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肺栓塞严重程度评分(PES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病情分层和预后预测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APE患者共40例,观察组为死亡(n=18),对照组为未死亡(n=22),对比两组心电图评分和PESI评分,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相关指标对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两项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22(P<0.05)。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肺栓塞 PES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表现及预后影响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着重分析10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资料,并对比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和低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差别,进而评估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疾病危险程度。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针对患病程度的不同,总体上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指标上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可通过评估急性肺栓塞病程轻重程度,更加合理的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可适度推广其在临床上的运用程度。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预后影响
  • 简介:目的评价冠脉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短期预后体表心电图的预测价值。方法41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冠脉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均做全导心电图,讲心电图结果按存活组和死亡组分为两组。结果因冠脉左主干病变致心肌梗死的患者在30天的随访期中,有24例死亡,17例存活。死亡组中体表心电图aVR和aVL导联ST段均较存活组抬高(54%vs18%,P〈0.05),左前分支阻滞(83%vs41%,P〈0.05)和右束支阻滞(54%vs18%,P〈0.05)更常见,但V5导联ST段压低(17%vs59%,P〈0.05)则少见。结论对因冠脉左主干病变致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体表心电图对其短期预后预测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外伤性颅脑出血患者入院后行相关紧急救治及心电图持续监测,探讨分析脑出血病例与心电图异常改变及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66例外伤性颅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观察脑出血部位、出血量、病例死亡率与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相关性。结果①脑出血部位不同,其心电图异常改变率随之不同,本组中脑干出血病例心电图全部发生异常改变,然后出血部位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依次为丘脑、小脑、基底节、脑叶及蛛网膜下腔;②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出血量关系,本组资料证明,脑出血量越大,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越高;③脑出血预后心电图异常改变关系。外伤所致颅脑出血死亡患者其心电图异常改变率比存活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率高。结论对于外伤性颅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时,提示其预后不良,应予以对症积极救治,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外伤性颅脑出血 心电图异常改变 预后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前壁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入院病例,所有患者急诊入院后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前常规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所有病例分为ST段抬高组、ST段无抬高组,记录并统计所有患者aVR导联ST段改变情况,比较两组冠脉造影结果检查结果及不良心脏事件。结果50例前壁AMI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30例(60.00%),ST段无抬高20例(40.00%),aVR导联ST段抬高组患者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病变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67%、43.33%、33.33%,均明显高于aVR导联ST段无抬高组的5.00%、20.00%、1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是AMI患者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的重要预测因子,其在AMI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中应高度重视该指标的出现。

  • 标签: aVR导联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远程心电图传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时间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筛选后共计100名患者,随机等量分成对照组(出诊时不采用心电图传输)和研究组(出诊时采用院前远程心电图传输)。结果:在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的数据上两组差异显著,以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出诊中应用院前远程心电图传输有利于患者预后向好发展,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 远程心电图传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预后效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复发的预后指数模型,为AIS患者复发事件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01-2015-05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治疗的270例AIS病例,收集完整的临床信息资料,并对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复发率,运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复发指数模型。结果:AIS患者1年复发率15.2%,其中因脑卒中复发死亡11例(26.8%);AIS患者3个月、6个月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8.5%、14.1%和15.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吸烟、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入院时ADL评分、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RR=3.384)、入院时mRS评分(RR=1.069)、高血压病(RR=4.43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RR=3.284)是AIS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IS患者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结论:吸烟、入院时mRS评分越高、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影响AIS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识别并干预可控危险因素是AIS复发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Cox风险比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放疗前预后营养指数对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性治疗的临床Ⅲ期食管癌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1月进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50例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n=8例)和存活组(n=42例),同期选择非冠心病患者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均实施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2组患者的不同指标。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不同指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S和SDNN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预后具有改善作用,适用于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动态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32例有ST-T段改变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结果32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真阳性15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5例,阴性8例;常规心电图真阳性14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6例,阴性9例。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具有简便、普及、易掌握且费用低的特点,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与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和预后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8年8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进行检测,并同期选择就健康体检者设定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心肌标志物和心电图变化,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预后。结果研究组的心电图变化与心肌标志物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着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伴有明显的心肌变化,临床检查中需要检测心肌标志物水平和心电图情况,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并以此评估患者的治疗预后,确保诊断和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电图 心肌标志物水平 预后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与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和预后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5年 3月 -2018年 8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48例作为研究组进行检测,并同期选择就健康体检者设定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心肌标志物和心电图变化,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 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预后。结果:研究组的心电图变化与心肌标志物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着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伴有明显的心肌变化,临床检查中需要检测心肌标志物水平和心电图情况,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并以此评估患者的治疗预后,确保诊断和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电图 心肌标志物水平 预后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动态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检查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10例,对其依次进行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7例,以冠脉造影确诊患者为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其心电变化。结果 联合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独检查,存活组TO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TS和SDNN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联合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中体质指数(BMI)变化在调强放射治疗下鼻咽癌的预后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498例初诊经病理确诊并排除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治疗中BMI变化(ΔBMI)=治疗前BMI-治疗后BMI。应用ROC曲线寻找ΔBMI的最佳截点。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部病例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6%、83.7%、71.5%、79.3%。ΔBMI分别与5年无病生存率(p=0.00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02)、总生存率(p<0.001)显著相关。1.04kg/m2是ΔBMI的最佳截点(敏感度75.7%,特异度46.8%)。ΔBMI≤1kg/m2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90.9%vs.78.5%,p<0.00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0.4%vs.65.1%,p<0.001)、总生存率(88.0%vs.73.0%,P<0.001)显著高于ΔBMI>1kg/m2的患者。结论ΔBMI是在调强放射治疗下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体质指数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