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测量下颌间宽与颧弓深度、颧弓长度及下颌厚度,并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在活体上通过测量下颌间宽来推算颧弓深度、颧弓长度及下颌厚度,为临床行颜面美容、外伤矫治及复合体的制作提供相关资料。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颜面骨正常的成人女性尸体50具。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下颌间宽、颧弓深度与长度、下颌厚度。结果颧弓深度、颧弓长度、下颌厚度与下颌间宽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颧弓深度r=0.688(P=0.0001);颧弓长度r=0.662(P=0.0001),下颌厚度r=0.989(P=0.0001),颧弓深度长度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临床采用下颌间宽来推算颧弓深度、颧弓长度及下颌厚度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女性 下颌角间宽 颧弓深度 颧弓长度 下颌角厚度 面颅骨
  • 简介:目的通过肌电图检测,观察下颌截骨整形术对咬肌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选取下颌截骨整形术患者18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行咬肌肌电图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咬肌肌力下降明显(P<0.05);术后1年时咬肌肌力基本恢复,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颌截骨整形术后1年患者的咬肌功能基本恢复。

  • 标签: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 咬肌 肌电分析
  • 简介:下颌骨肿瘤切除作为破坏性手术可造成下颌骨缺损。过去采用非血管化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的方法予以修复,因无自身血运,抗感染力差,植骨块吸收明显,修复效果不尽人意,给患者带来面部的畸形和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致颌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有了重大突破。我院口腔科为1例右下颌骨巨大型粘液瘤患者采用右侧下颌骨大部分截除,用血管化腓骨肌瓣移植修复颌骨肿瘤术后缺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腓骨肌瓣 术后缺损 下颌骨肿瘤 血管化 移植修复 患者
  • 简介:断指再植中,血管必须在无张力下进行吻合,才能保证再植手术的成功。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6年4月,采用患肢腕掌静脉移植修复断指再植中指动静脉缺损83例97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断指再植 腕掌侧 静脉移植 再植手术 静脉缺损 移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以偏身投掷症为表现的急性脑梗塞的病例报道,并结合相关报道,分析偏身投掷症的发病机制、病变部位及治疗。方法报道了本院诊治的1例病例,并检索相关报道,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脑梗塞病例,急性期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右侧肢体反复投掷样运动,经脑梗塞常规治疗及普萘洛尔10mg口服后投掷样运动消失,结合相关报道及文献,考虑病变部位为基底神经节尾状核、壳核、纹状体等部位。结论急性脑梗塞可出现病变偏身投掷症,当安定类药物不能控制症状时,可以尝试选用普萘洛尔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偏侧投掷症普萘洛尔
  • 简介:目的报道第2足趾近趾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重建近指间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于2001年9月~2004年1月,根据近指间关节的损伤情况,设计应用第2足趾近趾间关节符合组织移植重建近指间关节.结果临床应用15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后经6~28个月的随访,全部成活,无关节疼痛,患者对手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多次经X光片复查未见关节退形性变的征象.结论该方法是重建手部小关节损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第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 指间关节重建 手损伤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双指固有神经陈旧性损伤的方法。方法自2000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40例陈旧性双指固有神经损伤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15例,行双神经桥接端缝合;B组13例,行单神经桥接端缝合:C组12例.行神经桥接断端缝合。结果术后随访6。8个月,A组患者伤指麻木、疼痛完全消失,指腹饱满、弹性佳。感觉测定为S4-S4+级,两点分辨觉为5.0-6.0mm;B组患者伤指感觉恢复不同步,且缝合感觉明显,感觉测定为S1-S3级.两点分辨觉为7.0~7.6mm;C组患者伤指感觉测定为S3~S3+级,指腹为SI级甚至盲区,两点分辨觉为7.5~8.5mm。结论移植神经、双端神经缝合对于二期修复双指固有神经损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神经端侧吻合 修复 指固有神经
  • 简介:背景:股骨干合并同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损伤,漏诊率高,尚无统一标准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接骨板系统治疗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17-60岁,平均(36.2±10.7)岁;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4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例(GustiloⅡ型1例,Ⅲ型1例)。入院后即刻确诊股骨近端骨折13例,延迟诊断3例,延迟时间为5-6d。全部病例均采用接骨板系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重建锁定接骨板或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为135-231min,平均(179.7±26.3)min;术中出血量为430-575ml,平均(497.8±40.1)ml。除1例失随访外,其余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30个月,平均(16.2±6.1)个月。14例股骨近端骨折于术后3-6个月获得骨折愈合,平均(4.2±0.9)个月;1例股骨颈骨折术后9个月仍未愈合,行股骨转子间外翻截骨后5个月愈合。14例股骨干骨折于术后3-7个月获得骨折愈合,平均(5.1±1.1)个月;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9个月骨折仍未愈合,经再次手术内固定并植骨后4个月愈合。末次随访的Friedman-Wyman功能评分:优9例,良5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股骨颈内翻畸形1例,股骨颈骨不连1例,股骨干骨不连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结论: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和延迟诊断率较高,且治疗复杂。应用接骨板系统治疗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股骨近端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 重建锁定接骨板 空心钉
  • 简介:患者,28岁,末次月经2012年1月28日,孕1产0,曾于2009年行双输卵管切除术。于2012年3月16日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门诊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侧宫处厚壁一无回声区,约2.02cm×1.95cm,周边可见半环形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峰值约20.4cm/s,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0.50(图1,2),考虑宫妊娠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同时,宫腔少量积液,子宫直肠窝少量积液,双卵巢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彩色血流信号 输卵管切除术 阻力指数 宫角妊娠 超声检查 血流峰值
  • 简介:摘要目的简要总结我科近三年来一期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包括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处理、术前康复锻炼及其教育、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术后及出院后康复锻炼等围手术期管理的临床经验.方法严格按照手术适应症、禁忌症选择患者,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两,老年性骨性关节炎和创伤性骨关节炎各2例,积极术前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处理后,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行一期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次序为先膝后髋,分别采用HSS标准和Harris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积极康复锻炼及其教育.结果手术均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顺利完成,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近期X线评估及临床评估较满意.X线评估较临床评估更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术后并发症并没有明显增加.术后膝、髋关节康复锻炼需要协调进行,比单关节置换困难.结论一期膝、髋关节置换术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一次手术解决患者膝、髋关节的病患、住院时间短、手术及住院费用低等优点.但是一期双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要求高,出血量大,对患者的创伤大,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康复过程艰苦漫长,需协调进行,应予高度重视.关键词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一期手术并发症康复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26-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颗粒骨及结构骨植骨技术进行人工髋关节股骨假体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颗粒骨或/和结构骨植骨技术对16例人工髋关节股骨假体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7分提高到术后82.6分,术后优良率为达87.5%;9例患者无假体松动及下沉;余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假体下沉,下沉的高度低于0.5~1cm;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的症状,无需再次翻修术。结论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成功地重建股骨近端的骨结构是人工髋关节股骨骨假体翻修的关键。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颗粒骨 结构骨 翻修术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经腋窝单孔甲状腺手术和内镜下双乳晕腋窝路径甲状腺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内镜下经腋窝单孔甲状腺手术(TASPET组)和40例内镜下双乳晕腋窝路径甲状腺手术(BBIAA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分离皮瓣面积、术后1d的引流量、术后1d的视觉可视化评分量表(VAS评分)、术后1d的CRP水平、体温、住院天数等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BIAA组患者为2.6%(1/38),TASPET组为16.2%(6/37),显著低于TASPET组(χ^2=4.088,P〈0.05)。结论内镜下双乳晕腋窝路径甲状腺手术手术更为简单、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  嵌甲症,是指正常的指甲长入正常的皮肤组织内,是一种常见的甲病,好发于足部(呣)趾,女性好发,与其长期穿高跟或尖足鞋有关.嵌甲症造成疼痛,也导致了甲沟炎的发生,以往多采用拨甲,极易复发.我院自2000年6月~2002年6月,运用甲根、甲床切除,甲襞推进,重建甲沟,治疗嵌甲症36例,效果满意,无复发,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例报告 侧甲 切除侧
  • 简介: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对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影响较严重,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1/2腓骨长肌肌腱作为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已运用于临床,但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取自体1/2腓骨长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106例,行关节镜下取自体1/2腓骨长肌重建前交叉韧带。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包括AnteriorDrawer试验、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的客观指标检查,并应用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对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进行主观评估。结果与结论:(1)术后所有患者AnteriorDrawer试验、Lachman试验、Pivot-shift试验均为阴性;(2)在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方面,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与术后6个月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与术后12个月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综上,自体1/2腓骨长肌肌腱是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可选择的良好移植物,关节镜下取自体1/2腓骨长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恢复快且功能良好,是一种创伤小、简便易行、效果肯定的修复方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腓骨 关节镜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腓骨长肌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2016年06月至2018年06月,选取94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进行研究,依循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麻醉阻滞效果更好,疼痛症状更轻,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手术 硬膜外麻醉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阻滞时间 疼痛评分
  • 简介:患者男,22岁,不慎被浓度约为800g/L、温度约20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伤.用清水简单冲洗后,在当地医院输液6500ml,伤后5h转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37℃,脉搏118次/min,呼吸23次/min,意识清楚,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除右面部、右头顶、胸、腹等少数区域未烧伤外,其余部位均为Ⅲ度烧伤,双上、下肢及左臀部脂肪稍厚部位出现脂肪暴裂.诊断:Ⅲ度碱烧伤,总面积80%TBSA.

  • 标签: 同卵孪生子 皮肤移植 深度烧伤 碱烧伤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多年以来,在我国口腔医学界一直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仅仅在我国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都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无数人民口腔健康的一个高发疾病。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中,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无疑是一个十分普遍且高发的疾病表现。对此,笔者将在本篇文章中,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与解读,从而归纳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改善意见和提高建议,推动我国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锚固术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固定方式的下颌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选择下颌骨折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螺旋CT扫描及相关软件,建立下颌骨折内固定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MSC.Marc软件对模型进行应力分析.结果张力带固定时应力集中分布于钛板中部.而双列小型板固定时最大应力位于上缘钛板中部。张力带固定时骨折断端的最大相对位移大于双列小型板固定。在健侧后牙咬糌和前牙咬黯情况下,张力带固定的安全咬黯力范围分别在102.7N和40.3N以下。结论下颌骨折时.双列小型板固定的稳定性优于张力带固定。选取适当的咬胎方式.张力带固定也可以达到下颌骨骨折固定的安全范围。

  • 标签: 下颌角骨折 三维有限元分析 张力带固定 双列小型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进行相关研究。方法 以我院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收治的 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 2组,参照组 13例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研讨组 14例患者采取股骨粗隆部重建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并进行手术方法相关性研究。结果 研讨组术后并发症与骨折愈合时间与参照组数据相近, P> 0.05,对比结果不符合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与股骨粗隆部重建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均安全有效。只是高龄且骨质疏松患者可选择后者,而年纪较轻、骨质疏松症状较轻微的患者可选择前者。

  • 标签: 老年 同侧股骨粗隆间 股骨颈骨折 手术方法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