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开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方式、并发症。方法对本院1083例病人手术时机的把握,切口、手术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防治进行分析。结果1082例病人痊愈,1例死亡,但有切口感染、胆漏、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开胆囊切除术仍应加以重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并发症 开腹胆囊切除术 病人 手术时机 痊愈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改进胆囊切除术(OC)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期、减少医疗费用.方法随机对实验组109例OC病人,不用或只用一次剂量抗生素、不放腹腔引流、术后不输或只输ld液体、切口皮内缝合不拆线等,与同期100例采用传统方法处理的OC病人对照.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自60.2h提前至36.3h(P<0.0001),术后发热天数自3d缩短至1.78d(P<0.001),术后住院天数自7.62d降至447d(P<0.001);住院费用大幅度下降.结论虽然OC为一经典手术,但通过围手术期各种改进,尤其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与腹腔引流,早期活动与进食,有利于术后康复并降低医疗费用.

  • 标签: 开腹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 OC 抗生素 腹腔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附件良性肿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附件良性肿物须行手术治疗140例,按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腹腔镜组(68例)和组(72例),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8.1±30.8)rain与(50.4±32.8)min,差异无显著性(t=-0.427,P=0.670);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5.4±28.2mlvs42.5±41.8ml;t=-4.471,P=0.000)、肛门排气早(8.5±2.7hvs37.5±11.2h;t=-20.785,P=0.000)、术后病率低(4/68vs13/72;,=4.858,P=0.028)。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19个月,平均11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附件良性肿物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优于传统的手术,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附件良性肿物
  • 简介:1996年10月至11月,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14例,中转手术2例。阑尾切除术(ConventionalAppendectomy,CA)17例,通过比较分析,对开展LA的意义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LA组男9例,女3例,18~72岁,平均36.25岁。手术时间最长60min,最短20min。术中出血最多6ml,最少1ml,住院时间最

  • 标签: 阑尾切除 腹腔镜术 开腹术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与阑尾切除术(openappendectomy,OA)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比分析168例LA,同期216例OA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对策。结果比较两组病人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LA组优于OA组(P〈0.05),但手术时间和综合费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0A相比,LA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护理
  • 简介: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开展和日渐成熟,LC的适应证也有所放宽,手术难度随之增大。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LC有时不得不中转为手术。现将我们未加选择的306例LC中14例中转手术的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5年1月至1996年9月我们共施行未加选择LC306例,中转手术14

  • 标签: 腹腔镜术 胆囊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直肠肿瘤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总结腹腔镜辅助与开放直肠癌根治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患者直肠肿瘤的经验。比较同期21例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与26例开放手术(组)的安全性、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3%)显著高于腹腔镜组(14.3%)(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与进食时间分别为(2.9±0.5)d、(3.5±0.3)d,与组(4.2±0.7)d、(5.1±0.6)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人直肠肿瘤安全有效,对于老年直肠癌患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肿瘤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控镜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根治式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LCR)12例。采用经腹腔镜下联合应用超声刀循盆筋膜壁层和脏层的间隙行锐性游离全直肠系膜.切除一个不间断的直肠整体标本。组:12例,采用常规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状况、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肠旁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两组切除标本的直肠系膜均完整,腹腔镜组中无中转控镜组与组淋巴结数分别为7.9±0.7个与8.1±0.9个(P〉0.05):远端直肠均无穆残留;腹腔镜组手术后肠功能彀复早[(45±4.5)hVS(79±11.6)h.P〉0.05],手术中出血量少[(185±41)mlVS(380±48)ml,P〈0.01]。结论:经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索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将17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均位于齿状线以上1.5~7.0cm内)随机选取82例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保肛术(腹腔镜组);另89例作为对照组在条件下完成相同手术(组).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保肛率100%.腹腔镜组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0min和106min(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分别为20ml和92ml(P<0.05).两组术后镇痛和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腹腔镜组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P<0.05).腹腔镜组52例(63.4%)和组59例(66.3%)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控便能力;其余出现不同程度控便能力障碍(大便次数10~20次/d)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和括约肌功能训练,6个月后也逐渐实现了良好的控便.术后随访1~18个月,两组均无腹壁切口种植、局部复发以及死亡病例.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低位直肠癌TME保肛术安全可行,其创伤小、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恢复快,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系膜 保肛术 治疗 直肠癌 肿瘤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22岁,因间断呕血,黑便5d入院。门诊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体检:T37.1℃,P88次/min,R16次/min,BPI10/75mmHg,神志清楚,颈部和躯干部可见红斑,丘疹,部分压之褪色,心肺查无异常,无压痛,肠鸣音正常。查血常规WBC20.0G/L,N77.6%,RBC4.20×10^12/L。HGB115G/L,PLT250×10^9/L。查大便OB(+)。肝肾功能,尿常规无异常。经洛赛克等制酸止血治疗后仍有间断暗红色稀便,每日量约400-1000ml。行肠镜检查示回肠末端炎。经钙剂等抗过敏治疗后皮疹已消退,但出血仍未止,请外科会诊后转入外科行剖腹探查见空回肠广泛散在片状出血灶,结肠腔内有积血,远端空肠30cm出血尤为明显,行该段小肠切除术。术后病检示小肠急性蜂窝织炎改变,行抗感染,止血,补液等治疗。术后第2天患者右上肢,左下肢出现密集的红色出血点,压之不褪色,诊断过敏性紫癜,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痊愈出院。

  • 标签: 腹型紫癜 误诊分析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肾上腺皮质激素 小肠切除术 片状出血
  • 简介:茧症(abdominalcocoon)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腹部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术前诊断困难,临床误诊较多,治疗上也存在较多争议,现将本病目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概况作一综述,旨在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降低误诊率.

  • 标签: 临床误诊 腹茧症 腹部疾病 诊断困难 临床研究 临床医师
  • 简介:铅中毒致绞痛见于中等及较重的中毒病例,近年来我院收治46例,应用络合剂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驱铅并予对症支持治疗.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46例均为铁矿烧结工和炼铁高炉炉前工,因矿石中含铅,在冶炼过程中接触铅烟尘.根据临床表现和血铅(PbB)、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及驱铅试验,依照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均诊为慢性中度铅中毒.其中男性43例,女性3例;年龄19~53岁.

  • 标签: 铅中毒 腹绞痛 依地酸二钠钙 黄连上清丸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分析
  • 简介:张延龄教授:在评估各种切除范围的术式时,不能忽视综合治疗的意义.多年的实践提醒我们,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单靠手术切除仍不能提高其疗效,综合治疗极为重要.

  • 标签: 胰腺肿瘤 壶腹周围肿瘤 壶腹周围癌 切除手术 评价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32岁。因腹胀、腹部逐渐增大1年于1997—11—05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宫颈暴露困难,触诊宫颈位于左前上方,子宫体前位偏左,正常大小。其右侧可触及巨大实性包块,布满盆腹腔,上达剑突下,无压痛。左侧附件未见异常。B超示:盆腔囊性肿物(卵巢囊肿)。入院诊断:右侧卵巢巨大囊肿。于入院后5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被肿物抬高挤至左侧,靠近脐部。双侧卵巢、输卵管在子宫两旁,位置和大小均正常。探查肿物来自后腹膜外,基底部在盆腔底,呈囊、实性,多房,房内有淡黄色液体。

  • 标签: 腹膜外 病例报告 盆腔囊性肿物 卵巢囊肿 剖腹探查术 宫颈
  • 简介:经腹膜后径路行主动脉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显露。与经腹腔径路相比,有减少体液蒸发、缩短术后麻痹、避免肠粘连等优点,对经过多次腹部手术、有腹壁造口、腹壁损伤或感染、接受过腹部或盆部放疗、有腹水或极度肥胖的主动脉疾病患者尤为适用。利用腹膜后径路可完成肾下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闭塞性疾病主—髂动脉重建术、肾周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胸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肾动脉重建术、下腔静脉重建术等。

  • 标签: 腹主动脉手术 经腹膜后径路 适应证 禁忌证 切口暴露 肾下AAA人造血管置换重建术
  • 简介:腹腔镜微创外科在腹部外伤的诊疗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现将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 腹外伤 微创外科 临床应用
  • 简介:为探讨用直肌前鞘制成筋膜条经悬吊治疗老年性妇女子宫脱垂的疗效,对14例患有子宫脱垂的老年妇女,将其直肌前鞘游离出一条约(3~4)cm×1cm的筋膜条,经将脱垂的子宫悬吊固定.手术平均时间22min,出血少,无副损伤发生.术后1年随诊11例无复发.认为经悬吊治疗老年妇女子宫脱垂方法简单,出血少,恢复快,手术疗效肯定.

  • 标签: 子宫脱垂 子宫悬吊术 老年人 经腹悬吊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肝圆韧带进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腹壁解剖特点,设计经肝圆韧带进法。2004年11月-2005年6月。5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经肝圆韧带开组,由同一组手术人员实施开。统计两组病例时间、关时间、切口长度、腹壁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组切口长度平均为(23.5±10.5)cm。腹壁厚度平均为(6.5±7.4)cm,时间(11.5±6.8)min。关时间(18.8±12.5)min。经肝圆韧带开组切口长度平均为(22.6±14.0)cm,腹壁厚度平均为(5.9±2.7)cm。平均时间(5.8±3.5)min,关时间(19.5±12.5)min。两组切口长度、腹壁厚度及关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肝圆韧带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胃、肠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经肝圆韧带开是一种快捷、安全的方法,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开腹 经肝圆韧带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