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尿留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510例产后尿留病例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一胎产后尿潴留30例,一胎以上11例,共占8%;其中剖宫产13例,宫缩乏力,阴产助产术12例,阴道血肿,阴道黏膜损伤4例,单侧会阴侧切6例,心理等惧怕疼痛6例;30例经诱导排尿后自解小便,11例诱导无效,予新斯的明0.5mg肌注后5例解出小便,6例给予导尿。结论针对产后尿留的原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护理,合理的宣教能降低产后尿留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尿储留 原因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膀胱理疗联合热敷按摩对预防产后尿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56例产后排尿困难的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研究组的产妇实施膀胱理疗联合热敷按摩来预防产后尿留的发生,对对照组的产妇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尿留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中共有3例发生产后尿留,产后尿留发生率为10.7%;对照组产妇中共有9例发生产后尿留,产后尿留发生率为32.1%;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尿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膀胱理疗联合热敷按摩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尿留的发生,值得于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膀胱理疗 热敷 按摩 产后尿储留
  • 简介:目的探讨整块剜除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患者,采用直出绿激光及水刀行整块剜除术治疗膀胱肿瘤。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整剜除肿瘤,手术时间平均13mm。术中出血少,无膀胱穿孔,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膀胱冲洗2-6h,导尿管保留48h,随访3个月至1年,肿瘤无复发。结论整块剜除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并能保持肿瘤形态完整,有利于精确的病理学分期分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膀胱肿瘤 整块剜除术 绿激光 水刀 经尿道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且确诊为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的患者490例,男257例,女233例,男女比例为1.21;患者年龄8-83岁,平均年龄为(24.5+6.7)岁。其中传统方法切除阑尾21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6例,阑尾坏疽、穿孔53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5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1例);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27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5例,阑尾坏疽、穿孔103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3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1例)。结果传统方法切除阑尾18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6.9+5.9)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8.2+6.9)h,住院时间为(7.1+3.2)d。并发症中切口感染24例(12.97%),腹腔脓肿2例(1.08%),肠梗阻9例(4.86%)。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27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0.9+7.9)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4.2+7.9)h,住院时间为(6.5+2.6)d。并发症中切口感染32例(11.63%),腹腔脓肿1例(0.36%),肠梗阻11例(4.00%)。结论浆肌切开剥离阑尾粘膜腔切除阑尾作为阑尾切除的一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尤适用于阑尾炎症水肿严重、阑尾腔明显增大及阑尾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严重、不易分离的患者。

  • 标签: 浆肌层切开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128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42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128螺旋CT肺动脉造影,并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的1110支血管中,有521支血管发生肺动脉栓塞,受累率达到46.93%,其中43.16%肺段动脉受累、63.33%左右中间段动脉受累、65.92%肺叶动脉受累、43.20%左右肺动脉受累、9.52%主肺动脉受累。CT肺动脉造影直接征象为管腔突然狭窄7.10%、钝角型充盈缺损46.25%、锐角型充盈缺损18.61%、管腔完全闭塞19.57%、中心型充盈缺损8.44%。CT肺动脉造影间接征象为马赛克、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及主动脉与右侧叶肺动脉扩张等。结论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应用64排128螺旋CT肺动脉造影,有利于清晰显示直接和间接征象,还能显示肺栓塞的演变过程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栓塞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经DR平片检查显示或未显示腰椎峡部裂患者,后经16螺旋CT容积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PC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成像及手术治疗确诊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腰椎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16螺旋CT容积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MPR、PCR、VR等后处理技术成像发现腰椎峡部裂65处,漏诊1处,其显示率为98.48%(65/66),其中腰椎多椎体双侧峡部裂伴腰椎滑脱3例,腰椎单椎体双侧峡部裂伴腰椎滑脱20例,腰椎双侧峡部裂不伴腰椎滑脱5例,腰椎单侧峡部裂不伴腰椎滑脱3例,腰椎单侧不完全性峡部裂1例。DR发现腰椎峡部裂为43处,漏诊23处,显示率为65.15%(43/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螺旋CT容积扫描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直接、直观、立体、多方位的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数目、宽度及其周围情况,诊断准确率高,是目前检查腰椎峡部裂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腰椎峡部裂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128螺旋CT血管追踪技术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00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行尿路CT造影(CTU),并采用血管追踪技术(VTT)对增强延时扫描后输尿管管腔内呈现连续性强化者进行处理,比较CT和X线检查判定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T与X线对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输尿管近段、输尿管远段、输尿管膀胱交界处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相比具有差异性,且CT定位正确率为91%,高于X线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与手术结果及临床追踪结果相一致,其符合率为100%。结论128螺旋CT在行尿路CT造影时,当输尿管内对比剂达到一定程度,使用VTT观察输尿管病变,输尿管整体成像效果好,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 标签: CT 血管追踪技术 输尿管梗阻性病变 诊断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