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某市成品血液的检测质量,为行政管理提供第三方评估结果。方法选择北京地区2005年1~9月2000份成品血液,使用不同厂家试剂进行艾滋病抗体(抗-HIV)、丙肝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梅毒(TP)4个指标的检测,同时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HBcAb-IgM)。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市成品血液的检测质量较好。不同厂家试剂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其中HBsAg、TP检测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液检测质量整体情况较好,但检验方法不同,试剂质量不统一以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重复性有一定影响。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采供血机构进行血液质量抽检是提高和保障临床用血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 标签: 血液检测 HBV HIV HCV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问题进行分析,为日后静脉配置中心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同时提高药品质量,保证临床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收集本院静脉配置中心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成品输液差错记录数据,对成品输液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的成品输液差错记录数据有271条,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漏液、变色、杂质、沉淀、医嘱标签不清晰、输液标识不清等。结论:通过对成品输液差错分析,提高药师在配置过程的警觉性,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成品输液问题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药品关键质量属性(CQA)的内控标准,确保药品在其生命周期内质量持续符合预期和质量标准的规定,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控制图原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相关的理论,基于药品历史检测数据,计算出成品关键质量属性(CQA)内控标准限度。结论更好地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符合法定标准,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均一、稳定。

  • 标签: 药品 关键质量属性(CQA) 内控标准 警戒限度 纠偏限度 过程能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静脉输液配置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细节管理,以提高药物的配置质量,为住院患者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法: 通过对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前、中、后各环节进行管理后,对比之前临床科室对静配中心配置质量、化疗药品包装及成品盛装箱洁净度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对配置过程各环节的管理后,临床科室对静配中心配置质量、化疗药品包装及成品盛装箱洁净度的满意度提升到 96%-100%。结论:对静脉输液配置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细节管理,对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输液质量,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保患者用药安全与效能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成品药液 控制 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 : 目的:建立注射用 rhCNB成品聚山梨酯 80含量测定方法,按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采用胃肠复元提取清膏制备胃肠复元膏,建立HPLC法测定胃肠复元膏中标志性成份大黄素含量。方法:以胃肠复元膏原药材提取清膏与炼蜜制备胃肠复元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的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254nm波长处测定大黄素含量。结果:研制出可工业化生产的胃肠复元膏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准确测定大黄素含量,大黄素的进样量在0.0192~0.19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 4077926.44x-1251.26(r=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剂治疗角膜碱烧伤的临床疗效和推广价值,进一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从近三年来我院治疗的角膜碱烧伤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为4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恰当的护理和治疗,实验组采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剂滴患眼,而对照组不在给予其他治疗,在治疗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0%,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剂治疗角膜碱烧伤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角膜 碱烧伤 油剂 临床疗效
  • 简介: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蔬菜,但烹调不当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本文报告豆而致;29人中毒的事件。本组;29例患者,男;25例,女4例,年龄;20~53岁。29例均因在单位职工食堂就餐时食用了未炒熟的豆而发病。

  • 标签: 油豆 中毒
  • 简介:扭伤后局部肿胀时人体组织受到外力损伤后表现为炎症反应,大量液体会从血管内渗出到扭伤处,使局部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达到顶峰,若此时使用有活血作用的红花,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从而增加渗出,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局部肿胀疼痛.此时应休息、抬高患肢,立即冷敷,帮助血管收缩,以减轻肿胀疼痛.等24小时后,再搽红花以消炎、散淤、止痛.

  • 标签: 红花油 慎用 局部血液循环 肿胀疼痛 炎症反应 局部肿胀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试验研究枸杞籽对肥胖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以基础饲料饲喂大鼠,观察7天后,取尾血,测定各项血脂指标,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枸杞籽低、中、高剂量组。正式实验开始后,除正常对照组继续喂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动物换用高脂饲料。每日一次灌胃给予大鼠受试物溶液。高脂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相当体积的大豆油。连续给予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观察灵芝孢子软胶囊长期食用的安全性。方法 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90 d 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灵芝孢子软胶囊的小鼠急性经口LD50>18.6 g/kg.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体外中国仓鼠肺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天经口毒性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雌、雄各剂量组大鼠在一般临床表现、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及血生化检查、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指标中,均未见与受试物相关的毒理变化。与卫星对照组相比,雌、雄卫星高剂量组大鼠在一般临床

  • 标签: 灵芝孢子油,急性毒性,遗传毒性,亚慢性毒性,90天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安全环节管理用于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运送中的价值。方法:建立健全的安全环节管理小组。采用 PDCA循环法,选取活动主旨,进行当前情况的掌握,制定目的、分析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策略,并就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的操作工作中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在所有人员参与活动后,使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运送过程中的差错件数由执行安全环节管理小组前的85件/周,降低至执行安全环节管理小组后的35.12件/周。结论:安全环节管理可将成品输液运送中的差错情况得到明显控制,保障医疗安全效果并增强工作人员找到问题并解决的能力,使得工作人员主动管理的认知度提升。

  • 标签: 安全环节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差错件数
  • 简介:摘要 目的:制备牙痛清火口服液,建立HPLC法测定口服液中总蒽醌的含量。方法:以牙痛清火口服液原药材提取液、芳香水、石膏提取液与矫味剂、防腐剂等制备牙痛清火口服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1%的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254nm波长处测定总蒽醌含量。结果:研制出可工业化生产的牙痛清火口服液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测定口服液中总蒽醌(以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含量计)含量,大黄素和大黄酚的进样量分别在0.01216~0.2432μg、0.0659~0.988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 = 4073736.6597 x - 1854.2054(r=0.9999),y = 5505246.1772x - 1787.3949(r=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提高成品输液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法,全面识别、分析我院PIVAS日常管理中影响成品输液质量的风险,针对各个风险点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改良工作环节,并评估此次风险管理的成果。结果 实施后,连续半年监测PIVAS 成品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配置差错率,与实施前半年的参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实施后的满意度是92.68%,高于实施前的80.49%,(P<0.05)。结论 通过采用风险管理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证成品输液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高 PIVAS 日常管理。

  • 标签: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成品输液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因电锯伤致左手示指自近节指骨中段完全离断.入院后急诊在臂丛麻醉下行清创再植术,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为2:3,术后给予保温、抗感染、抗凝、抗痉挛等治疗,再植手指一直血运良好.

  • 标签: 紫草油纱布 手指部分坏死 临床资料 再植术 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