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变化,探讨IL-17及IL-6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7及IL-6浓度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d、3d、7d和14d时血清IL-17、IL-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发病3d水平最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IL-17及IL-6水平逐渐下降.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明显升高,动态观察患者的IL-17、IL-6含量变化可能有助于监测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白细胞-17(IL-17);白细胞-6(IL-6);酶联免疫吸附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57-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向软骨诱导的过程中,不同浓度白细胞-1β(IL-1β)对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大鼠ADSCs,实验分4组(n=12):对照组、实验A、B、C组,每组加入等量的细胞数(1×105个),实验A、B、C组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2、3ng/mL的IL-1β.培养6、12、18d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成软骨基因(Ⅱ型胶原和糖胺聚糖蛋白)和成脂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量.结果ADSCs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培养6、12、18d,实验B组Ⅱ型胶原、糖胺聚糖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A、C组之间及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12、18d,实验A组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和实验B组明显增加,实验B组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C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当IL-1β浓度为1、3ng/mL时,其对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未见明显促进作用;但当IL-1β浓度为2ng/mL时,可对ADSCs的成软骨分化产生促进作用.

  • 标签: 脂肪组织 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1 软骨细胞 诱导
  • 简介:摘要本文即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白细胞6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白细胞6的生物学作用,并阐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症反应特点,最终说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白细胞6的关系,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6 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白细胞1β(IL-1β)体外诱导兔关节软骨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环氧化酶-2(COX-2)、Ⅱ型胶原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转导。方法分离兔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及鉴定,用IL-1β不同时间点刺激软骨细胞,WesternBlot检测MMP-13、COX-2的表达。将IL-1β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共育于兔关节软骨细胞不同时间点,WesternBlot检测MMP-13和Ⅱ型胶原的表达,以期获得最佳的作用浓度和时间。使用姜黄素和(或)特异性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3580共培养IL-1β刺激的软骨细胞,RT-qPCR检测细胞MMP-13、COX-2、Ⅱ型胶原;WesternBlot检测p38、p-p38的表达。结果体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并鉴定,IL-1β上调软骨细胞的MMP-13、COX-2的表达,姜黄素能够抑制p38的磷酸化,p-p38表达有统计学意义(t=11.22,P〈0.01);姜黄素下调IL-1β刺激软骨细胞的MMP-13、COX-2的表达,同时上调Ⅱ型胶原的表达,与IL-1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MP=15.79,tCOX=10.27,tⅡ胶原=5.00,P值均小于0.01)。结论姜黄素能够通过减少p38的磷酸化抑制p38MAPK途径,显著抑制IL-1β刺激兔软骨细胞分泌MMP-13和COX-2,减少软骨基质的降解,增加Ⅱ型胶原的含量,延缓软骨退变,并对软骨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 标签: 姜黄素 骨关节炎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环氧化酶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行以白细胞单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接受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对比分析术前与术后所选患者外周血计数变化,并探究其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比于治疗前,术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所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轻微,且经对应治疗后得到缓解。结论对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行以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以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白细胞单采术 高白细胞白血病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分泌IL-12树突细胞(DC)亚群CD11chighCD45RBlowDC功能的影响.方法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1chighCD45RBlow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highCD45RBlowDC中加入不同浓度APS(50、100、200μg/mL)处理,以不加APS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I-A/E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未刺激组(加入未经APS处理的CD11chighCD45RBlow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APS刺激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APS刺激+抗体1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IL-12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和高浓度APS刺激+抗体2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IL-12同型对照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采用噻唑蓝法测定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γ干扰水平.对数据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未加APS刺激相比,3种浓度APS均显著增强CD11chighCD45RBlowDC表面分子CD40、CD80、I-A/E及TLR4表达及IL-12分泌,其中IL-12分泌呈APS浓度依赖性;CD86表达无明显变化.高浓度APS刺激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高于未刺激组(F=13.438,P<0.05);高浓度APS刺激组细胞γ干扰水平为(2784±137)pg/mL,高于未刺激组[(1952±101)pg/mL,F=12.177,P<0.05];高浓度APS刺激组细胞IL-4水平为(172±20)pg/mL,明显低于未刺激组[(193±19)pg/mL,F=11.963,P<0.05].高浓度APS刺激+抗体1组前述3项指标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明显改善,高浓度APS刺激+抗体2组前述3项指标表达水平与高浓度APS刺激组接近.结论APS能够通过促进CD11chighCD45RBlowDC中IL-12的表达,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型反应

  • 标签: 黄芪多糖 白细胞介素12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
  • 简介:IL-15能调节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对效应性T细胞、记忆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的产生、增殖和长期存活具有重要作用。IL-15广泛表达于发生急性或慢性排斥的移植物中。本文概述了IL-15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机制,IL-15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的关系,以及针对IL-15/IL-15R信号传导通路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5 移植免疫 排斥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膝关节液中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1β(IL-1β)表达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2例膝关节OA患者作为OA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2007版OA诊疗指南中关于膝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排除长期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既往有膝关节外伤史,膝关节感染史,代谢性骨病,骨肿瘤史;并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患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膝OA中TLR-4,IL-1β水平。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或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结果OA患者血清TLR-4和IL-1β分别为(13.0±4.0)ng/L、(7.5±3.5)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8±2.1)ng/L与(4.5±3.4)ng/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69,6.657;P〈0.05);膝关节液中TLR-4和IL-1β分别为(15.0±3.1)ng/L、(9.0±3.2)ng/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0±3.1)ng/L,(7.1±3.8)ng/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55,4.032;P〈0.05)。OA患者血清TLR-4、IL-1β与关节液中浓度呈明显相关性,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TLR-4水平与OA的严重程度均存在明显正相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303,19.863,20.732,7.778,P均〈0.05)。结论TLR-4、IL-1β在OA患者关节液中含量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可用于OA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 标签: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类 TOLL样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IL-17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取对数生长期的胃癌细胞株MGC-803,分别运用浓度为0、1ng/mL、10ng/mL、100ng/mL、1μg/mLIL-17干预48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取细胞形态变化最为明显的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最适浓度。浓度为100ngJmL的IL-17干预胃癌细胞48h,设为实验组;加入等量PBS干预胃癌细胞48h,设为对照组。(2)RT—PCR检测两组胃癌细胞中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RNA表达水平。(3)Westernblot检测两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相对蛋白表达量。(4)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胃癌细胞EMT形态变化:不同浓度IL-17处理MGC-803胃癌细胞48h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主要是细胞由多角紧密连接状态逐渐向连接松散,梭形形态转变,细胞粘附能力明显下降,且随着IL-17浓度从0增加至100ng/mL时,细胞形态改变逐渐明显;当浓度达到100ng/mL时,细胞形态改变最明显;但当IL-17浓度继续增加至1μg/mL时,细胞形态改变不再显著,部分细胞出现死亡,漂浮现象。(2)RT—PCR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0.13和1.06±0.23;Viment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94-0.55和1.23±0.gl,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1,2.923,P〈0.05)。(3)Westernblot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7和1.56±0.29;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12和0.56±0.17,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1,3.601,P〈0.05)。(4)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划痕56h后,实验组

  • 标签: 胃肿瘤 白细胞介素17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抗生联用治疗血白细胞升高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 50例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采用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激素联合抗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常规组患者中治疗的有效率为 64%;联合组患者中治疗的有效率为 88%。与治疗之前相比,治疗后的患者白细胞计数均出现下降的现象,但结果主要表现为联合组的患者更加良好的效果。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P< 0.05)。结论:在使用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抗生白细胞升高突发性耳聋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上的效果,明显地对血白细胞升高的现象进行控制,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激素 抗生素 血白细胞 突发性耳聋
  • 简介:白细胞白血病(HLAL)发病急骤,常伴有脏器浸润,大多病情危重,占急性白血病的11%~25%.由于血液循环中白细胞数过高,常规化疗常引起"肿瘤溶解综合征"和DIC的发生,影响治疗过程,因此化疗前应给予预处理,待细胞数降至安全水平后,再进行化疗处理.笔者采用白细胞去除术对6例HLAL进行预处理,均迅速降低了患者血液循环中的白细胞,为化疗方案的实施赢得了时间,控制了病情的发展,短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高白细胞白血病 白细胞去除术 治疗中 自细胞 治疗性 病情
  • 简介:目的探究白细胞17(IL-17)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44例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另选取51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比较两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IL-17及Bcl-2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Bcl-2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IgA(t=2.884,P=0.005)、IgM(t=2.657,P=0.009)、IgG(t=5.018,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8(t=12.78,P〈0.001)、IL-17(t=62.30,P〈0.001)、Bcl-2(t=4.101,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呈负相关(r=-0.399,P=0.007),与Bcl-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t=0.512,P〈0.001)。结论IL-17表达上调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与促进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7 免疫功能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在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肢骨科住院患者30例,术前诊断明确,排除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功能缺陷及结缔组织病。30例患者分为OA组及对照组,其中OA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5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或(和)股骨髁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共15例为非OA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取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IRAK-4的表达,以及收集关节液检测白细胞-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两组间阳性表达百分比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A患者IRAK-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OA患者中滑膜组织IRAK-4蛋白呈100%强阳性表达,对照组中15例只有3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显示OA患者关节液中IL-1与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01)。结论OA患者滑膜组织高表达IRAK-4,作为Toll样受体/白细胞-1受体(TLR/IL-1R)信号途径的一个重要胞内激酶连接体,IRAK-4可能参与调控一系列炎性因子释放。

  • 标签: 骨关节炎 滑膜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联合检测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价值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1例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鼻中隔矫正术康复的50例患者作为健康组,比较其EOS浸润情况及白细胞-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EOS浸润阳性率为62.75%,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6.00%,(P<0.05)。同时可观察到,研究组切片表现为上皮增生,且出现少量复层临床上皮细胞,同时间质出现水肿症状,且研究组患者白细胞-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24%、80.39%及76.47%,且均显著高于健康组相应水平(P<0.05)。结论IL-1β、MIF及NF-κB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鼻息肉的发生及发展,对存在相应症状的患者进行以上指标的检测,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值得推广。

  • 标签: IL-1&beta MIF NF-&kappa B 鼻息肉
  • 简介:神经突触是神经网络的关键性结构,免疫网络主要是无形网络。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表明,免疫细胞在有些功能状态下形成白细胞突触,称为免疫学突触(immunologicalsynapse,IS),构成局部暂时性结构网络,实际上是动态结构,有人将其分为synapse和kinapse。研究表明,不同白细胞的IS不尽相同,炎症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IS有其特点。在有些病毒感染的白细胞中也观察到类似结构,称为病毒学突触(virologicalsynapse,VS),是病毒在细胞间传播的一种机制,它不仅提高了传染效率,还逃逸了抗体的中和作用,导致持续性感染。最近法国学者报道了呈花瓣样的多聚突触(polysynapses),即花瓣样的多个细胞膜纳米管道,病毒能从一个感染细胞同时传播给多个邻近细胞。本文作者显示了早期工作中观察到的感染EB病毒的人白血病细胞系J6—2中的类似结构。作者结合工作中的体会评述白细胞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其生物学意义。

  • 标签: 免疫网络 白细胞突触 免疫学突触 病毒学突触 多聚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