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由肝癌造成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经B超、CT、MR诊断肝癌。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性腹水。肝动脉造影23例有肿瘤血管及造影剂外溢。用2~3种叠加法栓塞与化疗。结果39例栓塞后100%止血,平均生存期117±5d。最长生存8个多月,现8例仍存活。1例未栓塞,4d后死亡。结论肝癌破裂出血内外科治疗效果不佳,急症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及时,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达到对肝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肝癌破裂出血 介入治疗 栓塞
  • 简介:腹腔内或腹膜后血管白发性破裂引起的腹腔内大出血称腹部卒中(abdominalapoplexy),是少见的急腹症。自发性脾动脉破裂是其中一种罕见类型,诊断闻难。剖腹探食手术是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手段。

  • 标签: 腹部卒中 自发性脾动脉破裂
  • 简介:摘要:主动脉窦瘤破裂在临床并不常见,但其预后凶险不易控制,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通过手术封堵缺口,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因此积累该病的诊断经验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缩短确诊时长、为尽早手术争取时间意义重大。另外术前准备护理及术中引导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术后长期护理情况、评估预后的康复过程也十分重要。本文将从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概述、治疗方式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窦 主动脉疾病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CT诊断胸腹部动脉破裂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6例胸腹部动脉破裂损伤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给予CT诊断,对照组给予核磁共振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正确率以及特异性。结果CT诊断、核磁共振诊断胸腹部动脉破裂损伤的正确率均较为理想,但CT诊断特异性较为突出,便于了解患者病情,及时进行诊治。结论CT诊断胸腹部动脉破裂损伤的应用价值突出,正确率高、特异性明显,后续工作中可以加以推广。

  • 标签: CT诊断 动脉破裂 核磁共振 动脉血管
  • 简介:患者女,46岁,主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剧烈腹痛就诊。查体:体温37.7℃,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0/50mmHg。血常规:WBC23.30×10^9/L、HB73.2g/L。患者10年前曾因小肠动脉血管畸形接受小肠部分切除术。超声:肝脏大小正常,周边不规则,实质回声不均质,右叶可见多个局限性液性暗区,较大者大小约4.0cm×1.8cm,边界欠清,

  • 标签: 肝动脉 动脉瘤 破裂 诊断显像
  • 简介:胸主动脉伤平时多见于胸部钝性伤,急性创伤性主动脉破裂是由于外伤造成主动脉壁全层或部分断裂,伤后14d内发生的称为急性主动脉破裂。外伤时主动脉破裂仅累及内膜和中层,剩下外膜及胸膜尚能暂时维持管腔内血流,但是局部已成为弱点,随之出现瘤样扩张或穿破外膜而形成搏动性血肿,后者称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外伤性主动脉破裂中有10%~20%存活到达医院,这类病人可能都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过程,生存率低,是一种致命的损伤。我科2001--2008年共收治6例上述病症,均予急诊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主动脉外伤破裂 假性动脉瘤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为破裂期颅内动脉破裂患者探寻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15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患者发病期均<3d,处于发病急性期,占同期栓塞动脉瘤的4.0%。6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后收缩压均上升至200mmHg左右,其中第1例和第4例患者出现瞳孔扩大症状,显示动脉破裂,经血管造影确诊为破裂动脉破裂时机分别为第1例发生在微导管及导丝导入过程中,第2-5例患者发生在栓塞过程中,最后一例患者发生在最后1枚弹簧圈脱落之时。经过术中栓塞和CT检查发现,第1-5例患者预后恢复状态良好,第6例患者在术后24h内死亡。后经DSA复查,5例患者均未出现动脉瘤再通。结论对急性期的颅内动脉破裂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降低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对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破裂 血管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囊状动脉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的130例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根据动脉破裂与否,将患者分为动脉破裂组与动脉瘤未破裂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动脉瘤特征,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统计显示年龄、高血压、动脉瘤长径、动脉瘤位置、AR值、SR值等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动脉破裂介入栓塞治疗中,做好导管室护理配合的价值。方法:选择项目开展时间范围为2021年1月~2022年3月,抽选52名需接受脑动脉破裂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为研究资料,设置研究用组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6例,观察分析两组人员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存在组间对比差异。结论:在脑动脉破裂介入栓塞治疗过程中,重视术中配合等护理内容,更利于保障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影响。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介入栓塞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患者男,77岁,阵发性头晕1个月,确诊左侧颈动脉狭窄2天;既往心房颤动史3年,自行口服华法林(每日2.5mg)。左侧颈动脉区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颅脑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死、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

  • 标签: 并发症 血肿 支架 颈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治疗中,LVIS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我院收治的80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U组(予以常规溶栓+普通支架治疗)、支架N组(予以常规溶栓+LVIS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 支架N组治疗有效率97.50%,治疗1年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英文全名:glasgow outcome scale,简称GOS)Ⅲ级以上占比100.00%;对照U组治疗有效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5例院内发生的腹主动脉破裂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5例院内发生的腹主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因出血性休克所致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其余4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救治,行肾动脉下腹主动脉阻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行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4例手术成功,随访6~38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破裂是有效治疗方法,对于非腹部疾病引起的住院腹主动脉瘤患者特别是有明确诱因患者,采取术前降低血压并紧急外科手术治疗是降低破裂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破裂 院内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外科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08年12月救治的38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体征、急诊彩超和CT快速诊断,行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手术。结果均行急诊RAAA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手术,围手术期死亡10例(26.3%),其中出血性休克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其他2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快速早期确定RAAA诊断,紧急外科手术治疗,尽快纠正失血所致内环境紊乱是提高RAAA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破裂腹主动脉瘤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24h内)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超早期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患者3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32例患者共34个动脉瘤,成功夹闭33个,一例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对侧眼动脉微小动脉瘤予以留观。单纯瘤颈夹闭22个,瘤颈电凝回缩后夹闭7个,多瘤夹联合夹闭4个。出院后3月行GOS评分良好21例,轻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严格手术指征加之熟练的显微外科技巧在超早期夹闭破裂动脉瘤是可行的,效果良好,是防止或减少破裂动脉瘤再次出血和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破裂动脉瘤 超早期 显微手术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破裂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破裂患者32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采用急诊介入性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结果本次选取的32例(32枚动脉瘤)患者急诊介入栓塞均成功。行2个月-2年随访,有神经功能轻度缺失2例,其他呈良好恢复。相较治疗前,治疗后生命能力评分明显增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破裂急诊治疗中应用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方案,具较高有效性和安全性,栓塞治疗及时实施,可防动脉瘤再破裂,最大程度保障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 急诊 介入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