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体重的预测方法,对比不同预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根据实际临床经验及有效资料总结归纳出不同的胎儿体重预测方法,将其优势与不足之处确定出来。结果超声诊断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更加精确,但所需成本较多;宫剖预测方法无需成本,但其胎儿体重预测结果的精确度较低。结论在临床胎儿体重预测工作中,医院需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预测方法。

  • 标签: 胎儿 体重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同输液量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于我院行脑外伤止血手术的患者6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在有效止血后以10-12ml/(kg?h)的速度进行静脉输液,实验组则以3-5ml/(kg?h)的速度进行静脉输液。观察两组在不同时间段氧代谢指标水平。结果手术结束后,对照组动静脉氧含量差(arteriovenousoxygencontentdifference,Ca-vO2)、脑氧摄取率(Cerebralextractionofoxygen,CEO2)等氧代谢指标水平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输液量进行控制可有效促进脑氧供需平衡。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不同输液量 脑氧供需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阴道分泌物中fFN与早产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妊娠28-36+6周并诊断为先兆早产的孕妇(研究组)和42例同期且孕龄相仿的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宫颈阴道分泌物,使用ELISA法测定fFN。结果(1)先兆早产组的fFN的含量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5;妊娠结局早产组的fFN的含量高于足月产组,P<0.05。(2)fFN预测早产及一周内分娩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结论fFN与早产有关,可作为预测早产及一周内分娩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早产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及任职资格的预测研究。方法:使用德尔菲的技术进行两轮的函询预测社区的护理的工作内容以及任职的资格。结果:根据研究发现,社区的护理的工作内容分别为社区康复,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疾病护理,管理。社区的护士大多是在护理专业毕业的大专或者中专的毕业生,在获得任职资格上岗前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的医院的临床的工作经验。其中轮转的科室包括外科,急诊科,内科,儿科,妇产科。并且需要经过社区的护理的培训和考核。结论:应该明确社区的护士的工作内容,规范社区的护理的任职的资格,从而促进社区的护理的发展。

  • 标签: 社区护士 工作内容 任职资格
  • 简介:2016是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一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算法分析可穿戴设备数据等新兴技术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而这一蓬勃发展的趋势在2017年来势将会更加凶猛。

  • 标签: 医疗技术 期待 预测 虚拟现实
  • 简介:摘要冠心病(CH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研究预测,到2020年心血管疾病可能成为全世界第一死因的疾病。其中心肌梗死、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CHD高危患者中占绝大多数。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高HCY的干预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措施。特别是对CHD的高危、极高危人群血HCY水平的积极干预,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其CHD的发病风险。本文拟从HCY和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及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40例躁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护士观察量表中的激惹因子项目对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预测,同时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于激惹性增高的躁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可能性较大,经过整理护理干预,患者的激惹性降低,在整理护理干预前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能够及时的发现一些可能存在攻击行为的患者,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保证临床的有效护理。

  • 标签: 躁狂症患者 攻击行为预测 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QRS时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QRS时限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QRS时限≤100ms,观察组QRS时限>100ms。观察比较两组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心功能Killip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RS时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预测预后的价值非常显著,即能将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效反映出来,还能预测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休克、死亡等,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QRS时限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预测预后 价值
  • 简介:目的了解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下急性胰腺炎(AP)局部并发症的转归,探讨CT检查预测局部并发症转归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163例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及84例急性坏死性积聚(ANC)患者的病历资料。28例APFC和41例ANC分别进展为胰腺假性囊肿(PP)和包裹性坏死(WON);19例患者合并局部感染。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PP组与APFC吸收组、WON组与ANC吸收组、局部并发症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预测准确性。结果PP组与APFC吸收组间积液分布范围、计算机断层扫描下胰周炎症(EPIC)评分有统计学差异;WON组与ANC吸收组间有差异的指标包括胰腺炎症部位、坏死累及胰腺、坏死面积、EPIC评分、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CTSI);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间的肾前筋膜增厚、胰腺或胰周坏死、EPIC评分、CTSI有明显差异。积液分布范围预测APFC不吸收的准确性最高,EPIC评分预测ANC不吸收及局部并发症感染的准确性最高。结论大多数APFC自行吸收,约半数ANC自行吸收,局部并发症感染率较低。多个CT指标可用于预测局部并发症的转归。应重视EPIC评分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局部并发症 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标准 计算机断层扫描下胰周炎症 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卒中后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44例感染患者为A组,44例非感染患者为B组。方法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对血清中PCT与C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组与B组患者在第1天血清中PCT水平都比正常水平高,A组比B组高,但是两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第3天,A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明显比B组高(P<0.05),B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逐渐下降,到第7天恢复到正常水平;A组与B组患者在第1至3天血清中CRP水平都比正常水平高,A组比B组高,但是两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第5至7天,A组患者血清中CRP水平明显比B组高(P<0.05),B组患者血清中CRP水平逐渐下降,但是比较缓慢,到第7天仍旧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血清中降钙素原水平对卒中后感染的早期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卒中后感染 早期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I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ICC(肝内胆管细胞癌)7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43例无淋巴结转移,将其看作无淋巴结转移组;29例有淋巴结转移,将其看作有淋巴结转移组。术前,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CA211和CA125、CA19-9和CA242和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相比(P<0.05);两组血清SCC和AFP、NSE和CA153、CEA和CA724对比,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血清CA211和CA125、CA19-9和CA242在ICC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淋巴结转移 ICC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预测单纯性小肠梗阻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本文通过对近7年来我院收治的71例单纯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分析,探讨单纯性肠梗阻CT影像学特点对手术处理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腹水征象、鸟嘴征、靶征、泛影葡胺造影阳性、旋涡征、U型或C型肠袢、增强扫描肠壁异常强化在手术组出现的更为常见。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为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很大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单纯性小肠梗阻 手术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50例糖尿病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0例血糖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新生儿体重。结果观察组24~36周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监测可作为新生儿体重超标的重要参考标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空腹血糖监测 新生儿体重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背景: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可反映凝血全过程,提供血栓形成及溶解的全部信息。近来逐渐应用在骨科,但其对预测关节置换围术期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TEG预测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行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8例,分为THA组92例,男56例,女36例,平均年龄(65.7±13.8)岁,和TKA组96例,男48例,女48例,平均年龄(64.0±7.1)岁。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7d行血常规、血浆D-二聚体、凝血四项、TEG及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测。结果:THA组TEG不同时间点K值,Alpha角、MA、CI有统计学差异。TKA组TEG不同时间点仅MA、CI值有统计学差异。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s,FDP)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与术后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A组与TKA组比较,TEG各值、凝血四项结果及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G预测血液高凝状态较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更准确。行THA、TKA手术的患者多在术后1周左右达到高凝状态,应注意此时凝血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降低术后DVT发生率。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关节置换 抗凝治疗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自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产妇52例,采取随机分成两组的方式,每组26例产妇,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产前,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以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对照组产妇仅进行正常分娩准备。结果观察组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前及产中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妇,产中风险例数少于对照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结论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能有效的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确保产妇的分娩安全,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16例,采取随机分成两组的方式,每组58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产妇在产前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进行评分,了解产妇产后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几率,并且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对照组产妇未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通过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法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同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能够降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清指标联合B超检查对宫内妊娠早期阴道出血的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妇产科门诊接诊的2000例正常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期500例宫内妊娠早期阴道出血患者,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300例)、流产组(200例)。患者均接受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孕酮(P)三项外周血清指标联合B超检查,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妊娠组和流产组血清HCG、E2、P均低于对照组,p<0.05。流产组血清HCG、E2、P低于妊娠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G、E2、P联合超声检查对宫内妊娠早期阴道出血的妊娠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宫内妊娠 外周血清指标 早期阴道出血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妇第一、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测对围生儿预后的应用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