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嵌合体是指具有遗传差异的两个个体之间,其中某个体的微量细胞或DNA成分在另一个体内存在的状态.嵌合体的发现及研究的历史表明,尽管研究嵌合体的关注点已经囊括了形成、来源、分布、类型、与疾病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但研究对象均为自然获得的嵌合体.众所周知,在某些临床治疗手段中,比如移植和输血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嵌合体,但相比于自然获得嵌合体,对这些治疗中形成的医源性嵌合体的研究显然不够详细.移植是刚刚兴起的治疗白血病新方法,其效果明显,但机制尚不清楚,是否与嵌合体相关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总结文献资料对嵌合体的研究历史、发展前景略作综述,为有关嵌合体在移植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微嵌合体 白血病 微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行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NDF、GC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上较对照组均存在明显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微创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介入脑部血肿的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脑部血肿治疗的患者13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创介入脑部血肿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比两组患者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消失率100%,对照组患者血肿消失率83.58%,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有着较好的效果,创介入治疗方式对患者创伤较小,血肿清除率较高,可以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微创介入 脑部血肿 神经内科 临床护理
  • 简介:背景:国内外动物实验已证实超声联合泡能够显著增强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但对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通过超声泡体外作用于细胞,探讨超声联合泡能够显著增强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机制。方法:体外分别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培养板中,随机各分为对照组、超声组、超声泡组。对照组不做干预,超声组以频率1MHz,输出功率1W/cm2,持续辐照90s;超声泡组加入5μL含氟碳气体脂质体超声泡(约2×10^11L-1),以同样超声条件作用90s。〈br〉结果与结论:超声泡组血管内皮细胞上清液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超声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为与对照组无差异;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为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CXCR4基因表达,超声泡组、超声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P<0.01),但超声泡组和超声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超声(1MHz,1W/cm2)联合泡作用90s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同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XCR4基因表达,是其增强移植干细胞归巢效应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干细胞 移植 超声 超声微泡 血管内皮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8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其中22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结果MPCNL术后3天结石清除率为90.2%(74/82),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82/82)。平均住院时间8天。结论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成功率高,创伤小,尤其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狭窄时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治疗 输尿管镜取石术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颅脑出血病人实施创清除治疗手术去除颅脑血肿的详细效用。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被送入本医院的颅脑出血病人中选出36例,依照救治方案的差异,把采取保守治疗方案的其中18例病人分到对照组,其他18例实施创清除手术方案的病人统一归纳为研究组,记录所有病人的复原状态以及颅脑神经系统缺损的恢复数据。结果研究组颅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概率是94.44%,对照组是康复概率是77.78%,概率数据的差别显著P<0.05;实施治疗并休养两星期后,研究组颅脑神经系统缺损的恢复水平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创类血肿清除手术除了创伤轻微之外,还可以消除颅脑中出现的血肿情况,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因此医院需要对这种针对颅脑血肿进行的创类清创手术方案实施普及。

  • 标签: 微创清除治疗 颅内血肿 颅脑出血症状 效用研究
  • 简介: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手外科研究所于2014年12月19—21日在南通市星海天大酒店举办“手部肌腱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和创手术进展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后,将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10分。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肌腱修复 微创手术 学习班 手部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腹股沟管浅环部创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18例,年龄10月~4岁,平均2.9岁。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0~25min,平均17min,术后3~5d出院。218例中无1例复发,无切口感染、精索扭转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切口瘢痕较小,美容效果好。结论本术式较传统术式切口小,操作简单,造成的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开展。

  • 标签: 微创切口 小儿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管浅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0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及尿液β2球蛋白检测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41例儿童肾脏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4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儿童血清及尿液β2球蛋白检测值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统计分析,观察组血清β2球蛋白平均值为1.95±0.84mg/L,尿液β2球蛋白平均值为275.33±174.85μg/24h;观察组血清及尿液β2球蛋白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及尿液β2球蛋白检测在儿童肾脏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beta 2 微球蛋白 尿液&beta 2 微球蛋白 儿童肾脏疾病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93-01
  • 简介:目的纯镁表面采用超声弧氧化技术,在电解液中添加AgNO3,探讨其对生物涂层组织及性能影响,为后续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试验提供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电参数相同条件下,采用硅酸盐系镀液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AgNO3为实验组,观察涂层表面和断面形貌、涂层相结构及成分分析,测定涂层结合力、摩擦系数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添加AgNO3后,电解液导电能力增强,涂层表面微孔孔径增大,弧数目减少,致密层更加致密,并有Ag新相产生。随着AgNO3含量增加,涂层结合力变大,摩擦系数变小,耐蚀性提高。结论添加AgN03后,涂层形成Ag新相,表面微孔孔径增大,致密层更加致密,提高了涂层结合力、耐磨性和耐蚀性。

  • 标签: 超声微弧氧化 纯镁 AGNO3 涂层结构 性能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四肢骨折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纯镁表面采用超声弧氧化技术,在电解液中添加AgNO3,探讨其对生物涂层组织及性能影响,为后续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试验提供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电参数相同条件下,采用硅酸盐系镀液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AgNO3为实验组,观察涂层表面和断面形貌、涂层相结构及成分分析,测定涂层结合力、摩擦系数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添加AgNO3后,电解液导电能力增强,涂层表面微孔孔径增大,弧数目减少,致密层更加致密,并有Ag新相产生。随着AgNO3含量增加,涂层结合力变大,摩擦系数变小,耐蚀性提高。结论添加AgNO3后,涂层形成Ag新相,表面微孔孔径增大,致密层更加致密,提高了涂层结合力、耐磨性和耐蚀性。更多还原

  • 标签: 超声微弧氧化 纯镁 AGNO3 涂层结构 性能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创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创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5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32.4岁(17~62岁)。踝关节初次扭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6~38月,平均17.3个月。本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组医师采用相同的创手术方法,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发热天数、伤口愈合时间。患者术前术后均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标准,VAS评分分别评估手术前后疗效、供区功能影响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5~98min,平均(85.5±11.5)min,术后发热天数1.5~4d,平均(2.5±1.2)d,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86个月,平均(58.5±7.4)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62.3±8.2)分,术后(95.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患者行走在不平的地面上有残余的不稳定。3例患者平地行走仍有残余不稳定。所有患者无膝部肌腱供区功能障碍。术后AOFAS评分31例患者为优,9例为良。术后应力位摄片距骨倾斜角平均由14°减少到3.7°(P〈0.01),距骨前移距离平均由12.4mm减少到4.5mm(P〈0.01)。结论使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创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手术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发热时间短,无排斥反应。自体肌腱愈合康复过程快,手术疗效好。

  • 标签: 踝关节不稳 韧带重建 小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均分为MPCNL组和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结果MPCNL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小于开放手术组,但治疗费用高于开放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结石排净率高于开放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但治疗费用高,适用于部分鹿角形肾结石患者。

  • 标签: 开放手术 鹿角形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3年11月采用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平均年龄72.3(65~82)岁。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56(38~69)min,术中显性出血量平均60(40—100)ml,术中输血平均400(0~800)ml。77例术后恢复顺利,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感染、坐骨神经损伤、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5例,肺栓塞1例。本组83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7(3—41)个月,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生活均能基本自理,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2例出现髋内翻。术后根据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68髋,良9髋,中6髋,优良率92.8%。结论采用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经超声引导下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肾结石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Ⅰ期成功完成碎石清石,2例需行Ⅱ期手术治疗,2例通过Ⅲ期手术碎石取石,Ⅰ期碎石清除率90.0%。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75min,无中转开放手术。随访3~6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微造瘘通道 肾镜 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