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突发性与非聋耳鸣患者的研究,探讨两者主观性耳鸣与听力损伤关系的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的30例突发性聋伴耳鸣和30例病程不等的耳鸣伴中轻度听力下降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纯音检测,耳鸣频率匹配与声导测试(排除中耳问题)项目,观察和分析检测结果的特征,探讨聋伴耳鸣和非突发性耳鸣的联系。结果:聋组耳鸣匹配频率与听力损伤及其邻近频率的相符性均达到80%左右,而非聋耳鸣患者的耳鸣匹配频率与听力下降的频率的相符性有约73%左右;两组耳鸣匹配的强度显示,50%左右为高出阈值上5分贝内,37%左右为高出阈值上5-10分贝,13%左右为高出阈值上11分贝,其中仅有极少数的耳鸣强度超出阈值20分贝甚至30分贝以上,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聋与非聋患者的耳鸣发生频率与其听力损伤情况有相关性,而与匹配响度、听力损失程度之间无明显关系。

  • 标签: 突聋 非突聋 耳鸣 频率特异性
  • 简介:PPH手术是近几年根据肛垫下移的理论,运用一种专用设备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方式。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PPH手术、经肛门直肠前修补术治疗31例直肠前与内脱垂性便秘病人,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直肠前突修补术 经肛门 治疗 内脱垂 2002年1月 PPH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髁状游离再植术在髁状颈部高位骨折开放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颌后切口,下颔支部垂直斜形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将髁状游离取出,体外与升支后缘骨块复位固定后再植入,最后复位固定升支截骨部。结果:10例14侧采用本方法复位固定,经1周~3年临床观察,面部形态及张口咀嚼功能均满意。结论:髁状颈部高位骨折并严重移位、脱位者,可用本方法手术治疗。

  • 标签: 髁状突 骨折 下颌升支部截骨 髁状突再植 外科手术
  • 简介:齿骨折占颈椎骨折的10%~15%.其中AndersonⅡ型(通过齿基底部)的骨折占齿骨折的2/3。此型骨折常出现明显的寰枢椎不稳,易引起神经症状,且不愈合率高,常需内固定治疗。如采用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将影响40%~50%一的颈椎旋转动度。而采用齿螺钉直接内固定,不但可以保留

  • 标签: Dens双螺钉 内固定 齿突骨折 寰枢关节 影像学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式乳根治术及乳填塞术治疗儿童中耳胆脂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放式乳根治术及乳填塞术治疗6~14岁中耳胆脂瘤患儿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后2a胆脂瘤复发。干耳时间为8~10周,干耳率为87.1%。31例患儿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1a复查听力,与术前听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耳胆脂瘤患儿,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同时行自体骨粉乳填塞术及外耳道成形术,可减少胆脂瘤复发,提高听力。

  • 标签: 儿童 中耳 胆脂瘤 乳突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乳—副”定位穿刺法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骨折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6-2023.6我院收治的18例采取“乳—副”定位穿刺法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与2021.6-2022.5我院收治的16例采取常规透视下穿刺法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采取“乳—副”定位穿刺法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出血量无明显差别。结论 采用“乳—副”定位穿刺法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骨折时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 腰椎骨折 乳突 副突
  • 简介:摘要第三腰椎横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解剖病理方面着手,对第三腰椎横的应用解剖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第三腰椎横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

  • 标签: 第三腰椎 横突 应用解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开环式微创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 ( TST) 治疗直肠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 2015 年 2月~ 2016年 1 月行 TST 手术治疗直肠前的 64 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 1 ~ 6 个月,痊愈 54 例 ( 84. 4%) ,显效 5 例 ( 7.8%) ,有效 4例 ( 6.2%) ,总有效率 100%。结论 TST 手术治疗直肠前具有经济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TST 手术 直肠前突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腰椎关节人工关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具国人尸体腰椎标本,测量椎体和椎间盘高度;研制假体装置ZJS,并应用于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重建腰椎稳定性,不做椎骨间植骨融合,观察其腰腿疼症状的缓解程度、X光片测量腰椎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评价其初步的临床疗效。结果国人腰椎椎体后缘高度(23.43±3.10)mm~(34.45±3.28)mm,椎间盘后缘高度(5.38±1.36)mm~(7.96±2.05)mm。3例患者随访11~16个月,症状明显缓解,满意程度高。术后X片显示手术椎节活动度:前屈后伸3°,左右侧屈3.5°;手术节段椎间盘后缘间隙高度能维持于中立位状态3.5~4.5mm,在脊柱后伸活动时该高度亦无明显降低。结论国人腰段脊柱具备置入ZJS的条件;近期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经后路椎管减压,置入ZJS既能重建腰椎稳定性,保持手术节段的椎间孔高度,又能保留手术椎节的部分活动功能,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非融合手术技术。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人工关节 非融合技术 后路手术
  • 简介:舌骨韧带骨化后断裂后引起的相应症状,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其它的疾患,从而导致误治,引起不良效果。我们从1990-2003年共接诊治疗茎舌骨韧带骨化断裂6例,现将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茎突舌骨韧带 骨化 茎骨综合征
  • 简介:综合征(styloidprocesssyndrome)是因为茎过长、方位或形态异常等因素,致使与其临近的肌肉、血管、神经及黏膜等结构相抵触,产生咽部异物感、咽部疼痛感、反射性耳痛、舌咽神经痛、头颈部疼痛和涎腺分泌增多等症状[1].由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缺乏典型症状,故常误诊误治[2].

  • 标签: 茎突综合征 内镜引导 咽部异物感 舌咽神经痛 截断 典型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尺骨冠状的解剖形态,测量其解剖数据,主要是为尺骨冠状I、II型骨折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成年患者(16岁以上)正常肘关节CT资料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0.66,进行三维重建,在模型上分别测量冠状高度(H)、尺骨近端在冠状处的厚度(L)、冠状近似弧形部分的半径(R),弧形对应的角度(α),冠状高度25%处冠状宽度(X)、50%处的冠状宽度(Y)、冠状基底部长度Q,冠状近端到冠状最高点的距离P,冠状最高点与冠状最近端连线和冠状基地夹角β。以及冠状基底部宽度即冠状最外侧点到最内侧点的距离M。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高度、尺骨近端在冠状处厚度、冠状近似弧形部分的半径、弧形部分对应角度、冠状高度25%处冠状宽度及50%处的冠状宽度分别为,男性H=18.80±2.16mm,L=35.44±3.54mmR=12.88±1.46mmα=141.51±13.44°X=17.17±1.96mmY=20.80±1.75mmβ=29.96±4.24°Q=39.74±4.92mmP=35.10±5.21mmM=25.98±4.51mm,女性H=17.27±2.42mmL=32.44±3.80mmR=11.64±1.42mmα=139.40±12.53°X=13.60±2.36mmY=17.06±2.03mm)β=30.95±4.41°Q=35.05±4.88mmP=30.24±4.27mmM=21.62±2.12mm。结论本研究可以为尺骨冠状I、II型骨折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特别是应用袢钢板技术时,钢板的设计提供解剖数据。

  • 标签: 尺骨冠状突 解剖学研究 三维重建 数字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在尺骨冠状骨折围手术时期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 6 年 9 月 -201 7 年 10 月期间 60 例 尺骨冠状骨折围手术时期患者 ,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30 例 。 观察组 实施综合护理服务 ,对照组 使用 常规护理 干预 , 比较 两组 优、良率。 结果 经过相关护理观察组优、良率 显著优于 对照组,两组对比有 差异( P< 0.05) 。 结论 在 尺骨冠状骨折围手术时期患者 中实施综合护理服务效果较好, 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尺骨冠状突骨折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