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7例。参照组行基础治疗方案,实验组加用治疗。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血糖水平、空腹血浆升糖水平、空腹血清胰岛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分泌,值得推广。

  • 标签: 肠促胰素,血糖稳态调节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十二指肠切除胃吻合与吻合术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十二指肠切除术胃吻合73例(胃吻合组)与吻合60例(吻合组)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胃吻合组与吻合组术后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1.7%,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和15.0%,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6.2±5.3)d和(24.3±11.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十二指肠切除胃吻合较之吻合手术具有瘘发生率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胃吻合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胆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十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医源性胆结合部损伤延迟发现是指在手术中没有及时发现,在术后出现相关临床表现后才发现的损伤,其病死率高达50%~100%。因此,对于胆结合部术中损伤未能及时发现的患者,应尽早作出正确的诊断,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尤其是将损伤控制外科的原则运用于此类患者的处理中。这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套入式吻合对预防漏发生的作用.方法对22例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进行端侧套入式吻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套入式连续吻合,平均吻合时间13(8~20)min,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出现胰腺残端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胆漏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连续缝合法行端侧套入式吻合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残余胰腺,且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吻合的一种有效改进.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肠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套入式吻合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3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术前准备,对照组采传统套入式吻合方式进行手术,而治疗组则采用改良套入式吻合方式进行手术。结果治疗组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套入式吻合方式相比于传统套入式吻合方式,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改良套入式 胰肠吻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疗效分析
  • 简介:严重创(烧)伤、失血性休克、广泛切除、小肠移植、长期全外营养以及肿瘤的放化疗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黏膜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其功能的可逆或不可逆丧失.临床上从代谢支持和调理的角度出发,应用多种特殊营养物、生长激素和多肽类生长因子等,在维护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物质的作用都缺乏肠道特异性.近期研究发现一种新的多肽类胃肠激素能够促进损伤黏膜生长修复,即高血糖样肽-2(glucagon-likepeptide2,GLP-2),其作用具有高度肠道特异性.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 肠道保护 多肽类生长因子 上皮细胞损伤 peptide 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三针全层吻合技术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开展的44例LPD的临床资料,4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分析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 (300±66) min,术中出血量(350±270) mL。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2.7%,其中瘘发生率为11.4%,未发生B级、C级瘘,吻合时间平均( 12.6±3.5) min,,胆瘘发生率为13.6%,术后胃延迟排空发生率13.6%,出血率为11.4%,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20.3±7.4) d,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住院期间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三针全层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胰腺残端重建术式。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 简介:结合部损伤是指胆道探查术中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胆总管下段和(或)胰腺、十二指肠的损伤。可造成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的漏出且互相混合,激活形成腐蚀性极强的消化液,引起腹膜后的严重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处理非常棘手。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贯穿缝合式端侧吻合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通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44例患者应用贯穿缝合式端侧吻合术行吻合的临床资料。贯穿缝合式吻合术就是应用胰腺切断全层(而非切缘)与空肠进行缝合。一针贯穿胰腺切断全层和空肠前、后壁,间断缝合6—8针同时完成胰腺切断面与空肠前、后壁的吻合。主管内放置短的支架管,空肠壁全层切开。结果贯穿缝合式端侧吻合术的平均手术时间10min(8—18min)。未发生1例与吻合失败相关的瘘,无吻合口出血,无再次开腹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随防未见管明显扩张病例。结论贯穿缝合式端侧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通用的吻合方法。

  • 标签: 胰腺疾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 简介:随着肝胆管结石病发病率的增高、胆道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LC、ERCP等新技术的推广,医源性胆管损伤时有发生。胆管损伤后漏诊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如胆汁漏、腹膜炎、反复胆道感染、胆管狭窄、胆汁性肝硬化等。胆管损伤构成了当前腹部外科中的难题之一。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治疗 预防
  • 简介:目前,学术界对胆结合部范围的界定尚有争议。本文是指广义的胆结合部,包括头、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降部及头周围软组织。医源性胆结合部损伤并不少见,但外伤所导致的却较少。由于此部位损伤的病死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甚高,没有一个统一的治疗模式为大家所借鉴,因此对外科医生而言,胆结合部损伤的处理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损伤控制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延迟发现的胆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经保守治疗24~72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延迟诊断 治疗
  • 简介:本期选择胆结合部疾病外科治疗作为讨论重点.1997年西安会议期间,有关人士讨论第八届全国胆道外科会议的选题及选址时,笔者建议将胆结合部疾病纳入胆道外科的研究范畴.此后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胆道外科会议上,胆结合部疾病成为主要议题之一.

  • 标签: 外科 胆胰肠结合部 临床特点
  • 简介:结合部位于上腹深部腹膜后的胆十二指肠区域的核心部位。术中采用金属探条或取石器械施行胆总管远端探查、扩张、取石时,可意外地发生术中不易被术者发现的胆结合部损伤。胆结合部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尽管损伤仅仅发生在几个厘米的狭小范围内,却可累及胆结合部的多种解剖结构,引发特殊的、早期较隐匿的严重病变,发展成难诊、难治的复杂病程。本文重点论述近年来已被学术界重视,发生于胆结合部的医源性损伤。

  • 标签: 胆胰十二指肠区域 胆胰肠结合部 解剖 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