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正>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TAM)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进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明显促进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本文就TAM的来源、TAM在肿瘤发生、进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TAM相关肿瘤靶向治疗进行综述,相信通过对TAM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1TAM与肿瘤微环境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不仅是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调控,还依赖于肿瘤间质等构成的肿瘤微

  • 标签: 巨噬细胞活化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 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生长 重要组成部分
  • 简介:他汀类药物是一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药理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仅在机体的降脂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它还在抗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斑块和抑制血栓形成等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本文主要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功效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败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病以及肿瘤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随着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发生作用机制将更加明确,同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也会随之进一步延伸,在更多领域和学科中有所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血脂 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水平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与瘢痕疙瘩相关的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生物学通路、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和功能注释聚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谱8个和文献922篇,筛选瘢痕疙瘩相关基因94个(71个上调,23个下调)。86个基因构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为核心蛋白。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参与信号转导、肿瘤形成等生物学通路,细胞凋亡、细胞运动等生物过程,形成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等组分。结论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等关键基因,TGF-β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形成相关通路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文献挖掘 生物信息学 瘢痕疙瘩 皮肤
  • 简介: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护理理念,已经渗透到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循证护理实践的现状及障碍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为促进我国循证护理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循证护理 护理实践 发展现状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7例ASO(ASO组)和2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下肢ASO组贫血人数所占比率为43.8%,结甲组为7.1%(P<0.05);下肢ASO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低于结甲组(P<0.05);下肢ASO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结甲组(P=0.164)。结论下肢ASO患者中贫血发生率高,血红蛋白相关指标与下肢ASO发生呈负相关,纠正贫血是治疗下肢ASO的重要部分。

  • 标签: 贫血 血红蛋白 动脉硬化 闭塞性
  • 简介:坏死性凋亡是一种非caspase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它的调节、诱导及阻断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一系列分子的表达及调控。研究发现,坏死性凋亡不仅参与机体的生理性调节过程,一些具有坏死表型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坏死性凋亡的活化直接相关,如神经变性性疾病,缺血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此外,对肿瘤耐药细胞株的研究证实,在规避肿瘤多药耐药方面坏死性凋亡诱导剂具有“广谱性”。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生理特征及临床相关性研究,为肿瘤性疾病分子靶向治疗及靶向药物研发开拓了新的前景。本文就坏死性凋亡的可能调控机制、生理学特征及坏死性凋亡与临床疾病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坏死性凋亡 调节机制 临床疾病 多药耐药
  • 简介: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逐渐深入,临床工作中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欧洲5维健康量表做为一种普适性健康评估量表,因其良好的信度、效度及简便易行在国内外临床工作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对于欧洲5维健康量表在肾脏相关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完善肾脏病医师对这一量表的认识,丰富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这一领域的方法学研究。

  • 标签: 欧洲5维健康量表 肾脏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正>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尿路结石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为以微创治疗为主。尤其是一系列碎石设备的进步,使得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lithotripsy,URL)、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等内镜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泌尿系统感染在内镜碎石围手术期较为常见,大多数患者通过去除结石,梗阻解除后,结石伴随的感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内镜碎石术 尿路结石 输尿管镜碎石术 结石成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月板损伤部位与专有体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评价专有体征体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通过临床查体诊断以及关节镜检确诊半月板损伤的114例(123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半月板损伤的各专有体征对不同部位半月板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各项半月板损伤的专有体征对诊断半月板损伤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并与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多个相关专有体征相结合的临床查体可提高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损伤部位 相关性 体征 临床查体 2009年
  • 简介: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是心脏术后较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明显增加患者术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目前研究发现术前血β2微球蛋白增高、贫血、围手术期输血、使用ACEI/ARB类药物,术中体外循环、平均动脉压水平,术后血肌酐水平等是术后AKI的危险因素。最新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生物学指标,如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载运蛋白、白细胞介素-6、尿中谷胱甘肽转移酶S等可以为我们早期诊断心脏术后AKI的发生的提供帮助。而一旦出现AKI,选择适当药物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可以改善肾功能,改善AKI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脏手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生物学标记物 诊断标准 预防和治疗。
  • 简介:由于糖尿病患体内呈现代谢障碍,也间接或直接影响到各种微量元素的体内含量变化,从而出现机体异常表现,甚至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或沉积,而造成不良后果[1]。本研究将多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特殊作用,便于多方位、多环节、多变化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微量元素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精浆微量元素含量与精液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386例精液异常组和100例生育功能正常对照组精浆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两组间的水平差异。结果粘稠性精液组精浆锌(Zn)、钙(Ca)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粘性对照组(P〈0.05),铜(Cu)、铁(Fe)、镁(Mg)、镉(C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精或少精子组精浆锌含量明显低于精子密度正常组(P〈0.01),镉含量明显高于精子密度正常组(P〈0.01),铁、铜、钙、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活动率低下组精浆锌含量明显低于活动率正常组(P〈0.05),镉、铜含量明显高于活动率正常组(P〈0.05),铁、钙、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浆中锌、铜、钙、镉等微量元素含量与精液异常具有显著相关性;精浆铁和镁含量与精液质量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精液异常 精浆 微量元素
  • 简介:IL-6作为-个多效的细胞因子,在损伤、修复、免疫应答、炎症反应以及造血中担任重要角色,且影响着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自身免疫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因此,调节IL-6有可能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新战略。

  • 标签: IL-6 IL-6受体 疾病
  • 简介:<正>背景:对于局限性肾细胞癌患者,肾部分切除术(PN)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相比,前者可降低其他原因致死率。目的:利用实验判断可因其他原因致死类型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设计,方法及对象:应用监视流行病学以及终极结果-医疗保险相关数据库,T1a期局限性肾细胞癌(RCC)患者分别有4956位(82%)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068位(18%)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1988~2005年)。评估:为了调整不同治疗类型带来的遗传学

  • 标签: 根治性肾切除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部分切除术 肿瘤相关 肾细胞癌 致死率
  • 简介: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道狭窄或闭塞,常规恶性肿瘤有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肝癌和肝门部转移癌等。因为胆管梗阻,造成肝内胆汁淤积而进展为肝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导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肿瘤多为少血供肿瘤且血供特殊,发病隐匿,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全身或局部化疗疗效差,

  • 标签: 黄疸 治疗
  • 简介:背景: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作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项解剖学相关危险因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其相关性的存在与否,各项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目的:分析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是否存在性别特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1-11-01。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文献,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12篇,累计研究对象1823例,损伤组888例,对照组925例。纳入研究表明,损伤组与对照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的合并加权均值差为1.06,95%CI(0.36,1.76),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男性病例中损伤组与对照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的合并加权均值差为0.84,95%CI(-0.03,1.70),P〉0.05,女性病例中损伤组与对照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的合并加权均值差(WMD)为1.62,95%CI(0.72,2.52),P〈0.05。提示增大的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女性患者中存在相关性,但目前尚未发现这一结论在男性中也成立。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倾斜 胫骨后倾斜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需要医疗评估急性腰背痛的发生率,并建立腰痛发展的相关风险因素评估。研究设计:横断面研究。患者样本:陕西省人口,以腰痛来院就诊患者。观察指标:腰痛的发病率比例计算,以确定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与腰背疼痛的相关性,需要紧急医疗救治的评估机制。方法:从2008年和2011腰痛在陕西省的发生率比,然后计算腰痛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相关危险因素 发生率 陕西省 腰痛 成年人 医疗评估
  • 简介:背景: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融合率与假体周围的骨重建密切相关,这个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募集、向成骨细胞分化的途径受骨形态发生蛋白调控。目的:分析股骨近端Stro-1^+细胞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的想关性。方法:32例患者初次进行髋关节置换,取术中股骨矩开槽时骨块,体外细胞培养14d后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Stro-1^+标记干细胞的总量,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Stro-1^+、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的表达在不同年龄组有轻微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不同性别组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股骨近端Stro-1^+细胞数量(即代表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功能的细胞)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其可以影响髋关节假体的骨融合与生存率。

  • 标签: 骨重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 假体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AC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250例脑梗死患者(ACI组)和226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浆Fib含量。在ACI患者入院当天和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ACI组血浆Fib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4.8%vs.9.3%,P〈0.01);NDS重型患者血浆Fib含量[(5.82±1.51)mg/L]明显高于中型[(4.17±1.09)mg/L]、轻型[(4.26±1.15)mg/L]患者(均P〈0.01)。血浆Fib含量升高组患者住院4周时显著进步和进步者明显低于Fib正常组(均P〈0.01),而无变化和恶化者明显高于Fib正常组(均P〈0.01)。结论ACI患者血浆Fib水平均明显升高,病情重的患者升高更明显,血浆Fib含量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症状和体征 预后
  • 简介:背景:双膦酸盐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骨骼疾病。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2003/2011收录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和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和专科查体确诊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个案,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了治疗,临床治愈,疗效满意。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文献15篇。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降低肿瘤细胞引起的骨转移灶的溶骨性破坏。由于在正常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维持动态平衡,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双膦酸盐抑制了颌骨在病损后的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改建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完成;造成颌骨尤其是牙槽骨在牙槽手术后骨的修复不能进行,引起经久不愈的感染。

  • 标签: 双膦酸盐 颌骨坏死 骨转移 乳腺癌 齿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