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沈某,男,22岁,农民,2005年4月24日3时许因琐事被他人用刀刺伤胸部,伤后即感胸闷、憋气,在当地医院紧急包扎后急送市人民医院抢救。PE:T:37℃,P:105次/分,R:30次/分,BP:11/8KPa。神志清,面色苍白,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有一长3厘米斜形创口,创角锐利,创缘整齐。5时行手术治疗,打开纵隔见有积血约1000ml,而术中发现该伤者动脉韧带较宽厚(2.5cm×0.6cm),主动脉左侧壁动脉附近有一长0.7cm斜形创口,管壁全层破裂,即行止血缝合,手术顺利,术后痊愈出院。

  • 标签: 主动脉破裂 医院抢救 手术治疗 面色苍白 术中发现 全层破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破裂病理改变与临床关系.方法对12例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破口、瘤壁修补、瘤内血栓形成、脑室内积血、脑组织梗死等进行详细的病理学研究.结果12例动脉瘤均位于大脑动脉环前部;16h以内死亡者目视能见到动脉瘤顶部破口;破裂次数越多,瘤体越大且不规则;破裂动脉瘤修复初期以纤维蛋白为主,间有少许淋巴细胞和红细胞,2~3周后则以胶原纤维为主,辅以新生的毛细血管;12例中5例伴脑室内积血,破入途径不同,脑室积血表现也不一样;3例颈颅内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波及大脑中动脉主干伴发脑梗死.结论破裂动脉瘤组织学修复需要一定的过程,早期并不牢固.预防再破裂是治疗原则之一;脑梗死的发生机制除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外,颈内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是常见原因之一;脑室内积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的并发症,临床宜密切观察,适时考虑脑室外引流.

  • 标签: 大脑动脉环前部破裂动脉瘤 病理学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塞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广泛存在于普通人群之中,筛选高危动脉瘤进行预防性干预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对颅内动脉破裂的风险因素进行综述。在流行病学方面,吸烟史、高血压、年龄、性别、家族遗传都与颅内动脉破裂风险密切相关,在病理学方面,颅内动脉瘤壁上的炎症可能与动脉破裂的风险有关。在影像学方面,颅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动脉瘤壁的特征以及一些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评价破裂风险因素的指标,同时颅内动脉瘤的生长情况也是高危指标之一,这些指标对于今后建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因素评价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病理学 形态学 血液动力学 风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破裂与未破裂梭形动脉瘤(VAFAs)血管内重建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9月连续收治行血管内重建治疗VAFAs26例患者的临床、影像与随访资料。结果(1)26例患者共26个VAFAs,年龄为38~69岁,破裂9例,未破裂17例;瘤径5—12mm。重建技术成功率100%。(2)破裂组9例中,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8例,单纯支架置入1例;多枚支架重建5例,单枚支架重建4例。未破裂组17例中,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3例,单纯支架置人4例;多枚支架重建7例、单枚支架重建10例。无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3)临床随访8.0~97.5个月,中位时间39.5个月,无一例新发脑梗死或脑出血,预后均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2例接受造影随访3.5—34.0个月,中位时间10.3个月,14例(63.6%)治愈,4例(18.2%)稳定或好转,4例(18.2%)复发;其中破裂组8例治愈5例,未破裂组14例治愈9例,两组各有2例复发。结论血管内重建治疗对破裂与未破裂VAFAs临床可行,安全性较高,中长期随访疗效较好;破裂VAFAs的复发率有增高的趋势,术后需密切随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椎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梭形动脉瘤
  • 简介:目的评价由肝癌造成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经B超、CT、MR诊断肝癌。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性腹水。肝动脉造影23例有肿瘤血管及造影剂外溢。用2~3种叠加法栓塞与化疗。结果39例栓塞后100%止血,平均生存期117±5d。最长生存8个多月,现8例仍存活。1例未栓塞,4d后死亡。结论肝癌破裂出血内外科治疗效果不佳,急症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及时,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达到对肝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肝癌破裂出血 介入治疗 栓塞
  • 简介:腹腔内或腹膜后血管白发性破裂引起的腹腔内大出血称腹部卒中(abdominalapoplexy),是少见的急腹症。自发性脾动脉破裂是其中一种罕见类型,诊断闻难。剖腹探食手术是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手段。

  • 标签: 腹部卒中 自发性脾动脉破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26例。结果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中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1例术中再次破裂,最后死亡。25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5例复发,其中3例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预后良好(0-2分)23例,预后差(3-6分)2例。结论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仍存在挑战,常需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尽管存在一定复发率,但近期仍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颈内动脉床突旁段 血管内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GAP)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GAP患者,因突然昏倒急诊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GAP破裂出血,存在血管变异。经胆囊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术后病理证实GAP形成,慢性胆囊炎伴出血性梗死及急性化脓性炎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前交通动脉(ACoA)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09例ACoA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大小和载瘤动脉痉挛等,术后资料包括肺炎、颅内感染、脑疝、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再出血、迟发性脑缺血等),并以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随访6个月的预后。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出术前模型(包括术前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术后模型(包括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以术前、术后模型中展示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变量,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09例ACoA破裂动脉瘤患者中,264例(85.4%)预后良好,45例(14.6%)预后不良。(1)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吸烟史、高血压史、Hunt-Hess Ⅳ~Ⅴ级、Fisher Ⅳ级、宽颈动脉瘤、载瘤动脉痉挛、动脉破裂再出血、肺炎、颅内感染、脑疝、迟发性脑缺血以及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比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unt-Hess Ⅳ~Ⅴ级(OR=24.198,P=0.000,95%CI:4.288~136.559)、Fisher Ⅳ级(OR=4.792,P=0.044,95%CI:1.040~22.079)、载瘤动脉痉挛(OR=12.136,P=0.005,95%CI:2.121~69.426)、肺炎(OR=8.177,P=0.018,95%CI:1.438~46.506)、脑疝(OR=147.042,P=0.002,95%CI:6.386~3385.519)和迟发性脑缺血(OR=606.720,P=0.000,95%CI:52.288~7040.088),独立保护因素为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OR=0.072,P=0.050,95%CI:0.005~1.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以Hunt-Hess Ⅳ~Ⅴ级、Fisher Ⅳ级和载瘤动脉痉挛为变量的术前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82~0.93,P=0.000),以术前模型的变量及肺炎、迟发性脑缺血、脑疝为变量的术后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0(95%CI:0.97~0.99,P=0.000)。结论除降低术前动脉瘤的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和缓解载瘤动脉痉挛外,术后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及避免术后并发症如脑疝、迟发性脑缺血和肺炎等的发生,对于改善ACoA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也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临床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破裂M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按Hunt-Hess分级: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8例,Ⅴ级1例。均在动脉破裂后72h内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动脉瘤夹闭30例,夹闭加包裹2例,一侧夹闭、另一侧未处理1例。依据GOS预后评分:5分(恢复良好)24例,4分(轻度残疾)5例,3分(重度残疾)2例,1分(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MCA动脉瘤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破裂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肝移植受者资料,筛选出发生肝动脉假性动脉破裂3例,均为男性,年龄41~57岁。分析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肝动脉假性动脉破裂时间分别为术后第19天、28天、63天。3例患者均有便血、腹痛,2例伴呕血,2例胆漏伴腹腔感染。3例患者术后均有发热。病例1经剖腹探查肝动脉结扎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病例2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病例3手术切除假性动脉瘤并行肝动脉重建,反复腹腔大出血。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时间跨度大,早期不易诊断,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需重点防治胆漏、腹腔感染等。

  • 标签: 肝移植 假性动脉瘤 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椎动脉外伤后出血量大且凶猛,容易被误诊为颈动脉损伤,临床中颈部外伤单纯伤及椎动脉少见,我们诊治2例椎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患者1,女性,41岁,颈部外伤4 h,探查后行左侧椎动脉吻合+左侧椎前静脉修补+左侧颈内、颈外静脉结扎术,术后10 d患者出现头晕,颅脑MR检查考虑左侧小脑半球脑梗死,椎动脉闭塞、狭窄,应用抗凝药物治疗4个月后头晕症状消失。患者2,女性,28岁,右侧颈部肿胀10 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椎动脉起始段假性动脉瘤,介入手术止血困难,暂行颈部填塞后予抗感染治疗,术后4 d行颈部探查+气管切开术,术后18 d再行介入手术,患者出院前气管套管拔除,右上肢肌力0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脉破裂后接受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接受治疗的的80例颅内动脉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进行动脉破裂的处理。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护理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精神障碍,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10.00%,13.75%,7.50%,3.75%,23.75%。护理后,患者恢复良好的比例为78.75%,明显高于残疾患者的比例(22.50%),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随访3~96个月,出现生活可以自理,偏瘫以及动脉瘤再破裂的比例分别为6.25%,7.50%,0。结论动脉破裂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恢复,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治疗肝癌破裂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8年4月的12例肝癌破裂出血急诊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过程。采用Seldinger技术,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加化疗药物混悬剂作为栓塞剂,对12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12例患者急诊TAE治疗均止血成功,成功率100%。TAE止血治疗后每例患者进行1-3次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 标签: 肝癌 肝癌破裂出血 化疗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心病的0.31%~3.56%,本病发病率东方高于西方,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可治愈。目的讨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临床诊疗。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窦瘤破裂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本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诊断明确后,应及早在体循环直视下作破裂口修补术。

  • 标签: 主动脉窦瘤破裂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破裂动脉瘤。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破裂的16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TomoscanAVP1螺旋CT机,120kV,200mAs,层厚1.5mm,螺距1.重建间隔0.05mm。造影剂为欧乃派克100ml,2.5—3.0ml/s的速度经肘正中静脉注入,16—18s后扫描。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MIP和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本组16例病人共检出13例16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破裂合并右侧颈内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床突周围段芽孢状微小动脉瘤2例。10例脑动脉瘤做了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5例,生活自理2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1例。未手术的3例病人,其中1例Hunt-HessV级者术前准备时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亡。1例基底动脉梭形膨大者保守治疗,遗有脑干受压症状。结论CTA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作为破裂动脉瘤和急诊手术前首选的检查。

  • 标签: 脑动脉瘤 CTA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