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作用靶点——心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电流改变的影响。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乌头碱对培养大鼠心室肌细胞膜钠离子通道的影响,以及双黄连粉针剂对该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 本实验将原代培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分正常对照,乌头碱,双黄连干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纪录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电流, 1umol/L乌头碱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轻柔的洗脱乌头碱后,给与 100mg/L双黄连粉针剂干预, 5分钟后观察和记录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情况。结论: 1.乌头碱对心肌细胞 INa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2.双黄连粉针剂可拮抗乌头碱所致心肌细胞 INa的增强。

  • 标签: 双黄连,乌头碱,心肌细胞,原代培养,钠通道电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作用靶点——心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电流改变的影响。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乌头碱对培养大鼠心室肌细胞膜钠离子通道的影响,以及双黄连粉针剂对该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本实验将原代培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分正常对照,乌头碱,双黄连干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纪录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电流,1umol/L乌头碱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轻柔的洗脱乌头碱后,给与100mg/L双黄连粉针剂干预,5分钟后观察和记录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情况。结论1.乌头碱对心肌细胞INa有明显的增强作用;2.双黄连粉针剂可拮抗乌头碱所致心肌细胞INa的增强。

  • 标签: 双黄连,乌头碱,心肌细胞,原代培养,钠通道电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大肠腺瘤癌变的大肠镜活检病理检验特征。方法:2018.8-2021.8,选取术前经大肠镜活检检出的大肠腺瘤癌变患者42例为对象,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检出符合率是100.00%。结论:大肠镜活检的大肠腺瘤癌变检出符合率与术后病理学一致,经大肠镜活检确诊后应即刻行切除治疗,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大肠腺瘤癌变 大肠镜 活检病理学 术后病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流变指标在临床疾病中的检查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所接收的7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同时纳入7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分析研究对象的血流变检查指标。结果经过试验的开展以及数据的统计,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浆黏度、TG、CHO等指标均比对照正常人员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变相关指标的检查,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更加了解,同时观察与正常人的区别,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当中可以强化在这方面的应用。

  • 标签: 血流变检查 血浆黏度 临床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血管的流动性、变形性及其在医学中应用的一门科学,他是力学和血液学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血液流变学检验不仅影响因素较多,而且缺少标准化方法;方法不统一,操作也未完全实现规范化。故难以保证实验质量,给质量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实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一项重要措施,血液流变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临床检测标准是一个全程质量控制过程,要使之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操作技术,实行全面控制。本科室于2007年6月引入一台LBYN6COMPACT全自动血液流变仪,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本室结合日常工作中的使用以及参考一些相关资料,摸索总结出一些质量控制经验,现与大家交流,总结如下。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质量控制 检验
  • 简介:自1991.1至1992.1我们对3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包括急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淋巴瘤11例。发现在恶性血液病中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且不同疾病之间亦有差别。其异常主要表现在高切变速率下全血粘度下降,全血还原粘度上升,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内HbF含量增加,红细胞在外加切应力下变形性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等。在逐项分析影响血液流变学多种参数后,可以看出,红细胞压积减低是使血液粘度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注意的是除红细胞压积外,在恶性血液病中仍包含着诸多使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血浆因素中如纤维蛋白原增加,细胞成分因素中如红细胞变形性减低而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内HbF升高,使细胞内粘度增加。白细胞,特别在急性白血病,尽管其“计数”变化不大,但是其分化程度低,变形性差,对血液流变学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材料提示,对于呈现“低粘”的恶性血液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应进一步对流变学的各个参数逐项分析,因为其中潜伏着诸多引起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这对我们观察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肺水肿、栓塞或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症毒素尿素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新鲜猪血1.5L测定其尿素浓度(C=6.1mmol/L)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后,均分为7份.在原有尿素浓度基础上将上述标本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尿素配成含尿素10、15、20、25、30、35、40mmol/L的全血标本,搅匀并静置2h后分别测定上述标本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全血高切粘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随尿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红细胞变形指数(DI)逐渐降低;全血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变化不明显.结论尿素可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从而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

  • 标签: 尿素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变形性
  • 简介:【摘要】血流变可以反映出血液黏度参数,从而更加精准地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体内血液的情况。本研究针对民航总医院2020年体检人群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5ml肝素抗凝空腹静脉血,2ml枸盐酸抗凝血采血后2小时内全自动血流变仪测定全血黏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自动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结果:女性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粘度(切变率200/s)、全血粘度(切变率30/s)、全血粘度(切变率50/s)、血沉、血沉方程K值差异有显著性;男性两比较,血沉、血沉方程K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流变检测结果可以为我们提示检测者身体中隐藏的问题,特别是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血流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伴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为对照。对2流变检测指标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全血切变率和血液黏度高于对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栓性疾病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压积全部为正相关,与血沉为负相关,与血浆黏度无相关性。结论:血流变检测为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一定程度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流变检测 血栓性疾病 应用
  • 简介: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指不同个体间在基因水平上的单核苷酸变异,平均每1000对碱基出现一个SNP,两个无关个体间大约有300万个SNP。SNP可影响个体用药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个体因SNP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对同一药物反应的差异。有时由于这种个体间遗传学上的差别,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异可以达到300倍之多。在SNP分析基础上的个体化用药可以指导患者安全和有效用药,减少医疗成本。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用药 基因水平 药物反应 遗传学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糖尿病病费用,探讨减少医疗资源消耗的办法。              方法              通过某DRG系统,提取该院2021年1-9月主要诊断为糖尿病(E10-E14)的772份病例,对费用取对数ln(总费用),在95% 置信区间,两用T检验,多组用方差分析比较费用差异。              结果              在95% 置信区间,糖尿病费用取对数ln(总费用),不同科室T检验,t=1.337,P=0.18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间方差分析,F=4.251,P=0.006

  • 标签: 糖尿病病组 DRG 费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益骨安胶囊对正常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正常家兔给药前后分别定时取血,检测某些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益骨安胶囊(16.2g·kg^-1)具有明显的降低全血粘度(低切速)、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并显著减少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作用。与抗骨增生片(1.5g·kg^-1)比较作用相当。结论:表明该药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的聚集性,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而发挥活血化瘀功效。

  • 标签: 益骨安胶囊 家兔 血液流变学 血液粘度 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流变指标运用于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40例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以及40例健康体检人群临床资料(对照)。对两采用血液黏度仪器检测甘油三酯、空腹血清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等一系列变化指标。结果观察患者对血流变特性指标的异常改变总异常率为86.3%,对照总异常率为24.5%,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血症是改变血流变特性指标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检测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情况是早期预防和有效控制高脂血症的有效指标,可适度推广在血流变指标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实践的运用程度。

  • 标签: 血流变指标 高脂血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1、评价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2、通过研究手术前后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方法将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40例,给予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评价椎动脉彩超测量的手术前后椎动脉起始处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情况及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后椎动脉起始处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69.59±15.32ml/min、47.65±8.18cm/s)较术前(60.98±13.21ml/min、44.95±7.40cm/s)显著增加(P=0.000,P=0.019),手术前后双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总和与手术前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0.653,P=0.000)。结论1、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2、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可增加双侧椎动脉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3、椎动脉的血流变化在颈性眩晕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颈性眩晕 椎动脉 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 彩超 血流变化。
  • 简介: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化在现阶段的病理判断工作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所谓的免疫化其实是一个多过程、多因素和多时间段试验方式,因此不同的国家、地区的相关机构在采用免疫化方式的过程中,其处理方式和染色方式都是具有比较大的不同的,这会导致免疫化方式难以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针对胚胎组织免疫化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确保胚胎组织免疫化方法的有效性,这对于临床医学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也是尤为重要的。故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胚胎组织免疫化方法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 标签: 胚胎组织 免疫组化 组化方法 有效措施 研究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