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进行统计,分析不动杆菌的分离株数与构成比.结果不动杆菌的分离株数从2004年的2%逐年递增到2008年的21%,上升幅度明显.不动杆菌耐药率,除对亚胺培南仍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都超过了70%,对头孢他啶+舒巴坦的耐药率2008年也达到了52%.结论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加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使用对不动杆菌耐药水平影响较大,临床使用应慎重.

  • 标签: 细菌培养 细胞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包头市不动杆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市内各大医院2015-2016年1078例来源不同的不动杆菌菌株,VITEK-2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6种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显示,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5.1%,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平均为18.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7.1%,其他药物耐药率则比较高。结论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加强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隔离不动杆菌感染者,防止医院内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动杆菌标本来源和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的临床标本,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和判断标准(CLSI2010年版)进行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40株不动杆菌94.5%分离自痰标本,85.6%阳性菌株分离自内科及重症病房。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构成比为2015年共检测菌株205株,分离出7例株不动杆菌,占3.41%,2016年共检测菌株225株,分离出15例株不动杆菌,占6.66%,2017年共检测菌株230株,分离出18例株不动杆菌,占7.82%;40株不动杆菌对常用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泰能11株,占27.5%;阿米卡星21株,占52.5%;环丙沙星26株,占65.0%;氨曲南27株,占67.5%;庆大霉素31株,占77.5%;头孢他啶28株,占70%;头孢噻肟30株,占75.0%;左氧氟沙星32株,占80.0%;复方新诺明35株,占87.5%;头孢哌酮+舒巴坦9株,占22.5%;结论不动杆菌主要侵犯重症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术后感染者。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微生物 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 简介:不动杆菌是一群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其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日益突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使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逐渐下降,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更使临床抗菌药物选用面临严峻挑战。为此,笔者对2001~2005年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44株不动杆菌及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nii,MDR-AB)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经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确定感染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P=0.006),免疫抑制病史(P=0.001),降钙素原(P〈0.001)和乳酸脱氢酶(P=0.033)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患者的年龄、免疫抑制病史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感染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年龄、免疫抑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菌 预后 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病房不动杆菌(ABA)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控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ABA进行菌株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抗菌药物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的显著性比较用Y。检验。结果353株ABA主要来自痰液(占93.7%),科室分布以ICU和呼吸内科最多(分别占34.8%和35.4%),3月及7~9月为感染高峰期(共占48.7%)。除多黏菌素E耐药率较低外,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在IcU为60.98%~93.5%,非ICU为69.57%~82.17%。ABA在ICU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病房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DR—ABA)和广泛耐药不动杆菌(XDR—ABA)的分离率(分别为91.1%和86.2%),高于非ICU病房(分别为81.7%和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A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以IcU为著;应采取综合措施,延缓和减少耐药ABA的产生和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住院患者非重复的多重耐药不动杆菌187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2年版的标准进行判读。结果187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83.4%;分泌物占第2位,为7.5%。病区分布中重症监护室(ICU)占第1位,为47.6%;呼吸内科占第2位,为19.8%;神经外科占第3位,为13.4%。187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44.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4.5%、75.9%和79.7%,对14种抗生素耐药率均在90.0%以上。结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多重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青霉烯类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分析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08月至2020.08月,研究对象为我院住院患者(n=170)送检的各种类型标本,分析耐青霉烯类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并记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结果:170例患者中,一共分离出170株耐青霉烯类不动杆菌,其中痰液标本有109株(占比64.12%)、创面分泌物标本有38株(占比22.35%)、血液标本有10株(占比5.88%)、尿液标本有7株(占比4.12%)、脓液标本有4株(占比2.35%)、无菌液体标本有2株(占比1.18%)。占比最高的为痰液标本,其次为创面分泌物标本与血液标本。耐青霉烯类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93.53%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8.82%、妥布霉素83.53%、庆大霉素77.06%、左氧氟沙星50.00%、阿米卡星15.29%、复方磺胺甲恶唑11.18%。结论:耐青霉烯类不动杆菌作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且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可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有利于控制耐青霉烯类不动杆菌的产生,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分布特征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感染广泛耐药不动杆菌(XDRAB)的感染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ICU院内感染XDRA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2例患者均进行PICCO及CRRT,应用青霉烯类抗生素早期出现G+球菌感染,联合抗G+球菌治疗9日出现XDRAB感染,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美罗培南治疗有效,1例联合治疗2日时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感染反复,复用后治愈,替加环素疗程均为1周。结论: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且行血流动力学治疗的患者应高度警惕XDRAB血流感染,替加环素联合青霉烯类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XDRAB 医院内感染 替加环素
  • 简介:目的了解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了148株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对其标本来源、科室分布进行分析。采用Vitek2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作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同时补充米诺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其对米诺环素等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及神经外科,痰液为主要标本来源。该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0.7%、0.7%、13.5%、46.6%、64.2%、71.6%、75.7%、70.3%、52.0%、79.1%、79.1%、78.4%、81.8%、87.8%。结论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可使用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药物来治疗。医院应重视对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同时还需加强对ICU、神经外科病房及呼吸内科病房的管理。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本院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2月泾县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的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分布探讨及药敏分析。结果61株不动杆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88.5%);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45.9%)、外科(23.0%)及ICU(14.8%);耐药率最低的为亚胺培南(19.7%)、美洛培南(18.0%)及阿米卡星(19.7%);泛耐药不动杆菌有7株(11.5%)。结论临床应及时根据微生物室监测的耐药菌株变迁及药敏结果来调整抗生素的用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减少或减缓不动杆菌耐药和泛耐药株的产生。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56株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液标本中,占有81.25%,其次是分泌物和血液;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其次是呼吸内科和脑外科;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27.34%,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5%。结论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临床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青霉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入住我院呼吸科重症ICU分离出耐青霉不动杆菌的患者病例资料。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间患者一般情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住ICU时间明显长于生存组患者(P=0.001),此外死亡组中更多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状况(P=0.02),更多的使用了青霉烯类抗生素(P=0.02),死亡组患者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比例更高(P=0.03)。结论耐青霉不动杆菌感染病死率高,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防治耐青霉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选择本地医院临床分离并鉴定的200株肠杆菌科细菌为观察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L-B法)做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敏性试验,比较肠杆菌科细菌对不同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结果:在本次分离鉴定的20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药物的耐药性评估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度最高、对厄他培南的敏感度次之,对美罗培南的敏感度最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现阶段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依然存在,但该药物依然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因此未来应高度重视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做好预防,这对于提升治疗效果的意义重大。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亚胺培南 厄他培南 美罗培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6年间某院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院内患病率和死亡率,最终节约社会成本。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分离鉴定不动杆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结果2014-2016年共检出不动杆菌658株,从痰液中分离616株,占93.6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病区;3年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诺氟沙星,为94.83%;3年耐药率均<20.00%的抗菌药物为米诺环素和多粘菌素B;耐药率增长幅度较大的药物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结论掌握不动杆菌耐药性分布和变迁情况,加大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病房中耐药不动杆菌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外科感染重症患者共120例,将患者按照有无分离出不动杆菌以及耐药性特点分为实验组(泛耐药不动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普通不动杆菌感染组),实验组(n=60)患者与对照组(n=60)均予以侵入性器械与抗生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侵入性器械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病死率。结果实验组侵入性器械使用时间、抗生素应用率、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基础疾病、抗生素、侵入性器械是引起外科重症病房中耐药不动杆菌产生的危险因素。加强监测与隔离可以避免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医学大力推广。

  • 标签: 外科重症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