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心室功能测量和评估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规项目,准确评价心室功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传统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的方法多为半定量法,或虽为定量评价但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求准确评价心室功能的方法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检查 斑点追踪成像 心血管疾病 心室功能 三维 二维
  • 简介: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是肛肠外科中的常见病[1],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前明确内口位置、瘘管走向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是肛瘘手术的关键,特别是要确定支管走向、数量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术中发生支管遗漏通常是导致肛瘘手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术前详细的影像学资料是肛瘘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超声检查因其操作简单、无痛苦、可重复性、准确率高等独特优点已成为临床首选的肛瘘检查方法。

  • 标签: 肛瘘手术 三维超声 成像技术 超声显像 价值 应用
  • 简介:唇腭裂(cleftlipandpalate,CLP)是最常见的胎儿颜面部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种族和人群有所不同。据统计,我国活产儿中平均发病率为16.63/10000,由于唇腭裂与多种遗传综合征有关,造成患儿容貌畸形,还可能直接影响患儿吸吮、吞咽、语言及面部发育等功能

  • 标签: 唇腭裂 成像方法 三维超声 胎儿 面部先天性畸形 平均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适形放射治疗78例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先行全脑放疗,然后行适形放射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效果、随访结果及放射治疗急性反应。结果78例患者中,27例完全缓解,46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2例进展,有效率达93.58%。随访率100%,生存期最长为26个月,最短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9个月,死亡病例多源于肿瘤进展。78例患者中,1例出现明显记忆力减退,1例因精神症状的加重而停止治疗,3例发生出血和脑水肿现象,经对症降颅压治疗后获得好转,其它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但可以耐受放射治疗,未出现明显的放射性脑损伤。结论适形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于脑部病变复发比例,还可提高患者中位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三维适形放射 临床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5-01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目的:观察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右侧桡骨长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进行X射线摄片、标本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骨髓腔完全再通,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对照组X射线骨密度影略低于正常骨组织,部分骨髓腔再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周围有不少软骨细胞,未见明显的骨小梁或骨板结构,排列较紊乱;空白对照组断端骨钙化影同正常骨组织一致,断端各自封闭形成骨不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类骨组织。表明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可较好地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丝素 壳聚糖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部二超声在中老年非外伤性食管裂孔疝(H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饮水胃充盈法对32例中老年患者行半坐位、立位、仰卧位等多体位二超声检查并与X线钡餐造影、内镜检查和手术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2例中老年HH患者经腹部二超声表现:(1)膈肌食管裂孔增宽(前后径0.9-2.5,平均1.6±0.4cm)及膈上疝囊,膈上疝囊中见胃黏膜回声10例;超声诊断滑动性HH27例,食管旁型HH3例,短食管型HH2例。同期检查的正常中老年食管裂孔无增宽(前后径0.7-1.5,平均1.0±0.2cm),无膈上疝囊。(2)实时超声沿膈肌食管裂孔长轴观显示32例HH膈上囊腔呈“蘑菇状”或“池塘样”,疝囊颈部呈不规则“坑道样”或“沟壑样”;从胃底面向上观察可见膈上裂孔呈“洞穴样”或“天窗样”;从纵隔面向下观察可见膈上裂孔呈“凿孔状”。超声诊断与X线钡餐造影(32例)、内镜(13例)和手术检查(4例)结果均符合。结论经腹部二超声可准确诊断中老年人非外伤性HH;实时超声可清晰显示疝口的范围、大小、形态,二超声联合应用可为临床诊断中老年人非外伤性HH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 食管裂孔 成像 三维
  • 简介:正脊术是指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的脊柱相关性疾病,根据脊柱活动原理,通过正脊仪的电脑操控、输入合理参数、施以操作医生的正确手法在瞬间得以矫正的治疗,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它是集机械、电脑、手法及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为一体的多功能快速牵引手法复位的非手术疗法。

  • 标签: 三维正脊仪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 简介:背景:跟骨为不规则骨,具有复杂的立体结构,过往多基于X射线平片进行测量研究,利用螺旋CT成像技术进行跟骨相关解剖测量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报道较少。目的:利用螺旋CT重建测量国人跟骨的解剖数据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成人正常跟骨CT扫描数据,男50例,女50例,将其重建后进一步测量跟骨长、宽、高及Bohler’s角及Gissane’s角,将测量数据与西方人数据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中国男性组跟骨长、宽及高分别为(74.60±5.06),(29.71±2.93),(45.23±4.46)mm;女性组为(71.48±5.36),(26.65±3.01),(42.23±4.49)mm,男性组显著大于女性组(P0.05)。男性组Bohler’s角为(35.98±4.34)°,女性组为(38.31±4.43)°,男性组显著小于女性组(P0.05)。提示中国女性成人跟骨长、宽、高较男性小,跟骨Bohler’s角明显大于男性,不同性别间Gissane’s角无明显差异。与西方人相关数据比较,中国成人的跟骨长、宽、高明显偏小,跟骨Bohler’s角及Gissane’s角则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跟骨 螺旋CT 三维成像 数据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适形放疗辅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使用适形放疗+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存率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缓解率分别为73.33%、4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1年、2年、3年的生存分别为76.67%、60.00%、46.67%,50.00%、33.33%、16.67%,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适形放疗辅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癌症的控制率,可以将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消化道恶性肿瘤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5-02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圆窗龛及其附近龛外窝形态的差异,获得圆窗龛及龛外窝形态的参数,为人工中耳圆窗振子的外形设计及其在圆窗龛植入时的安全放置提供依据。方法将17例(20侧耳)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患者(狭窄组,男9例、女8例,年龄7~28岁)、15例(20侧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闭锁组,男9例、女6例,年龄4~27岁)和1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20侧耳,男5例、女5例,年龄12~60岁)的颞骨CT序列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在3D重建基础上读取圆窗龛及其附近龛外窝相关标志点的坐标,基于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计算圆窗龛龛口前后、上下径,圆窗前后、内外径,圆窗龛前、后、上、下各壁长度,圆窗龛深度,龛外窝深度及大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闭锁组圆窗龛前、后壁长度分别为(1.48±0.26)mm和(2.28±0.56)mm,狭窄组分别为(1.32±0.36)mm和(1.99±0.58)mm,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96±0.33)mm和(1.55±0.5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闭锁组圆窗龛上壁长度(1.29±0.32)mm,大于健康对照组的(1.00±0.33)mm(P〈0.05);闭锁组的龛外窝大小小于狭窄组,狭窄组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龛外窝深度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随着外耳道畸形程度加重,圆窗龛前、后、上壁有变长趋势,龛外窝有变小的趋势。该结果可为人工中耳圆窗振子的设计及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和闭锁患者圆窗振子植入的手术设计提供依据。

  • 标签: 人工中耳 圆窗龛 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闭锁
  • 简介:目的利用双源cT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术后移植物,并评价移植物走形与骨隧道定位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l1月收治的76例(男33例,女43例;平均年龄为33.4岁)ACi。单束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进行双源Crr重建。根据患者ACL移植物与骨隧道的位置分为3组:撞击组22例(ACL移植物与髁间窝存在撞击),偏后组2l例(胫骨隧道位置偏后),满意组33例(胫骨隧道及ACL移植物位置满意)。测量并比较3组患者股骨隧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百分比(Fx、Fv)和胫骨隧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百分比(Tx、Ty)。结果76例患者均成功重建r隧道及移植物图像。撞击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2.6%±1.2%、22.4%4-1.1%,Tx、Tv平均分别为53.6%±2.O%、34.7%±1.7%;偏后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2.4%±1.O%、23.7%±1.4%,Tx、Tv平均分别为56.8%±0.8%、50.9%±1.3%;满意组患者的Fx、Fv平均分别为21.7%±1.O%、23.3%±1.1%,Tx、Ty平均分别为55.4%±1.6%、43.0%±1.9%。3组患者的Fx、Fv比较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rx、rr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后组、满意组的.rx均高于撞击组,偏后组Ty〉满意组Ty〉撞击组Tv,以上组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舣源CT能够清晰重建术后骨隧道及ACL移植物的图像,临床上可用于评估骨隧道定位与移植物走形的关系,从而指导术者改进手术。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移植物 双源CT
  • 简介:由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外固定工作委员会(筹)主办、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医院协办、天津市新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一届全国计算机辅助下空间外固定架(泰勒架)操作与应用专题学习班”拟定于2014年8月29-31日在北京市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召开。

  • 标签: 计算机辅助 三维空间 学习班 专题 应用 操作
  • 简介:目的:评估虚拟模拟器在输尿管镜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共50人进入本次研究,按既往输尿管镜操作的经验是否大于20例分成两组,熟悉模拟器后采用左输尿管下段取石操作进行初评,评价指标包括:总操作时间、输尿管插管时间、损伤致出血点的数目、尝试插管的次数以及GRS评分。48h后进行复评。结果经过模拟器训练后所有参与者总操作时间明显缩短(345.30±31.35及221.53±16.43,P=0.001),GRS评分明显改善(25.20±1.98及28.80±1.20,P=0.008)。两组的总操作时间、输尿管插管时间及GRS评分无论初复评均有差异,独立完成的输尿管镜的例数与GRS评分相关。结论虚拟模拟器是输尿管镜技能培训及评估的有效工具。

  • 标签: 输尿管镜 教学 虚拟模拟器 效度
  • 简介:国标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有关章节中明确指出。1.书写百分数的范围时,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范围为5~10%的数据,不能写成5~10%,因为前者实质为0.05~0.10,而后者的实质却为5~0.10.

  • 标签: 规范书写 数值 长度 偏差 出版物
  • 简介:摘要目的首先通过调查研究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其次探究对孕妇进行产前模拟示教对孕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为产前模拟示教用于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13年1月份~2014年1月份入住我院的产妇中随机选出300名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将她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0人。对其发放调查问卷探究其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情况。再由医护人员对对照组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而对实验组的产妇除了进行日常护理之外,还对其进行哺乳体位训练,和母乳喂养技术的传授。将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存在的差异。结果产后实验组妇女的产乳量和母乳喂养频率都比对照组产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做产前模拟示教能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产妇 模拟示教 母乳喂养 影响 婴儿模型
  • 简介:目的: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其周围腺体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个浸润性导管癌和23个纤维腺瘤的DWI图像,测量瘤区(G1)、近瘤区(G2)、远瘤区(G3)及对侧正常腺体区(G4)ADC值,比较不同区域的分布及差异。结果41个浸润性导管癌DWI为高信号,平均ADC值(1.13±0.16)×10-3mm2/s,而23例纤维腺瘤DWI为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平均ADC值(1.69±0.18)×10-3mm2/s,两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P<0.05)。浸润性导管癌自G1区至G4区ADC值逐渐升高,其中G1与G4区、G2与G4区、G1与G2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与G4区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各区与对侧正常腺体G4区之间及G1与G2区之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在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及周围区域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对近瘤区ADC值测量,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是否周围浸润及为保乳手术提供依据。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纤维腺瘤
  • 简介:摘要高能量四肢骨折的康复成了现今的疑难问题,往往复位困难,骨折延迟愈合,迁延日久,患者忍受极大的痛苦,我科应用科里自己发明的长骨骨愈合定量纵向应力模拟器,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骨折术后6-8周起应用,实验组60人,随机分为应用长骨骨愈合纵向可调定量应力模拟器护理功能锻炼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年龄、骨折折线位置、骨折粉碎程度均为完全随机分配。通过长骨骨愈合纵向可调定量应力模拟器治疗的30个患者,无钢板断裂、无增生性骨不连等骨折不愈合情况;对照组30个患者中,骨不连1例,再次手术治疗,钢板断裂3例。术后未使用长骨骨愈合纵向可调定量应力模拟器的患者发生骨愈合异常问题致二次手术处置达10%。而使用长骨骨愈合纵向可调定量应力模拟器的患者未出现任何异常。骨痂的形成比对照组早约1-2个月。

  • 标签: 长骨骨愈合 定量纵向应力模拟器 临床护理 骨折 骨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可以发现治疗组是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可有效治疗腹股沟疝气,且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是治疗股腹沟疝气的理想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股沟疝气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为提高院校干部保健能力和水平,通过军地合作、专家咨询、文献分析、试点研究、知情人物访谈等方法,对武警院校干部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以院校干部人群为健康管理主体,武警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健康管理部曲为主线,融合群体和个体管理,自助、互助、医助相结合,分层、分组、分类划分管理人群”的“武警院校干部助健康管理模式”,在某院校试运行取得良好效果。该模式可操作性强、管理有效,参与者满意度高,值得其他部队和单位借鉴参考。

  • 标签: 武警部队院校干部 健康管理模式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