年龄≥45岁,肿瘤已侵犯甲状腺被膜,肿瘤位置在近峡部及下极时,肿瘤最大径≥0.5cm时)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单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并安全可行.反之,为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部分患者对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依从性差的情况发生,可行患侧叶+峡部及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关键词cN0;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淋巴结清扫术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18-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Roux-ell-Y胃转流术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肥胖相关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器官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en-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7。8周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选取30只,予高糖高脂高盐饲料配合20%蔗糖水喂养12周,筛选出24只符合标准的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按完全随机区段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11只)和手术组(13只)。假手术组行胃窦十二指肠离断原位吻合术,手术组行Roux-en-Y胃转流术。其余10只健康SD大鼠予标准饮食喂养设为正常组。术后5周处死大鼠,立即取肠系膜、双肾周及双侧附睾旁脂肪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器官脂肪组织PPAR-γ蛋白含量。观察指标包括:(1)肥胖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5周进食量、体质量、腹围、Lee's指数,术后5周器官脂肪质量、器官脂肪系数。(2)糖脂代谢指标:术前及术后5周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游离脂肪酸。(3)术后5周器官脂肪组织PPAR-1蛋白含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手术组大鼠术后1周死亡3只,死亡率为3/13;其余各组无大鼠死亡。正常组大鼠进食量、体质量、腹围、Lee's指数术前分别为(26.9±1.5)g、(499±46)g、(18.2±0.4)cm、309±9,术后5周分别为(27.7±2.1)g、(547±43)g、(18.6±0.5)em、312±8;假手术组大鼠上述指标术前分别为(26.1±1.8)g、(584±42)g、(19.3±0.6)em、(317±13),术后5周分别为(28.8±1.7)g、(677±39)g、(20.6±0.7)cm、334±11;手术组大鼠上述指标术前分别为(25.9±2.1)g、(579±47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胃转流术 器官脂肪 糖脂代谢 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