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夏厚朴汤联合左金丸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6-1--2021-1期间运用半夏厚朴汤联合左金丸纯中医治疗16例LCG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LCG患者,其中显效率100%,治愈率81%,疗程(2.51±1.65)个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半夏厚朴汤联合左金丸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具有确切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喉接触性肉芽肿 半夏厚朴汤 左金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大面积烧烫伤患者的健康教育应用。方法:选择了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之间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大面积烧烫伤患者共51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51例患者中39例非常满意,11例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9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大面积烧烫伤 健康教育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好系统性的整理工作,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中患者具有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结果:在对患者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当中,占比最高的是高血压(33.33%),其次是糖尿病(20.00%),其他顺次为吸烟饮酒(18.33)、高血脂(16.67%)和脑卒中家族史(11.67%)。在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当中,临床体征占比最高的是头痛(33.33%),其次是偏身感觉障碍(30.00%)和偏瘫(21.67%),最后是意识障碍(15.00%)。结论:掌握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及症状体征,能够对预防该种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 标签: 60例 大面积 脑梗死 患者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成功情况所构成的影响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 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即术后1小时内进行母婴早接触,早吸吮且不少于60分钟;而对照组则由于产妇疾病或个人原因,拒绝早期接触,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 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 目 的:探讨精准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应用效果。 方 法 :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对照组,选择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烧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精准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精准护理实施前后护士对患者“八知道”内容汇报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护理实施后护士对患者“八知道”内容汇报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精准护理,有利于护士及时掌握患者病情,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降低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精准护理 大面积烧伤 休克期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接触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水平及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肤接触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生理指标水平及发育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呼吸、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水平较对照组更高且稳定(P<0.05);观察组身长、体重、头围等指标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早产儿采取皮肤接触护理,不会对婴儿生理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促进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皮肤接触护理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操作无接触隔离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84例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采取无接触隔离技术的护理配合干预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在护理操作规范、触瘤物品隔离/更换、冲洗液及抗癌药物使用、切口保护、器械管理、标本管理六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4.76%,和对照组的14.29%比较明显更低(P<0.05)。结论 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患者采取无接触隔离技术护理配合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外科手术操作 无接触隔离技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选择CT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42例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患者经过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使用CT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检查结果与脑血管造影结果对比,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CT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准确度较高,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资料支持。

  • 标签: CT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桂枝汤方加减对接触性皮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桂枝汤方加减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皮肤发红、口干)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桂枝汤方加减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接触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上皮擦伤患者对其疼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我医院收入的角膜上皮擦伤患者120例为评价病例,时间从2018年11月1日至2021年11月1日。以计算机表法处理出两个小组,对比组(n=60例)应用氧氟沙星眼膏与加压包扎治疗方案,评价组(n=60例)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方案。结果:评价组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比组,且统计P值0.05;所有患者均无不反应,且得到治愈。结论: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角膜上皮擦伤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表现,值得临床做出评价。

  • 标签: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擦伤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血糖、蛋白质代谢及创面愈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面积烧伤病人37例,随机分为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伤后3~5d皮下注射rhGH(0.2~0.25u/kg/d)和等量等渗生理盐水。于用药后7、14d分析比较两组血糖、蛋白质代谢变化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rhGH后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 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供皮区愈合时间缩短。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应用中等剂量rhGH能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对血糖无影响。

  • 标签:   烧伤 重组人生长激素 蛋白质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学者们根据儿童乳前牙龋病的临床治疗特点,研究出适合治疗乳前牙大面积龋损的修复方式——透明预成冠修复。本文就近年来对透明预成冠修复技术应用于儿童乳前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中的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乳前牙 透明预成冠 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对顺产新生儿早接触及早吸吮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顺产产妇共60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早接触及早吸吮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在早接触及早吸吮成功率的对比上有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上有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以提高早接触及早吸吮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具有大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顺产 新生儿 早接触 早吸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顺产新生儿早接触及早吮吸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于我院产科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94例,将其依据单双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接受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早接触及早吸吮成功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新生儿早接触及早吮吸的成功率与参照组相比有显著提升,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顺产新生儿之中采取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新生儿早接触、早吮吸的成功率,确保母乳喂养情况的完成,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顺产新生儿 早接触 早吮吸 技术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选择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研究。方法 本次总计3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入组对象均接受血管内治疗,对3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评价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中,25例患者成功开通。预后良好者12例,预后不良总计18例,其中死亡3例。术后,2例患者发生远端闭塞,症状/非症状出血各2例,4例发生脑疝;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值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效果理想,可确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安全性较好,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性 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运用于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5.11月~2020.11月,研究的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病患,纳入的例数为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对创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疗效和治疗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术后病患皮片成活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成活概率要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结论:在对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创面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抗生素骨水泥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椅旁CAD/CAM IPS e.max CAD高嵌体修复后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病例,并观察其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在临床上随机选择120例已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用椅旁 CAD/CAM 进行蓝瓷高嵌体直接修复。制作完成后用BISCO光固化全瓷粘结套装粘结高嵌体。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服务评价体系(USPHS)对蓝瓷高嵌体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120颗患牙中,高嵌体修复后牙根管治疗后牙体大面积缺损成功率为98%,回访前3,6个月所有病例均较成功,在修复体密合性好,边缘未着色,未见修复体有折裂、脱落及未发生继发龋。12个月回访时其中1例发生修复体脱落,1例嵌体邻面出现牙龈乳头炎,均未发生嵌体本身折裂。根据病例短期随访,目前本研究结果,CAD/CAM蓝瓷高嵌体能够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固位良好,边缘密合及邻接关系。能够达到临床所需的抗压强度。

  • 标签: CAD/CAM IPS e.max CAD 高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