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下,军事文化传播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就新时期军事文化传播的途径、媒介与特征展开探究,其中,军事文化的传播途径,主要论述了一系列非战争途径,而军事文化的传播媒介,则主要介绍了各种网络传播媒介,并进一步分析了军事文化在传播方向与传播内容上的相关特征,以期为军事文化在新时期的有效传播,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军事文化 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 传播特征
  • 简介:摘要:艺术媒介在精神科团体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在促进情感表达方面。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艺术媒介如绘画、音乐等形式,如何有效地促进精神科团体治疗中患者的情感表达,提升治疗效果。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艺术媒介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在情感沟通、情感释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艺术媒介在精神科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丰富价值,可为促进患者情感表达提供创新性的方法。

  • 标签: 艺术媒介 情感表达 精神科团体治疗 绘画 音乐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亦得以良好发展,而其中血液安全问题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好坏,外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血站在受到新媒介环境的影响下,其宣传工作变得愈发重要,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血站形象,是每位血站工作者的职责。本文简要分析了血站在新媒介环境下其宣传工作的现状,针对现状旨在探究其应对策略。

  • 标签: 新媒介环境 血站 宣传工作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掌握汉台区疟疾传播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和密度情况,为消除疟疾及消除后继续巩固成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2019年6-10月在汉台区选择3个自然村进行疟疾传播媒介按蚊调查。采用室内、外灯诱法开展传播媒介种群数量监测和室外通宵人帐诱捕法进行密度监测,对捕获的按蚊进 行形态学鉴定。结果  按蚊种群调查:2017-2019年7月连续3年在监测点的室内外通宵灯诱法捕获按蚊88只,平均密度  2.44(只/灯•夜),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形态学鉴定没有发现其他按蚊。媒介按蚊密度调查:2017-2019年6-10月连续3年在监测点室外通宵人帐诱捕法捕获中华按蚊86只,平均密度为0.24(只/帐•小时)。按蚊捕获数量最多的月份为6-9月,分别为19、27、31、9只;平均密度分别为  0.26、0.38、0.43、0.13 (只/帐.小时);10月捕获0只。按蚊活跃最高峰时间段为20:00-1:00。结论 辖区有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存在,活动高峰在6月至9月上旬之间;前半夜为活动高峰期,在室外活动时间多于室内。因此仍要继续加强 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患者并有效处置,巩固消除疟疾项目成果。

  • 标签: 疟疾 按蚊 调查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医患关系紧张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新媒体“虚拟化”“碎片化”“随性化”的传播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助推器”。媒介素养是指个体获取、分析、评价、传播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的养成也是塑造个体媒介形象、改善医患关系、维持医疗体系正常运转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关医患双方媒介素养、医患行为的文献报道多为理论探讨或模型研究,或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分析,少有针对某一特定地域的调查研究。

  • 标签: 新媒体环境 医患双方媒介素养 医患行为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加强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医学生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同时增强我校医学生弘扬奉献、友爱、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我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结果通过问卷调查的分析,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途径认识的现状,以及对志愿身份的认同及媒介动员的认识度和理解的数据,分析和总结出致使大学生缺乏志愿服务精神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志愿精神的传播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后期活动作为基础和指导方向。结论此次活动旨在探索出新途径来强化我们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能理解、认同我们的志愿身份,从而大力弘扬当代优秀青年大学生风貌。由此可见,作为当代的医学生我们不仅需要扎实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我们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几年,关于肺结核的空间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相关理论与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肺结核不仅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水平,而且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研究肺结核的空间格局和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肺结核的在空间上的变化及传播机制,为肺结核在环境上的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的指导。本次研究在综合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肺结核空间格局及其生态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本文首先阐述了肺结核的相关背景知识及流行现状,其次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肺结核空间格局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成果中与肺结核有关的生态学影响因素。

  • 标签: 肺结核 生态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微生态疗法指的是通过采用微生态制剂,帮助生理性有益菌进行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发育,降低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重新建立微生态平衡,防治疾病。微生态制剂的主体主要包括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例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以及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可用于防治新生儿疾病,例如早产儿喂养困难、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以及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治疗等。

  • 标签: 医师在线 国内儿科 微生态制剂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方法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儿科,可治疗多种疾病,维持内环境稳定,控制菌群失调。结论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治疗学 儿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干预方法,以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了4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添加了益生菌和益生元。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微生态指标、炎症指标和临床预后情况,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微生态指标、炎症指标和临床预后情况无显著差异。然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肠道微生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属等有益菌的增加和条件致病菌的减少。此外,实验组患者炎症指标明显降低。这些发现表明针对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重症患者 肠道微生态 失衡 干预
  • 简介:当1938~1939年巴甫洛夫斯基创立人类虫媒病自然疫源学时,景观流行病学已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医学实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景观流行病学的进步。本文简述景观生态学与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关系。

  • 标签: 自然疫源地 景观生态学 病原体 医学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微生态制剂应用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 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 4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腹泻、腹痛缓解时间等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微生态制剂应用的整体效果较好,各症状恢复速度快,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蒙脱石散 微生态制剂 小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为,使用中药调节慢性肝病肠道生态的医学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文章选取的数据来源为,选取时间节点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两年中,因患有乙型肝炎的100名病人,使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医治组,每组的人数为50人,将传统的医治方式应用于对照组的病人,使用传统的医治方式并配合使用“扶正祛邪”法之地五养肝加味方应用为医治组的病人,而后对两组病人的医治成效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不同的病人实施相应的医治以后,呈现出对照组的病人在显效有为9人,有效为31名病人,无效为10名病人,80.0%为总体有效率;而医治组的病人的显效有为13人,有效为33名病人,无效为4名病人,90.0%为总体有效率。结论使用中药调节慢性肝病肠道生态,其取得的医学实践成果较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中药药调节 慢性肝病 肠道生态
  • 简介:摘要:随着皮肤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皮肤真菌感染引起了医学界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皮肤上的微生态环境对维持皮肤的健康至关重要,而皮肤真菌的微生态失衡可能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皮肤真菌微生态与疾病相关性进行初步探索,发现在某些皮肤疾病如癣菌病和足癣等病例中,皮肤真菌微生态的改变与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这种相关性有助于发展更有效的皮肤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皮肤真菌 微生态 疾病相关性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人乳头瘤病毒( HPV ) 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1月收治的 92 例宫颈炎患者的 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HPV感染情况分为 HPV阳性组 46 例, HPV阴性组 46 例,再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 46 例健康人作 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阴道微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 HPV阳性组 、 HPV 阴性组和对照组 阴道乳酸杆菌异常率 分别为 84.78% ( 39/46 )、 58.70% ( 27/46 )、 6.52% ( 3/46 ), HPV 阳性组 阴道乳酸杆菌异常率 明显高于 HPV 阴性组和对照组,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 05)。 HPV 阳性组、 HPV 阴性组和对照组微生态失调率分别为 76.09% ( 35/46 )、 54.35% ( 25/46 )、 23.91% ( 11/46 ), HPV 阳性组微生态失调率明显高于 HPV 阴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HPV 感染与 阴道微生态有着密切相关 ,阴道微生态平衡改变,可以导致 HPV 感染的风险。

  • 标签: HPV 感染 宫颈炎 阴道微生态 乳酸杆菌
  • 作者: 吴俊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9-22
  • 出处:《医师在线》 2020年第19期
  • 机构: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人民政府 , 山东 寿光 262735 摘 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隐藏在经济形势后面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是处于脆弱的边缘,一些隐藏着的生态问题正在逐渐显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林业工程的建设不可急于一时,而是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建设,人们要认真、仔细地研究林业工程的相关因素,努力实现其生态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感染轮状病毒后发生腹泻的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患儿给予微生态制剂+思密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思密达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发生轮状病毒腹泻后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片联合思密达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轮状病毒 腹泻 小儿 思密达 微生态制剂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诸多影响,从而对畜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制约,因此在积极推进养殖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生态养殖也就成为实现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本文对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养殖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 标签: 生态养殖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