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呼出一氧化氮测定在哮喘 -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ACOS )与慢阻肺患者分布差异的研究。方法:选取杭州市富阳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 ACOS20 人,慢阻肺按 FEV1% 分重度慢阻肺组 25 人和轻度慢阻肺组 21 人,测定各组 FENO 、总 IgE 、 FEV1 和 FEV1% ,分析各组指标分布差异。结果: ACOS 组 FENO 高于余两组慢阻肺组( P<0.05 ), FENO 与 FEV1 , FEV1% 无相关性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FENO 与总 IgE 无相关性( P>0.05 )。结论: FENO 能初步判定 ACOS 、慢阻肺肺通气阻塞程度,对于早期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呼出一氧化氮,哮喘 -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 简介:目的了解淮北地区三家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分布情况,以利于对ELBLs菌株的监控和临床治疗.方法采用1999年NCCLS推荐的初筛试验,从223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可疑产ESBLs细菌,并用确证试验加以确认.结果176株大肠埃希菌和4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102株产ESBLs(45.7%),其中大肠埃希菌74株(42.0%),肺炎克雷伯菌28株(59.6%).ESBLs检出率最高的标本是呼吸道分泌物(44.2%);各病区产ESBLs菌的分离率以重症监护(ICU)病房最高,为73.7%;其次是干部病房65.4%,呼吸科病房为45.2%,其他病房为34.4%.结论淮北地区ESBLs的检出率为45.7%,ICU病房和呼吸道分泌物是ESBLs的主要来源.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 摘要】目的 : 探究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 方法 : 对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例资料展开研究调查,从中抽选中符合诊断标准的 130 例,分析总结其病因及临床特征 。 结果: 130 例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后,最终确诊病因者共 121 例,其中肺结核 22 例,病毒细菌感染 53 例,伤寒感染 7 例,红斑狼疮 8 例 ,血管炎 11 例,恶性肿瘤 15 例,其他疾病 5 例, 其中感染疾病和肺结核患者中,老年患病率高于非老年人群,对比差异 P<0.05。 结论 : 针对不明原因引起的发热通过临床进一步诊断检查,能准确分析其病因和临床发病特征

  • 标签: 不明原因 发热 病因分布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淄博市张店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类型的分布特征,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淄博市张店区多中心卒中登记研究项目自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登记的符合标准的首次发病的687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按年龄分段,对各年龄段组发病率,各年龄段脑卒中TOAST分型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6873例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1132例(16.5%),缺血性脑卒中5192例(75.5%),未分类脑卒中549例(8.0%)。(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且以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其他分型明显高。(2)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均增加,且55~85岁为脑卒中的高峰年龄段。结论脑卒中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为55~85岁,且尤为重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出现哮喘病症的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以及临床特征。方法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100例哮喘患者,对其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验结果以及肺功能检查,从肺功能指标与气道炎症表型情况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对不同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与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患者的表型与FeNO、FEV 1 /FEV、FEV 1 % pred 等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据资料表明,哮喘气道的表型分布主要包括寡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嗜酸粒细胞型,其中对肺部功能影响较为严重的为中性粒细胞型。

  • 标签: 哮喘病 气道发炎 表型分布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献血场所进行全血献血人群的分布特征情况。方法:汇总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市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全血献血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结果: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的全血献血人群在年龄、性别、学历、献血量选择、职业、初次献血、多次献血以及血液复检淘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P

  • 标签: 全血献血 不同献血场所 分布特征
  • 简介:背景:测量分析肱骨近端显微骨硬度分布规律可以较好地评价该部位骨组织不同区域的物理性能。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不同部位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共选用了62岁男性、45岁女性和58岁男性3具遗体捐献者标本,于肱骨肩关节盂水平及外科颈水平垂直其长轴取多层面标本,使用显微硬度计在样品表面不同区域进行维氏硬度测试,统计分析骨骼硬度的分布规律。结果:3具标本的肱骨近端共测量84个部位,测得肱骨近端区域总体硬度为(37.62±8.82)HV,硬度最大处为肱骨外科颈内侧(45.82±5.55)HV,其次为外科颈外侧与后侧,此三处硬度大于肱骨近端其他部位(P<0.05);硬度最小处为大结节处松质骨(28.32±4.35)HV。从解剖部位来看,外科颈硬度为(44.07±6.45)HV,大于肱骨头及大、小结节硬度(P<0.001);大结节硬度最小为(29.56±5.68)HV(P<0.01)。肱骨头前半部硬度大于后半部,小结节硬度大于大结节,肱骨外科颈前方硬度低于其他方位(P<0.05)。结论:肱骨近端不同区域骨硬度的分布具有规律性;肱骨近端骨硬度分布数据可为肱骨近端内固定策略的选择、新型植入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并为3D打印仿生骨的设计开辟新的视角。

  • 标签: 肱骨近端 骨硬度 人体骨骼 内固定 3D打印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哮喘的患病率逐渐升高,是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与年龄相关的病理生理和免疫相关变化使老年哮喘在临床表现和哮喘表型、内型上和年轻患者存在差异。而老年人哮喘的中医证型分布也和年轻患者不同。本文综述老年人哮喘的特征研究和中医证候的分布特征研究,以期对未来中医对老年哮喘症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人 哮喘 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HCV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16.1-2017.5因丙肝肝硬化入住我院感染内科的 34例患者为病例组,健康者 18例为对照组。检测生化、血脂、血常规等基线资料。检测患者血清 HCV-RNA载量并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 CD14、 CD16的表达。 结果 病例组 ALT、 AST、 TG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ALB、 WBC计数、 PLB 计数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CD14++ CD16 - 单核细胞亚群病例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CD14++ CD16 + 单核细胞较对照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 单核细胞亚型在 HCV 相关肝硬化中有变化,其中 CD14+ + CD16 - 和 CD14++ CD16 + 的单核细胞可能与 HCV相关肝硬化的产生有关。

  • 标签: HCV 肝硬化 单核细胞 CD14 CD1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胆管手术患者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药敏。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胆管手术患者,术中取3mL胆汁送检,统计细菌株检查结果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结果:90例手术患者检出47株细菌,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分别占比61.70%和38.3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最高。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属对四环素,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最高。结论:普外科胆管手术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需临床加强药敏试验,结合测试结果予以患者合理的抗菌药物干预。

  • 标签: 普外科 胆管手术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收治患者病种季节分布规律,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急诊科 2014年 1月 1日至 12月 31日收治的 769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时间排序,第 4季度收治患者比重最高;按疾病系统排序前三位依次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结论 急诊患者人数和病种季节性分布明显,可根据患者分布规律,合理排班,以期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急诊  病种  季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保定地区儿童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E. coli)感染0-18岁住院患儿的临床分布特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择保定市儿童医院0-18岁住院儿童,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例 E. coli感染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和细菌培养药敏资料。结果:E.coli感染住院患儿一共2073例,其中男1395例,女678例,男女比2.1:1,年龄从出生6小时~18岁不等,~1岁组E.coli检出率最高。细菌分布最终共检出例大肠埃希菌标本,根据检出方式分布,前六位是:痰、脓、尿、咽拭子、全血、脑脊液。ESBLs菌株一共检出例(926/2073,44.7%),均为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DR)。检出率有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大肠埃希菌,ESBLs菌株,临床分布特征,耐药性,儿童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松滋区域HPV亚型感染特点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松滋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的年龄、HPV结果、宫颈细胞学结果、宫颈病检结果。共收集病例资料12672例,对信息缺失的病例进行剔除,最终收集HPV筛查结果5000份,年龄分布在15-85岁,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4000份,宫颈组织学检查结果1000份,利用SPSS 25.0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松滋区域HR-HPV感染率位于前5位的型别分别为:16、52、58、51、18型,宫颈癌中HR-HPV感染率位于前5位的型别分别为:16、18、58、53、51型。2.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HPV亚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3.HPV和 HR-HPV感染率与年龄相关,均随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先逐渐降低,后逐渐升高,HPV感染率在年龄段为>55岁(48.82%)中感染率最高,其次为≤25岁(38.16%),在年龄段为26-35岁(32.01%)、36-45岁(30.44%)中感染率最低,P<0.05。低危HPV感染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4.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及HR-HPV感染率均逐渐增加,P<0.05,低危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5.HPV单一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P<0.05。HPV多重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松滋区域HR-HPV感染率位于前5位的分别为:16、52、58、51、18型。在临床中应加强对HPV16、18、58感染患者的重视。>55岁人群中HPV感染率最高,应加强对>55岁人群HPV筛查力度。

  • 标签: 松滋区域 HPV亚型 分布特征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性病门诊患者HPV基因型分布特征研究,比较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对HPV感染覆盖率的差异,为HPV感染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纳入研究者进行HPV21个常见型别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03例入选患者中,男2101例(63.61%),女1202例(36.39%),检出HPV阳性1802例(54.56%)。1802例HPV阳性检出者仅高危型、仅低危型和高危型混合低危型感染分别占20.42%、47.39%和32.19%,且单基因亚型感染占58.44%(1053/1802);检出率居前5位亚型分别为:HPV6、11、16、52和58型。不同年龄组的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37,P=0.024);其中,>59岁就诊者检出率最高63.57%(82/129)。四价和九价疫苗有效覆盖例数分别为936例(51.94%)和1165例(6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51,P

  • 标签: 皮肤性病 门诊患者 HPV 基因型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沐川地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1708例育龄期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率和基因类型分布状况。方法:以沐川地区1708例来院进行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的育龄期人群为研究对象,联合应用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进行地中海贫血的初筛分析,同时对初筛结果为阳性的被检者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在1708例被检者中初筛阳性有202例(占比11.83%),经过基因检测诊断为地中海贫血有72例(携带率为4.22%),其中男性有22例,女性有50例,共检出α地中海贫血43例,其中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的类型是--SEA/αα、-α3.7/αα缺失型,β地中海贫血26例,以CD17杂合点突变型为主,合并α和β地中海贫血有3例,三类地中海贫血阳性率分别为2.52%、1.52%、0.18%。结论:沐川地区育龄期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阳性率略低,α地中海贫血阳性率明显较高,属于α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与四川其他地区基本一致。建议沐川地区备孕的育龄期夫妇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减少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保证优生优育。

  • 标签: α地中海贫血 β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 血红蛋白电泳 基因检测 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
  • 简介:为掌握北京地区血液检测阳性无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和招募工作,建立无偿献血者队伍,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笔者对北京市区2007年1月1日~6月30目的无偿献血者进行ALT、HBsAg、抗-HIV、抗-HCV、抗-TP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分布特征 无偿献血者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衡南县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衡南县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95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9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以痰液为主,占64.21%(61/95),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10.52%(10/95)。病区来源以ICU检出率最高,占13.68%(13/95));其次为神经外科,占9.47%(9/95)。在检测的18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1(61.11%),且同时对3类以上药物耐药的为38株,占40%。耐药率最高为哌拉西林(68.7%),其次为头孢噻肟(65.2%)、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60.3%),耐药率最低为头孢酮/舒巴坦(6.6%),其次为米诺环素(28.9%)。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多来源于呼吸道标本,以ICU、神经外科和呼吸科为主,且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临床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苏州地区儿童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血流感染患儿的血培养结果以及药敏实验数据。结果 共分离得到血培养阳性菌株30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6株(48.67%);革兰阳性球菌143株(46.67%);真菌11株(3.67%)。本研究前5位阳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6.6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67%)、肺炎克雷伯菌(11.33%)、肺炎链球菌(11.3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00%)。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仍保持着高度敏感性。 结论 苏州地区儿童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临床上应重视和加强儿童血流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期减少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