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结局的影响。方法: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A组(代谢综合征,n=55)和B组(非代谢综合征,n=55)。统计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和肾功能、血脂代谢指标。结果:B组各项肾功能指标、血脂代谢指标均优于A组,且A组患者肥胖、慢性肾病晚期及常见基础病患病人数均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可比,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会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肾脏功能、血脂代谢功能较差等不良肾脏结局,加快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恶性发展风险,造成患者易出现重性肥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增加患者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肾脏结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LC)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HD)伴肾脏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0例血液透析伴肾脏贫血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组(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结果 观察组12周后的贫血指标、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显著。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伴肾脏贫血效果显著,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血液透析 左卡尼汀 肾脏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中医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与应用。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治疗常以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肾虚、阴阳失衡、气血不足等概念。通过中药治疗可以调节肾脏功能、改善尿液成分、减轻肾脏病变、缓解相关症状等。同时,针灸、推拿等中医辅助疗法也常被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因此,中医在慢性肾脏病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肾脏病,中医药,肾虚,肾脏功能,辅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免疫检查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在2022年01月-2023年12月期间以我院接收的肾脏疾病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免疫检查组采用免疫检查,生化,免疫检查组采用生化,免疫检查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对比有差异(P<0.05),生化,免疫检查优于单一免疫检查,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前针对肾脏疾病患者的诊断中,生化,免疫检查诊断技术的价值较高。

  • 标签: 免疫检查 肾脏疾病患者 诊断效果 生化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共选取40只SD大鼠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20只),采用双侧肾动脉阻断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实验组大鼠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的维生素C注射液。在实验组大鼠出现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治疗前后,分别采集血液和肾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肾组织丙二醛含量(MDA)均降低,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BUN、Cr水平、MDA含量降低较为明显, P<0.05; T-SOD升高亦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可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对肾脏的损伤作用来发挥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黄芪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是全球范围内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作为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微炎症是一种悄无声息、持续存在的低度炎症状态,通常伴随着免疫功能的改变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微炎症状态不仅与肾功能恶化密切相关,还可能加速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慢性肾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以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微炎症状态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回顾分析10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和10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就诊断及预后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1)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首发症状相似,均有头痛或是头晕表现;发病部位以颞叶、顶叶为主;(2)影像学特点: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晰,囊实性占位,肿瘤及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水肿不明显;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显示有长T1及稍长T2不均匀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匀,有少许更长T2信号。(3)免疫组化学:免疫组织化学:GFAP、Vimentin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呈现阳性表达,Nestin、S-100蛋白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阳性表达,IDH1、NeuN呈阴性表达。p53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呈阳性表达,在不同分级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程度有差异;CD34、CK-pan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阴性表达。(4)病理特点: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镜下多形性细胞,以梭形细胞和星形巨细胞为主;3级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有核分裂表现,常见坏死。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镜下见大量的巨怪形多核巨细胞,可见小的“纺锤”状合体细胞;少见假“栅状”坏死、缺血性坏死。结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具有特异性,根据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影像学特点等,能够为临床鉴别和诊断提供了科学指导。

  • 标签: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内分泌机能异常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实施针对性肾脏内分泌机能治疗,以及对照组(n=35)实施常规肾脏功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的总有效率与肾脏内分泌机能异常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肾脏内分泌机能的异常情况改善的更好(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时,需密切注意病人的肾脏内分泌机能是否存在异常,同时针对患者的肾脏内分泌机能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分泌机能 异常 临床治疗
  • 简介:摘 要:氧化应激反应可通过调控氧化和抗氧化的失衡作用改善器官纤维化,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器官纤维化的重要靶点之一。研究表明多糖类物质可使机体的氧化和抗氧化作用达到平衡状态,有效调节氧化应激水平达到缓解肾脏纤维化疾病的效果。本文致力于对氧化应激与肾脏纤维化间关系和化学修饰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为后期临床应用天然产物在治疗肾脏纤维化提供参考。

  • 标签: 氧化应激 肾脏纤维化 多糖 生物活性 化学修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脏疾病诊治中生化检验与免疫检验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肾脏疾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免疫检验,观察组进行生化检验,对比检验准确率、检验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检验准确率、检验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脏疾病诊治中生化检验相比于免疫检验,可以提高检验准确率,改善检验质量评分,建议推广。

  • 标签: 肾脏疾病诊治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肾脏内科健康教育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方法:选择本院肾脏内科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肾脏内科 健康教育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急剧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慢性肾脏病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它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结果不佳,治疗成本高昂,它增加了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从而在冠心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各种预后指标的研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明确影响慢性肾脏病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生物指标,对改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指标的作用机制以及预后研究进行综述,目的在于为临床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干预提供指导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慢性肾脏病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