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艾曲泊帕乙醇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小分子非多肽类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临床用于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本文根据不同的起始原料对艾曲泊帕乙醇的多条合成路线进行了图解。

  • 标签: 艾曲泊帕乙醇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合成路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乙醇乳膏对面部皮肤擦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把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面部皮肤擦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面部皮肤擦伤患者采用三乙醇乳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硝酸银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创面短时间内有刺痒感,但疼痛感较对照组轻微,短时间内观察组的愈合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乙醇乳膏治疗面部皮肤擦伤,耐受性良好,安全性高,有利于提高愈合质量恢复患者容貌。

  • 标签: 面部皮肤擦伤,三乙醇胺乳膏,硝酸银乳膏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17-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乙醇防治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炎及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5月 -2017年 5月在我院住院医治的 9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资料,按干预方案不同分 2组,对照组 (44例 )待发生皮炎后涂抹三乙醇乳膏,观察组 (54例 )于放疗第 1天起使用三乙醇乳膏及护理干预,比较组间皮损程度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炎Ⅰ级比例 66.67%比对照组 22.73%高,Ⅲ级、Ⅳ级比例 11.11%、 3.70%均比对照组低 (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预防性涂抹三乙醇乳膏配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放射性皮炎皮损程度,修复受损皮肤。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性皮炎 三乙醇胺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中乙醇的质量控制。针对乙醇的进货渠道、抽样检验、质量验证以及贮存系统清洗等关键环节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乙醇的质量控制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参考。

  • 标签: 低温乙醇 蛋白分离 质量控制 进货渠道
  •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植物灭螺剂-螺威(TDS)与50%氯硝柳乙醇铵盐(WPN)两种灭螺药物的两种现场灭螺方法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Data、VIP和CBM数据库,纳入比较TDS和WPN现场灭螺效果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4月。两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浸杀法灭螺时,与WPN相比,TDS施药后1d、3d的钉螺死亡率无明显差异,7d的钉螺死亡率较低[RR=0.96,95%CI(0.93,1.00),P=0.04]。使用喷洒法灭螺时,WPN与TDS施药后1d、3d、7d、15d后的钉螺死亡率以及15d后的活螺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GRADE系统评分结果显示,证据水平为中等或低级。结论与WPN相比,TDS达到了天然源杀螺剂现场评价的要求,对钉螺的杀灭效果较好,其存量较大且价格低廉,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螺威 氯硝柳胺乙醇铵盐 灭螺效果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四乙酸在牙体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10例牙体病患者参与本次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制备根管后,采用生理盐水+次氯酸钠交替冲洗,治疗组患者采用乙四乙酸+次氯酸钠冲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乙四乙酸在治疗不同类型牙体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1%)较对照组(72.7%)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四乙酸在龋齿、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以龋齿的临床疗效最佳,三组患者中任意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四乙酸在牙体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乙二胺四乙酸 牙体病 龋病 根尖周病 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离子色谱法测定饼干中乙四乙酸铁钠的含量进行探讨。方法精确称取样品8份(每份10.0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A组(精密度测定组)2份,行精密度测定试验;一组为B组(回收率测定组)6份,行加标准高、中、低浓度回收率试验。结果两份样品RSD分别为0.623%及0.539%,均小于1.0%;6份样品的回收率在90.6%-96.7%之间。结论饼干中EDTA-FeNa含量测定采用离子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同时能够降低分析时间。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饼干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含量
  • 简介:2005年2月-2006年10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18—67岁。饮酒量100—600ml,乙醇度数38—55度。轻度中毒(以兴奋症状为主)28例;中度中毒(以共济失调症状为主)8例;重度中毒(以昏睡为主)1例。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醒脑静 治疗 摘要 兴奋症状 轻度中毒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制剂黄芫花乙醇液的安全性。方法:经过经典的局部刺激性试验,溶血性试验,豚鼠的全身过敏性试验。结果与结论:黄芫花乙醇液对家兔股四头肌有严重刺激反应,对红细胞产生全溶血;在豚鼠不发生全射过敏反应。

  • 标签: 黄芫花乙醇液 安全性试验 局部刺激试验 溶血性试验 过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醇中毒患者采取不同的急诊治疗方案,深度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即2021.04-2022.04)治疗的乙醇中毒患者(样本数量为30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乙醇急救方案,150例)与观察组(常规乙醇急救联合纳洛酮、醒脑静治疗方案,150例)。观察研究其临床疗效。结果:较之对照组(常规乙醇急救),观察组(常规乙醇急救联合纳洛酮、醒脑静治疗方案)临床症状改善时长、症状完全消失时长以及显效时长均更短,不良反应率处于较低水平中(P

  • 标签: 乙醇中毒 急诊治疗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叶绿素治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实验进行分析,发现叶绿素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绿萍叶绿素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叶绿素0.75、1.50、2.25g/kg。结论叶绿素对大鼠乙醇型胃溃疡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其治疗效果越来越高。讨论通过叶绿素治疗大鼠乙醇型胃溃疡实验,最终发现叶绿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保护细胞线粒体、抗贫血、护肝、对抗氧自由基、抑制致癌物质有预防癌症作用等,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能有效的治疗大鼠的胃溃疡,因此,叶绿素可以用与人类胃溃疡的治疗之中。

  • 标签: 叶绿素 大鼠 乙醇型胃溃疡
  • 简介:作者回顾性调查了本院自1979年至1998年6月20年间,用自制中草药制剂黄芫花乙醇液抗早孕312例临床病历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完全流产率为83.97%,。总有效率为94.55%,与前列腺素类似物抗早孕相似,流产时间的中位数为20小时11分,平均流血量为78.18±77.25ml,在完全流产的病例中,初孕,经孕未产与经产妇三组间的流产率无显著差异;流产率与年龄有显著相关,而与孕期无关,黄芫花之醇液抗早孕是安全有效的,作者还对黄芫花乙醇液抗早孕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是有潜力的药物。

  • 标签: 黄芫花乙醇液 临床 抗早孕 病例分析 植物药 中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 方法:选取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 25 例)和对照组( 25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醒脑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催醒时间以及痊愈时间。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痊愈时间与催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给予内科急诊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醒脑静治疗,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催醒时间以及痊愈时间明显减少,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醒脑静 临床分析
  • 简介:急性乙醇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我科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和盐酸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乙醇中毒88例,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醒脑静 纳洛酮 急性乙醇中毒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