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尿沉渣和尿常规检验结果相关。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到2018年7月期间我院采集的160例尿液样本,均进行尿常规检验和尿沉渣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呈阴性的尿液样本共计147例,检查中发现检查结果不一致的样本共计13例。结论在临床检验中,尿常规和尿沉渣检验均应用广泛且具有重要检测意义,但两种检验的检验结果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而联合两种检验能够有效减少临床检验中漏诊、误诊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沉渣检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CRP与白细胞计数同步分析结果探讨分析CRP与WBC结果的关联程度及不相符的原因。方法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静脉全血,采用Sysmex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同时用艾瑞德免疫分析仪检测同一标本中的CRP。结果1761例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检测结果提示CRP升高453例,占25.7%;WBC升高283例,占16.1%;CRP和WBC同时升高136例,占7.7%;CRP和WBC均正常1287例;CRP升高而WBC正常317例;WBC升高而CRP正常157例,157例中康复科24%,内科36%,五官科14%,外科12%,妇产科4%,门诊10%。结论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具有较好的正相关,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更好地鉴别感染,从白细胞计数影响因素和机体反应程度看,CRP结果比白细胞计数更为敏感,检测CRP可以弥补白细胞计数分类的不足。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相关性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53-01C-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的检验结果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相关联系。方法 选取 80例本院在 2017年 9月 -2019年 9月期间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分别对患者血液标本放置 1小时、 4小时以及 8小时后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其放置时间对于检验结果相关联系。结果 80例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在放置一定的时间以后,以 1小时的检验结果为检验标准,放置 4小时以后血液标本中的血糖和谷丙转氨酶等指标显著差异放置 1小时的检验指标,组间差异明显,( p< 0.05);且放置 8小时以后血液标本中的血糖、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和 γ 谷氨酰转肽酶、钾离子等指标出现显著差异,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 对于生化检验结果来说,放置的时间越短,其检验结果中的相关指标越具有检测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结果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体检人员肺内小结节 CT特征和结果相关。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进行健康体检发现存在肺内小结节的患者 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 CT检查,辨别患者肺内结节的性质和形态。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 45例患者中有 21例患者为良性结节,有 24例患者为恶性结节。经过 CT检查发现,良性结节的分叶征和空气支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恶性结节,而钙化征和胸膜凹陷征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CT检查结果对于鉴别肺内小结节的性质有重要作用,明确结节的性质可以为后续开展治疗提供帮助,且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体检 肺内小结核 良性结节 恶性结节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与放置时间的相关。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采集的60份血液标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血液标本采集处理后,分别于放置1h、4h和8h检测标本的8项生化指标,以放置1h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为基准值,比较不同放置时间血液标本的8项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放置4h后血液标本中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基准值,而谷丙转氨酶水平则高于基准值,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放置8h后血液标本中血糖、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低于基准值,而胆固醇、钾离子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则高于基准值,两者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准确性有较大影响,血液样本检测时要按照具体指标合理安排检测顺序和时间。

  • 标签: 血液标本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96例患者134条颈动脉行B超和颈动脉造影检查。为了测定B超和彩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在纵向图像上捕捉颈内动脉最狭窄段。捕捉B超或彩超颈内动脉最狭窄段的横断位扫描后,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始部直径(OD)和残腔直径(RD)。采用ASCET和ECST分析颈动脉造影结果。皮尔森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B超和颈动脉造影结果相关结果无论是ECST法(R=0.853,P<0.001),还是NASCET法(R=0.828,P<0.001),B超检测结果与经股颈动脉血管造影测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ECST法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层分析时,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50%组的精度为93.2%,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0%组的精度为88.0%,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5%组的精度为81.2%。根据NASCET法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层分析时,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60%组的精度为86.5%,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70%组的精度为82.7%,B超颈动脉狭窄程度>75%组的精度为82。0%。结论无论是通过ECST法计算,还是通过NASCET法计算,B超测定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动脉血管造影测定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具有较强的阳性相关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超声 准确性 动脉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AS)相关疾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检测之间的相关。方法:选择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患者 17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 1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直接胆红素( DBIL)以及总胆红素( TBIL)水平,对间接胆红素( IBIL)进行计算,并且比较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 DBIL水平降低,但是组间比较无差异( P>0.05);除脑梗死组外,其余各组的 IBIL和 TBIL水平均下降( P<0.05);糖尿病组的 TG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冠心病组的 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间接胆红素,可以将胆红素水平作为 AS患者体内氧化活性增加的一个监测指标。

  • 标签: 甘油三酯类 胆固醇 胆红素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超声提示内膜厚度达到或超过5mm的患者,阴道有无流血与子宫内膜病检结果相关。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内膜厚度大于等于5mm或阴道超声提示宫腔占位的绝经后女性共114例,均门诊收治入院行宫腔镜手术,按有无绝经后阴道流血分组(有绝经后阴道流血28例,无绝经后阴道流血86例),入院行宫腔镜手术,术后病检提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平滑肌瘤及合并糖尿病的相关,了解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数据对比,绝经后有阴道流血的患者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无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无绝期后阴道流血患者子宫内膜增厚以良性病变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经后有阴道流血的患者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发病率高应积极处理,无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子宫内膜增厚以良性病变为主,应严密随访,从而降低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

  • 标签: 绝经后 阴道流血 宫腔镜 内膜病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保存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名健康体检者参与本次研究,均接受血常规检查,且积极配合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10ml(4管)。对比室温下不同放置时间、相同放置时间下不同保存温度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血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0.5h、3h、6h后,PLT、RBC、WBC、RDW-SD检测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Hb无明显变化(P>0.05);血液标本在放置0.5h后,室温下和低温下的各项血常规项目中PLT、RBC、WBC、RDW-SD存在较大差异(P<0.05),Hb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保存温度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且对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保存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与健康体检者血尿酸检测结果相关。方法:研究样本(2018.03-2020.03健康体检者)共取160例,对其血压、尿酸进行检测,据此分析二者相关结果: 检测健康体检者尿酸水平,将体检者按照血尿酸检测结果分为A、B、C、D四个小组,如表1所示,体检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检测结果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均呈现升高趋势,P<0.01。结论:健康体检者血压水平与尿酸检测结果存在密切相关,故此,尿酸干预可有效防治高血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需予以重视。

  • 标签: 高血压 血尿酸检测 健康体检者 检测结果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两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性别及年龄差异情况,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方法 :收集送至本实验室的12613例ANCA检测结果,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及阳性病例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NCA。结果 :12613例样本中,共检出1263例ANCA阳性,阳性率10.01%,其中核周型(p-ANCA) 阳性784例(6.22%),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NCA)322例( 2.55%)、胞浆型(c-ANCA)119例 (0.94%)、抗蛋白酶3抗体(PR3-ANCA)38例(0.30%),IIF法和免疫印迹法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低,且IIF的阳性率高于免疫印迹法。由于检测方法上的差异,IIF法可作为 ANCA相关疾病的初筛试验,免疫印迹法可用于特异性诊断,临床上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检测项目和方法。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结果分析
  • 简介:目的:讨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CVR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标本235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RNA,速率法测定ALT,并对抗-HCV(+)/HCVRNA(–)标本进行追踪回访。结果235份抗-HCV阳性标本中,HCVRNA阳性140例(阳性率59.57%);抗-HCVS/CO值1~5实验组和5.01~9.99实验组,HCVRNA阳性率分别为34.29%、26.47%;S/CO≥10时,HCVRNA阳性率为81.68%,与其他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5,P〈0.05;χ^2=39.41,P〈0.05)。抗-HCV(+)/HCVRNA(+)与抗-HCV(+)/HCVRNA(–)组的ALT异常率分别为2.86%、1.05%,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P&gt;0.05)。抗-HCV(+)/HCVRNA(+)与抗-HCV(+)/HCVRNA(–)组献血者的年龄分别是38.05±11.35岁和33.81±11.50岁,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95份抗-HCV(+)/HCVRNA(–)标本成功回访23例,其中1份标本回访检测抗-HCV转阴。结论HCVRNA阳性率与抗-HCV的S/CO值有一定相关,抗-HCV阳性的无偿献血人群中,ALT异常率与HCVRNA无相关,感染者年龄与HCVRNA有一定相关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CV HCV RNA
  • 简介:摘要阐述失禁性皮炎的定义,可能造成IAD的发病因素,从皮肤清洗、皮肤滋润、皮肤保护、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建立前馈控制护理操作规程来阐述IAD的预防与护理,为IAD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失禁性皮炎 发病因素 预防与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与溶血三项试验结果相关分析。方法采集母体的静脉血和新生儿的脐带血,对其进行血型的鉴定,对上述患者进行溶血三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并对溶血三项结果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上述620名新生儿中,HDN确诊者为112例,占18.06%,可疑HNA者28例,占4.52%,非HDN者480例,占77.42%,其中A型血28例,占25.00%,B型血29例,占25.89%,AB型血25例,占22.32%,RH型血0例,占0.00%,随着采血时间的延长,其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抗体释放阳性、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相关医疗机构在进行新生儿溶血诊断的过程中应该加大溶血三项试验的进行,进而降低新生儿溶血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溶血 发生率 溶血三项试验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腹股沟疝复发的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疝的类型(斜疝、直疝、股疝),年龄(950岁、〈50岁),性别、手术方式(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前合并症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关系。结果共施行腹股沟疝修补术1582例次,其中初发疝占91.5%,复发疝占8.5%。与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对复发疝再手术的相对危险度低,男性、直疝、复发疝和术前合并症未控制是手术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并发症与术后复发无明显相关关系,积极控制术前合并症及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可降低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再发。

  • 标签: 腹股沟 复发 危险因素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本文就造影剂相关肾病的概念、发病与影响因素、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防治方法予以介绍。

  • 标签: 造影剂 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