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中咬除椎间盘髓核突出部位相应的上部分下缘及下上缘,呈开窗状,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增生的体后缘和关节突内侧皮质骨、钙化的后纵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随访6—36个月,优良率达92%。结论:腰椎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疗效好。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后路椎板开窗 减压髓核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后路钛网椎管成型在胸椎全减压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胸椎全减压手术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胸椎后路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研究组患者采用胸椎后路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棘突间植骨融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ThompsonEpstein进行效果评分,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管粘连发生率13.6%(9/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15/6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后路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棘突间植骨融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后路钛网椎管成形;全减压;ThompsonEpstein中图分类号R7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96-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开窗治疗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适应证和疗效。方法83例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双侧开窗治疗。结果76例平均随访1.5(0.5—6)年。疗效采用Nakai评分标准:优59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2.1%。1例因多节段双侧开窗导致医源性腰椎失稳行二次手术。结论双侧开窗法是治疗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切除减压间自体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7月收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切除减压,摘除相应节段的椎间盘,间植入自体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节段。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62例患者共减压134节段,固定134节段,所有减压节段均行间自体骨植骨。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21.3(15—34)个月。手术疗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标准(15分法)进行评分。62例患者中疗效达到优5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16%。结论腰椎后路切除减压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椎间孔狭窄 腰椎 椎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后路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胸椎管狭窄症治疗的患者,通过对患者采用经后路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以及胸椎JOA评分进行观察。结果使用经后路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进行胸椎管狭窄症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2.45±0.55)分以及胸椎JOA评分(8.02±0.98)分均优于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6.98±1.02)分和胸椎JOA评分(4.68±0.58)分,患者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差异统计学分析后,P<0.05,差异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后路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神经损伤的恢复也有良性影响,证明此项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 内固定术 胸椎管狭窄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在颈后路减压中的应用-曾芳俊-医师在线杂志。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75例行颈后路减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局部组与对照组,各25例,静脉组采取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氨甲环酸10mg/kg,在关闭伤口前30 min静脉滴注,局部组采取5%葡萄糖注射液10ml+氨甲环酸10 mg/kg,在关闭伤口前将局部伤口置于其中浸泡5min,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比较比较3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总引流量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后,静脉组、局部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总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但静脉组与局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静脉及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均可以明显降低颈后路减压患者术后出血量,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 标签: 颈后路手术 全椎板减压术 氨甲环酸 出血量 凝血功能
  • 简介:背景:目前尚未见老年人腰椎后路间融合疗效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比较大于70岁的老年人和年轻人用椎弓根钉行腰椎后路间融合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同时评估临床和影像学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01例因L4.5退变性滑脱的患者,行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固定、间融合,术后随访至少3年。随访时间平均50个月。根据手术时的年龄将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年龄均≥70岁(平均74岁),共31例;第二组年龄均小于70岁(平均59岁),共70例。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系统(JOA)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影像学资料,包括融合情况及腰椎节段前凸。结果:就目前资料而言,两组的术前、术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组内发生了一些全身的并发症,但是第一组内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第二组低。影像学资料显示两组的腰椎节段前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第一组中的间塌陷融合、延迟融合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第二组(p=0.034),两组中均未发现不融合。本研究中原位融合、塌陷融合、延迟融合这些不同的融合状态似乎均不影响术后临床疗效。结论:现有资料表明不同年龄组的腰椎后路间融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中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而间塌陷、延迟融合发生率较高。融合状态似乎并不影响术后疗效。可信度:预后性研究,Ⅱ级。进一步可信度描述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后路椎间融合术 临床疗效 腰椎后路 老年人 影像学资料 椎弓根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间孔镜与开放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2年3月期间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行经皮间孔镜治疗,B组行开放开窗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A组患者中出血量与卧床时间及术后2h疼痛评分均小于B组,手术时间大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术后少数患者有切口感染、出血、腰椎不稳发生,A组总发生率2.56%,与B组的15.38%对比较低。结论 与开放开窗对比,经皮间孔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安全性更高。

  • 标签: [] 经皮椎间孔镜 开放椎板间开窗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中优化护理的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对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患者的中护理进行优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患者的健康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椎后路减压椎弓钉 固定术 优化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并钙化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侧开窗,切除突出之髓核,有钙化并形成骨赘者用小弯凿凿去骨赘。结果:经5~20月平均12月随访,双侧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钙化症33例,优20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双侧开窗,髓核摘除、骨赘块凿除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形成患者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该项技术安全、方便、易行、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双侧椎板间开窗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 钙化症
  • 简介: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对腰椎滑脱提拉复位及固定,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9例。其中退变型21例,峡部断裂型18例。L4滑脱30例,L5滑脱9例。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根据Nakana标准,优30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为87.2%。35例达到骨性融合,总体融合率为89.7%,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3~6个月)。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小切口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9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全切除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研究组接受小切口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治疗总疗效,研究组91.11%高于对照组71.11%,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疾病建议可给予小切口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小,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作用明显。

  • 标签: 腰椎不稳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开窗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开窗治疗)与观察组(30例,给予间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患者,显性失血量更多(P<0.05),但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来说,间孔镜更具微创性,但手术时间长,要做好针对性的止血工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隐性失血 椎板开窗术 椎间孔术镜 失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既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后路减压植骨 钉棒系统内固定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微创经间孔腰椎体间融合( MIS-TLIF )与后路腰椎体间融合( PLIF )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6 月 ~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治疗组采用 MIS-TLIF 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 PLIF 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体健康评分和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MIS-TLIF 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 标签: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重度腰椎滑脱症 生活质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经皮间孔镜治疗法与开窗髓核摘除两种手术方法在腰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间孔镜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窗髓核摘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和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经皮间孔镜手术与开窗髓核在摘除均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经皮间孔镜手术法的治疗创口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法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与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共有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开放板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可靠,可以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创 椎板开窗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