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便秘是一种以排便次数减少,时间延长,大便燥结,排便困难为主证的病症,同时伴有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口臭等,甚至可引起失眠、心烦易怒等,便秘已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 标签: 便秘 手法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颈动脉触诊两种手法的准确率。方法 两组志愿者分别培训两种手法,通过模拟人检验两组触诊颈动脉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式手法准确率90.35%,传统式手法准确率68.4%,下颌式手法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式手法。讨论 下颌式手法培训简单,定位准确,准确率高,能够正确快速判定颈动脉有无搏动,早期判断心脏骤停。

  • 标签: [] 大动脉搏动 颈动脉触诊 下颌式手法 心脏骤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针刀手法结合脊柱整脊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13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银杏叶滴丸联合脊椎整脊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手法联合脊柱整脊手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0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9.70%,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针刀手法联合脊柱整脊手法效果更好,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容易得到临床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针刀手法;脊柱整脊手法;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43-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又称"岔气",主要是由于胸椎关节突间关节和肋椎关节的错位,牵拉软组织,使相应的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产生功能障碍或失常.此症以一侧背痛为主,严重者可影响到前胸肋部疼痛,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笔者运用手法治疗80例病人,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下.

  • 标签: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手法治疗 牵拉 前胸 背痛 脊神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在耳石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急救中心门诊接收的40例患者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其手法复位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30例患者即刻痊愈,6例改善,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达90%。结论耳石症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有效,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耳石症 急诊中心门诊 手法复位
  • 简介:内容摘要小儿推拿以手法外治见长,且十分讲究手法的轻重,手法轻重适宜是按摩取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并探讨了小儿推拿手法轻重的施术技巧,阐述了手法轻重补泻的原理和手法轻重的临床应用原则。

  • 标签: 小儿推拿 手法轻重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手法治疗网球肘的方法探究。方法将2016-06至2018-04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1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9例选择围痛推拿手法作为探究组,另59例选择基础推拿手法作为参照组,进行手法治疗网球肘的方法探究。结果经治疗后,探究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疼痛程度及硬结指数评估等参照组有差异,同时探究组的治疗效果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区别,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网球肘的患者,围痛推拿手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等,临床治疗效果更加令人满意,推荐临床将围痛推拿手法用于网球肘患者治疗中。

  • 标签: 手法治疗 网球肘 围痛推拿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灸手法对针灸疗效的影响,以期为针灸的临床使用提供有效指征。方法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脾胃虚寒以及肾阳虚等其他疾病患者50例,通过比较不同针灸手法的临床针灸效果,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性。结果根据患者疾病虚实情况,对症采取补法与泻法,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其中38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11例显著改善,1例无效,后期诊断分析,是受到合并疾病干扰影响所致。临床有效率为98.0%。结论根据患者病情虚实情况,合理选用针灸手法,才能提高临床针灸效果,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手法 针灸疗效 补法泻法 临床探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及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40例躁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护士观察量表中的激惹因子项目对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预测,同时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于激惹性增高的躁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可能性较大,经过整理护理干预,患者的激惹性降低,在整理护理干预前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能够及时的发现一些可能存在攻击行为的患者,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保证临床的有效护理。

  • 标签: 躁狂症患者 攻击行为预测 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兴奋、冲动、易激惹、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在住院期间常常发生攻击行为。轻者发生口头冲突,如漫骂、威胁、嘲笑,重者发生攻击行为,如用拳头等打人、砸人、踢人、摔东西等。本文对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中有攻击行为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攻击行为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