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患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儿科实施实时常规护理质控的53例危重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实时护理质控的53例危重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实时护理质控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的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危重患儿的护理管理中,实时护理质控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护理 护理 实时护理质控 儿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导航超声造影技术在小肝癌诊断当中的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所收治的临床疑似诊断为小肝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在常规超声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未发现病灶进行增强磁共振扫描提示存在小肝癌。对患者经过超声诊断仪配合超声造影和磁共振导航技术进行检验,超声造影选择采用低机械指数下进行灰阶超声造影,每次造影均经肘静脉团注1.5~2.4ml造影剂。结果本文所有的研究对象通过手术和活检证实为肝癌,存在有原发性肝癌92例,转移性肝癌8例。患者进行实时导航超声造影的时候,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图像融合,融合成功率为100%;患者的平均图像融合时间为(8.9±0.6)min;本文存在有55个病灶在门静脉期表现为等回声,通过超声造影联合磁共振进行实时导航成像检验,检验出98个病灶,2个病灶不能显示通过人工胸水后再次进行导航顺利检出;实时导航超声造影对于小肝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达到100%。结论在临床上通过实时导航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小肝癌的检出率,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实时导航超声造影 小肝癌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实时神经探测与常规暴露的手术效果,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医院肿瘤科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37例甲状腺手术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将在甲状腺手术中实施实时神经探测的8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采取常规暴露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RLN损伤率及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暂时性RLN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永久性RLN损伤率及及出血量虽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死亡病例1例;结论术中RLN监测在甲状腺手术中使RLN显露更加容易、确切,可帮助术者更好地辨认显露RLN,降低RLN损伤发生率及出血量,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实时神经探测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3D打印技术的出现,引发了制造业的一次重大改革,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其与生物技术的结合精确仿造出了满足人体不同需求的个性化产品,迅速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生物材料与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本文简单介绍了 3D打印技术及其发展,重点论述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阐述,希望让更多的人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物医学 3D打印技术有更清晰、直观的了解 。

  • 标签: 3 D 打印 生物医学 发展 应用
  • 简介:摘要: 3D 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但 3D 打印技术的不成熟、管理标准的不统一等诸多问题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本文就 3D 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探讨,希望未来在监管到位、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的情况下,该技术能对医疗卫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 标签: 3D 打印技术 医学领域 现状 前景
  • 简介:目的用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评价正常孕龄妇女分泌期子宫内膜的灌注情况,探讨其临床价值,为正确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对28例(内膜呈三线型者16例,内膜呈非三线型者12例)健康孕龄妇女于分泌期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类型,选用SonoVue作为造影剂,通过实时造影匹配成像(CnTI)技术超声造影,应用随机配置的造影剂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测量声学定量参数,对比分析2组子宫内膜及肌层的灌注情况,比较不同子宫内膜类型的内膜灌注特点。结果内膜为三线型者和内膜为非三线型者内膜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回声为三线型者峰值时间(TTP),明显较非三线型者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回声为三线型者峰值强度(PI)明显低于非三线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肌层达峰时间较内膜提前,而峰值强度均高于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回声类型结合超声造影内膜血流灌注特点,可为临床评价子宫内膜的微血管灌注情况提供更好的诊断线索,可以成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子宫内膜 超声检查 孕龄
  • 简介:背景:组织工程支架为组织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低温快速成型技术(LDM)是一种3D打印支架成型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可用于制备新型的多孔支架。目的:采用LDM制备新型3D打印PLCL/Col多孔复合支架。方法:采用新溶剂系统六氟异丙醇/1,4-二氧六环(HFIP/DIO)同时溶解天然材料I型胶原蛋白(Col)和合成材料左旋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CL),配置的溶液被LDM打印成PLCL/Col复合材料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支架形貌结构,红外光谱检测支架组分,并对其进行初步力学观测。结果:通过形态结构表征证实3D打印复合支架有规则的相互连通的一级大孔隙,并且在所打印的线条内还有微米级的次级孔隙。虽然所打印支架有收缩,但其孔径尺寸较大,孔隙率均在85%左右。通过红外光谱检测证实Col的存在,证实所打印支架为复合材料支架。初步的力学观测表明所打印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形变恢复能力。结论:所制备新型3D打印多孔PLCL/Col支架有良好的结构和力学性能,有用于组织缺损修复的潜能。

  • 标签: 3D打印 复合材料支架 组织工程 组织修复 低温快速成型技术
  • 简介:背景:对于胫骨骨折的畸形愈合,传统的截骨矫形术很难保证术中截骨的准确性。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畸形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需行截骨矫形的患者(观察组),利用CT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制作截骨导板和术前预演后,行胫骨畸形矫形术。同时随机选取10例采用传统截骨矫形术的病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5.5±24.1)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88.0±27.8)min,t=11.63,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4.5±1.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7.5±1.7)次,t=15.64,P〈0.05];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骨愈合及下肢力线恢复良好。结论结论:在胫骨畸形截骨矫形术中,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预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3D打印技术 胫骨 畸形 外科手术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实时神经探测与常规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肿瘤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在甲状腺手术中实施实时神经探测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44例采取常规暴露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低于常规暴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及出血量虽然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实时神经探测较常规暴露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对喉返神经进行实时肌电监测,达到对其快速识别和保护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实时神经探测常规暴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以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溶出度/释放度为评价指标,优化片芯处方和工艺。参照原研制剂,评价自制阿司匹林肠溶片实时释放度的相似性。采用优化的工艺制备自制片在不同pH的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相似。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处方工艺 溶出曲线
  • 简介: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3D 打印技术不断成熟,已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医疗领域也拥有广阔的前景, 3D 打印技术是目前医疗领域实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3D 打印 支具是利用 3D 打印技术 进行个性化定制的康复器具,为精准康复 提供有力支持,尤其在骨科、 康复科及矫形外科 中 极具应用价值 。 本文介绍了 3D 打印支具的概念与特点,综合阐述了 3D 打印支具在固定、康复、矫形等临床方向上的应用。

  • 标签: 3D 打印 支具 临床应用
  • 简介:背景: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近年来选用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已经达成共识,而对于跗骨窦小切口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目的:设计一种3D打印导航模板,探讨其在经皮置入螺钉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50例,其中单纯左侧损伤21例,单纯右侧损伤26例,双侧损伤3例(均只有一侧符合标准,左侧2例,右侧1例);男48例,女2例;年龄35-65岁,平均(48.2±8.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板组(A组)25例与非导板组(B组)25例,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手术效果(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AOF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3-9个月随访,平均(5.5±2.1)个月。两组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AOFAS评分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两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以达到螺钉的精准置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医师、患者术中辐射暴露剂量,是一种符合现代微创精准理念的手术方法。

  • 标签: 3D打印导航模板 跗骨窦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模型在复杂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选择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X线进行手术设计,观察组采用3D打印个体化模型进行手术设计,两组都给予微创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钉道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vs.25.6%,P〈0.05).术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7.4%vs.74.4%,P〈0.05).结论3D打印个体化模型应用于复杂踝关节骨折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治疗,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3D打印 个体化模型 复杂踝关节骨折 手术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维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胎儿外耳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产前诊断的16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妊娠,先实时二维超声检查,再进行三维超声检查,观察外耳廓显示情况与畸形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原因,计算二维超声联合实时三维检查耳廓畸形的准确率。结果163例产妇中,联合检查时成功显示胎儿外耳廓311个,显示成功率为95.40%(311/326),其中有2例为双侧耳廓畸形,3例单侧耳廓畸形,3例双侧外耳廓有赘生物,1例单侧无耳畸形。无法显示的原因主要为孕妇羊水较少,羊水指数50-90mm,胎儿耳廓覆盖于子宫内壁,缺少羊水衬托,或因胎盘遮盖,而无法清晰显现。经二维超声联合三维检查耳廓畸形的准确率为77.78%(7/9)。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实时三维检查可弥补各自不足,提高胎儿外廓耳的检出率。

  • 标签: 胎儿外耳廓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中运用实时pcr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到2018年6月就诊的184名hpv高危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检验(HCⅡ)和实时pcr检验,然后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pcr检验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检验(HCⅡ)对CIN-HP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63%和87.50%,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于慢性宫颈炎或鳞状上皮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则依次为60.00%和3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检验与HCⅡ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74%、63.04%,差异显著p<0.05,总符合率为81.25%。CINⅡ期和CINⅢ期的宫颈病变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而且实时pcr检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比HCⅡ更好。结论对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诊断,实时pcr检验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检验均可收获理想的效果,但是实时pcr检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更胜一筹。

  • 标签: 实时pcr检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第二代杂交捕获检验
  • 简介:背景:锁骨骨折的微创化手术治疗方式可采用克氏针辅助复位接骨板内固定,但对于粉碎性骨折难以达到良好复位,由于体外塑形很难达到满意程度,闭合接骨板插入及螺钉固定有时会存在一定风险,如何微创化操作的同时实现接骨板的准确塑形和安全固定是目前较受关注的问题。目的:运用3D打印技术实现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微创化。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对12例单侧锁骨骨折患者行接骨板内固定术,所有骨折锁骨仅显露表面而不剥离锁骨床,对于粉碎性锁骨骨折采用三段小切口,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操作以保护锁骨血运,3D打印健侧锁骨镜像模型及骨折模型,在两个模型距离胸锁关节1cm、3cm、5cm处做横截面测量长短轴,并进行双侧对照,偏差〈10%再进行镜像模型手术预演,在镜像模型表面描绘出骨折线并进行接骨板预弯、钻孔、固定等实际操作,记录每个螺钉的长度和位置,术中调节钻头伸出套筒的长度为模型相应钉道记录的螺钉长度,以防止钻入过深而损伤锁骨下血管,从而实现尽可能少的组织剥离和最优化的固定。结果:将锁骨胸骨端左右侧3个层面的长短轴数据汇总,成对样本共6组,成对样本的相关系数均〉0.78,成对样本中PC1、PC3、PC5的LL-RL及LS-RS组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左右两侧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采用微创操作固定,未出现血管损伤情况,术后复查X线显示内固定良好,螺钉长度合适,使用的接骨板及螺钉与术前预演一致。结论:通过3D打印健侧锁骨镜像模型与骨折模型,在无骨折区测量对比,对于偏差〈10%的病例,在镜像模型上进行手术演练,获得预弯的接骨板与螺钉长度数据,可以直接用于实际手术中,从而实现MIPPO操作的目的。

  • 标签: 3D打印 锁骨骨折 接骨板内固定 预弯
  • 简介:背景:目前3D打印技术为最先进的一种工业制造技术,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外科导板主要由树脂制成,其精准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但临床关于金属所制种植外科导板应用价值的报道研究较少。目的:探讨3D打印复合型种植导板在游离端牙缺失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4例游离端牙缺失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分别采用传统种植导板和3D打印复合型种植导板进行种植修复,修复后3-6个月进行牙冠修复,牙冠修复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对比两组种植体尖部与颈部偏离值(包括垂直向、颊舌向、近远中向);牙冠修复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成功率、咀嚼率;牙冠修复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与结论:(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咀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8.7%,95.6%;97.4%,97.1%,P〉0.05);(2)研究组种植体尖部垂直向、颊舌向、近远中向偏离值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种植体颈部垂直向、颊舌向偏离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种植体颈部近远中向偏离值小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4%,91%,P〉0.05);(4)结果表明,采用3D打印复合型种植导板在游离端牙缺失种植修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在保证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基础上减小种植体偏移。

  • 标签: 牙种植 牙种植体 咀嚼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口腔材料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价值的对照。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我院确诊的肺结核疾病的患者 35 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检测,对照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肺结核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检测,统计学意义存在( P < 0.05 )。 结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示出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数量变化情况,能够对病情起到监控作用,值得在临床。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肺结核 痰标本
  • 简介:目的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及彩色脉搏波成像技术分析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纵向及环向血管壁硬度,比较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壁硬度差异,探讨2种技术在高血压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至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分级分为1、2、3级高血压组3组各40例.另选取同期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无高血压病史的健康志愿者4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获得所有研究对象颈总动脉前壁及后壁的弹性模量值(Mean、Max、Min),得到颈动脉的纵向血管壁硬度;应用彩色脉搏波成像技术获得所有研究对象颈总动脉壁的脉搏波速度,包括收缩期开始时的脉搏波速度(PWVBS)、收缩期结束时的脉搏波速度(PWVES),得到颈动脉的环向血管壁硬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级别高血压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颈总动脉壁硬度值(Mean、Max、Min、PWVBS、PWVES),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一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壁硬度值(Mean、Max、Min、PWVBS、PWVES)与高血压级数的相关性.结果颈总动脉(前壁及后壁)的弹性模量值(Mean、Max、Min)均为高血压3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1级组〉健康对照组,且任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总动脉(前壁及后壁)的弹性模量值(Mean、Max、Min)与高血压级数均有相关性(r=0.817、0.767、0.796,P均〈0.05).随着高血压级数的增高,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前壁及后壁)的弹性模量值(Mean、Max、Min)呈增高趋势.颈总动脉脉搏波速度(PWVBS、PWVES)均为高血压3组〉高血压2组〉高血压1组〉健康对照组,且任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脉搏波速�

  • 标签: 弹性成像技术 彩色脉搏波成像技术 高血压 颈总动脉
  • 简介:背景:既往的手术技术和方法在重度髋臼骨缺损的解剖重建和精确匹配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目的:报道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病例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关节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应用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的11例患者,收集一般资料、术中信息、影像学资料、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等,评估该项技术的早期临床疗效。结果:术前双下肢长度差(limb-lengthdiscrepancy,LLD)为16~92mm,平均(36.1±22.6)mm;术后LLD为1~21mm,平均(7.7±6.6)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LLD为0~18mm,平均(7.0±5.7)mm。术前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hipcenterofrotation,HCOR)上移距离为24~92mm,平均(51.0±19.3)mm,术后HCOR上移距离为6~40mm,平均(22.6±10.4)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HCOR上移距离为6~41mm,平均(22.8±10.2)mm。术后随访期间骨盆X线片示,加强块和髋臼臼杯与其接触骨面之间无放射性透光线和假体松动。术后6个月随访时CT扫描示,加强块与髋臼周围骨组织结合紧密、牢固固定,有良好的骨长入,匹配率为92.3%±2.5%。HHS功能评分:术前26~71分,平均(44.0±14.9)分,末次随访时68~97分,平均(84.3±9.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期间未见髋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再翻修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个性化3D打印多孔钛合金加强块重建重度髋臼骨缺损的手术操作简便,加强块与缺损骨面和臼杯匹配良好,术后LLD和HCOR均恢复到满意,HHS评分末次随访时改善明显,早期随访临床疗效好。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再手术 钛合金 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