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检测中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行尿液检测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尿液标本行尿液分析仪检查和镜检法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对其管型、红细胞及白细胞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镜检法其管型、红细胞及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6.73%)、(11.22%)、(30.61%);尿液分析仪检查其管型、红细胞及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4.49%)、(18.38%)、(20.40%);两种方法比较,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阳性率、管型阳性率明显低于镜检法(P<0.05);尿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镜检法(P<0.05)。结论尿液检测中镜检法和尿液分析仪各具优势,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故临床尿液检测中,可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高检测效率并降低误检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液检测 尿液分析仪 镜检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60例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尿沉渣与尿常规检查,尿沉渣采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尿常规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尿常规检查与尿沉渣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的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尿常规与尿沉淀的检查结果表后,尿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的符合率分别为97.60%、98.80%、96.00%,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法与尿常规法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相当,所得到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且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临床可结合两种方法进行检验,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尿沉渣 尿常规 尿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镜检在尿液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尿液检验的106例人员的一般资料,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3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尿液检测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的尿液检测的基础上再通过尿液镜检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检测易致造成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现象,存在着明显的漏检现象;观察组通过尿液镜检进行尿液检测有明显的分析检测报告,对于上皮细胞和红细胞等诊断的正确率更高。结论在尿液检验的过程中通过尿液镜检对于尿液的检验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尿液镜检 尿液检验 重要作用 分析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尿沉渣计尿器采集尿液标本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尿液检查的 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尿液收集设备采集中段尿液,以尿液尿沉渣计尿器采集的尿液标本作为观察组,以一次性中段尿液收集器采集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采集尿液后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并镜检。以镜检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组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诊断的准确度。结果:使用尿液尿沉渣计尿器采集尿液标本进行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对红细胞准确度( 94.6% vs 90.6%),白细胞的准确度( 95.0% vs 91.7%),管型的的准确度( 97.1% vs 94.9%)均高于使用一次性中段尿液收集器采集尿液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尿液尿沉渣计尿器采集尿液标本有利于提高对尿液有效成分分析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 标签: 尿液尿沉渣计尿器 一次性中段尿液收集器 尿液标本 尿液有形成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液镜检法在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患者100例,采集清晨尿液,选取10ml尿液标本。比较尿液镜检的阳性检出率与临床病理确诊。确定最终临床病理诊断出的患者例数。结果:尿液标本最终病理确诊阳性标本97份, 通过尿液镜检检验出阳性标本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和发生情况。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检验科 2019年 1~12月之间实施尿液检验的 540例样本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检验误差率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不同影响因素的占比情况。结果 全部 560例尿液检验标本中,共有 54例样本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误差率为 9.64%。实验室因素所致误差占比最高,达到 40.74%,送检验本因素所致误差占比最低,仅为 3.70%,不同影响因素对尿液分析仪临床检验结果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液分析仪的临床检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需要对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误差发生率。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尿液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检验异常的120例尿液标本进行分析,分析导致异常的因素。结果:120例尿液异常标本中,22.5%由尿液采集因素影响检验结果,20.0%由尿液保存不当影响检验结果,16.67%由尿液运送因素影响检验结果,23.33%由检验因素影响检验结果,15.0%由患者临床用药因素影响检验结果,2.5%由其他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结论:临床常见影响尿液检验因素有尿液采集因素、尿液保存因素、尿液运送因素及检验因素等,为保障检验结果准确,要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不断规范检验流程,减少检验误差。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临床检验 影响因素 尿液检验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液镜检联合尿液干化学检验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时间定为2020.12-2022.12,选取此时县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接收的尿常规检验患者200例进行分析。所有纳入者在尿常规检验时均进行尿液干化学检验、尿液镜检,并以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记录不同尿常规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计算其阳性检出率,并对诊断效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过尿常规检验后,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显示有191例为阳性患者,有9例为阴性患者;尿液镜检结果显示有192例为阳性患者,有8例为阴性患者;尿液镜检联合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显示有199例为阳性患者,有1例为阴性患者。尿液镜检联合尿液干化学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两种检验方法单独检验(P<0.05),结果显示对比有意义。尿液镜检联合尿液干化学检验的诊断效能高于两种检验方法单独检验(P<0.05),结果显示对比有意义。结论:在为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尿液镜检与尿液干化学检验均为常用检验方法,且二者联合应用检验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与诊断效能,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推荐使用。

  • 标签: 尿液镜检 尿液干化学检验 尿常规检验 检验结果 阳性检出率 诊断效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使尿液改变颜色的药物服用某些药物可使尿液颜色发生变化:利福平、水杨酸、酚酞、酚磺酞能使尿变成红色;黄连素、痢特灵、甲基多巴、四环素、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番泻叶、芦荟等,能使尿变成深黄色;美蓝、氨苯喋啶、靛胭脂可使尿变成蓝色;消炎痛能使尿变成浅绿...

  • 标签: 尿液改变 对氨基水杨酸 硫酸亚铁 非那西汀 药物代谢 维生素B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液潜血实施临床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两年间我院收集的140例泌尿系统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随机分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70例,分别对其尿液施行显微镜检验和分析仪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的结果。结果经不同检验方法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之后,对照组患者尿液检验有78.57%呈阳性,研究组患者尿液检验有81.43%呈阳性,两组对比的区别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不明显(P>0.05)。结论显微镜和分析仪对于尿液潜血检验都可取得较好成果,建议结合两种方式进行检验,从而提高检验结果准确度。

  • 标签: 尿液潜血 临床检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尿液结晶检验原理与方法的研究,更深层次的去了解尿液结晶的原因、检测方法以及预示的身体疾病方面的内容,并对尿液结晶检验进行一系列临床研究。方法选取60例尿液结晶检测结果。并将其进行整合,按照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研究。选取不同种类的尿液结晶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的研究。结果60例尿液结晶检测结果与对应的并发症吻合度较高,检测结果准确。结论可以通过尿液结晶检测的方法进行一些疾病的检查,其准确性较高,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尿液结晶 尿液检查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