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几乎完全取代自体骨髓移植,在白血病的自体移植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国内已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探讨[2,3],但所用分离机多为连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有关间断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冻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资料甚少.笔者自2001年7月~2002年8月应用间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进行9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冻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间断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 采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 治疗 实体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离分离成分血与传统方法应用情况。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本院全血50袋,收集时间均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分离成分血和传统方法(虹吸法、分浆夹法)分离成分血,比较上述各分离方式的分离速度、需再次开展离心占比以及信息保存方式等。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的分离速度明显较虹吸法和分浆夹法快,其需再次开展离心占比明显低于传统方法,P<0.05,此外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信息均为直接联网保存,无需开展人工扫入操作。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离分离成分血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传统方法 成分血 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影响致病菌分离率与分离时限的因素,为食源性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方法收集湖南省自2015年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相关资料,依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和国家标准方法,对致病菌分离培养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监测病例定义3个因素,分别取各项调整前、后500份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各因素对致病菌分离率及分离时限的影响。结果致病菌分离培养机构调整后,致病菌分离率与调整前比较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分离时限及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改变前、后,致病菌分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提高精准监测病例定义,可缩短致病菌分离时限,提高致病菌分离率。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致病菌分离率 分离时限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本地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从而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方法对2014年在我辖区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五苗基础接种接种率进行分析。结果流动儿童五苗的接种率低于常住儿童。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计划免疫工作,健全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积极改进计划免疫的服务方式,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的建设,提高计划免疫的服务质量,加大针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宣传力度。

  • 标签: 预防接种 流动儿童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儿童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流动儿童由于客观原因而更加容易感染疾病,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发出重视对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已达到90%以上,但在人口和岗位流动愈加频繁的社会背景下,仍需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防止出现新的免疫规划薄弱区域及人群。本文主要针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管理 免疫接种 探讨
  • 简介:[摘 要]目的 通过对常规锐器盒进行改良与创新,减少锐器伤的发生,降低医务人员的操作风险和职业暴露。方法 在常规锐器盒的基础上,外壳顶壁上设开口,外壳内设分离装置,外壳侧壁上设感应装置,通过感应装置检测针头,控制分离装置启动。结果 待分离针头从开口进入感应分离装置系统,感应装置检测到针头,对针头进行分离,避免针头与手直接接触,减少针刺伤发生。结论 该锐器盒缩短锐器处理时间,降低锐器伤发生和职业暴露的概率,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 标签: []锐器盒 锐器伤 职业暴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产妇分娩后,受产妇自身或者新生儿等方面影响,需实行母婴分离,这对于产妇身心来说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产妇极易有抑郁、焦虑等情绪波动产生,不愿意配合医护工作,对其预后影响较大。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着母婴分离模式下产妇护理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分析,期望可以为今后相关临床专家及学者对此类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 标签: 产妇 母婴分离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地黄(Rehmanniaglutinosa)中寡糖的提取分离工艺.方法建立水苏糖的HPLC测定法;以水苏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地黄水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对水提物进一步用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纯化,再进行活性炭柱层析,以不同浓度梯度乙醇洗脱,分得寡糖的不同部位.结果地黄水提取的最佳工艺为A2B3C2,即溶剂(水)体积10倍,提取3次,每次提取1h.水提物经活性炭柱层析得到4个部位,部位Ⅰ~Ⅳ,其中部位Ⅱ及部位Ⅲ中水苏糖的含量分别为20.99%及60.51%.结论地黄水提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A2B3C2,活性炭柱层析可以较好地将地黄中寡糖进行分离,其中水苏糖的HPLC测定法简便、稳定、可靠.

  • 标签: 地黄 部位 HPLC测定 水提物 提取分离 柱层析
  • 简介:肝细胞移植在治疗急性肝衰竭和遗传代谢性肝病等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肝细胞分离技术仍不完善,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提高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保留细胞功能。文章就肝细胞基本的分离方式及主要实验物种的相关分离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移植 细胞分离
  • 简介:摘要:下胫腓联合是一种特殊的关节,常存在于踝关节骨折中。对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式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传统螺钉固定和新型弹性固定间的讨论。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对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和治疗展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动妇女孕期保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87例孕期流动女性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参与孕期保健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孕检次数为(3.2±1.2)次,平均孕检率较低,其中139例患者从未参加过孕检,占比35.9%,121例患者认为孕检没有必要。占比31.3%。对参加孕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发现,年龄在26~30岁患者,参与孕检的比率较高,从文化程度上来看,文化程度越高,参加孕检的比例越高,有工作的患者参加孕检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工作的患者(P<0.05),家庭收入高的患者,参加孕检的比例高于家庭收入低的患者。结论目前,流动妇女孕期保健情况仍不容乐观,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及家庭收入情况是影响流动妇女参加孕检的因素。

  • 标签: 流动妇女 孕期保健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农村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个预防接种门诊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农村流动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对其预防接种在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关流程及措施。

  • 标签: 农村流动儿童 预防接种 管理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以及管理的对策,本次研究主要选取的是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居住于本辖区内的一百五十名流动儿童,结果显示一岁以下的儿童所占比例达到47.4%,2-4岁之间的儿童所占比例达到了32.1%,5-6岁之间的儿童所占比例达到了13.2%,7岁以上的儿童所占比例达到了7.3%;脊髓灰质炎接种率达到了90.2%,麻疹接种率达到了94.6%,乙肝接种率达到了93.4%,卡介苗接种率达到了96.1%,百白破接种率达到了92.6%,五苗覆盖率达到了90.2%,建证率达到了89.2%。最终得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覆盖率、建卡率是比较低的,所以流动儿童成为了传染病多发、爆发率比较高的高危人群,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法规,制定出完善的免疫服务体系,对于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逐渐提高。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血浆分离血液灌流与未经血浆分离器灌流在内科黄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 2015年 9月 -2016年 10月收治的 74例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未经血浆分离器灌流治疗,即综合治疗)与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经血浆分离血液灌流治疗) 2组,对比 2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内科黄疸患者,经血浆分离血液灌流治疗有助于快速去除胆汁酸以及胆红素等有毒物质,缓解肝内炎症,进而能够减少肝细胞受损,避免有毒物质聚集于体内,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经血浆分离血液灌流 内科 黄疸
  • 简介:目的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成人骨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growthfactorreceptor,NGFR)阳性细胞,获得同质性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骨髓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cells,MNCs).对MNCs进行常规贴壁培养或应用磁分离技术分离NGFR+细胞.分别检测NGFR+细胞和常规贴壁培养所获BMSCs体外扩增和集落形成能力,分析其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并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结果免疫磁珠分离获得NGFR+细胞的纯度为(90.4±4.7)%,NGFR+细胞较贴壁培养获得BMSCs具备更强增殖能力和成骨及成脂肪分化潜能.结论利用免疫磁珠分离骨髓NGFR+细胞可以获得同质性原始BMSCs.

  • 标签: 基质干细胞 骨髓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分离和提纯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由于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治疗造成的母婴分离对妊娠产妇带来的心理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我院选取2013年1月-12期间诊治的200例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将其随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各为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1天、7天和6周)的抑郁发生率及焦虑状态,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7天内两组患者的内分泌指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证实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对母婴产妇的心理应激会产生有效的影响。结论通过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使产妇的心理应激反应减轻。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护理干预,应对早产儿及文化程度较低的产妇特别引起关注。

  • 标签: 母婴分离 护理干预 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73-01
  • 简介:摘要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制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提取技术决定着成药的质量。中药中含有种类丰富的有效成分,而不同的有效成分有其独特的理化性质,所以在提取不同的有效成分时,既要考虑到提取工艺的特点,又要考虑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尽量选择一种能够保证其生理活性和理化性质不变,而又有很高提取率的提取工艺,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提取分离新技术在中药制造行业的推广和使用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从而实现中药行业的现代化和持续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

  • 标签: 中药有效成分 分离 新技术
  • 简介:如何有效进行复杂腹壁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困扰腹壁外科医师的一个难题,传统的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虽然能够通过自体组织推进实现腹壁缺损的功能性修复,但其广泛皮瓣分离所导致的切口并发症是其重要不足。而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由于可保护腹壁穿支血管,因此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作为一种自体组织修复的重要手段,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必将在腹壁缺损修复重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内窥镜 腹壁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