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持续正压通气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从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本院治疗的6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相比于采用常规药物和方法如吸氧等治疗的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以新生儿治疗一天后的气血功能、7天后疗效、并发症率为评价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PaCO2浓度更低、PaO2浓度更高(P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 3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2月 -2019年 3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比对,一组为采取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常规组,一组为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联合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联合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经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33例。其中,给予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经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OI、PH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治疗后两组PaO2、PaCO2对比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略低。 结论 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对患儿采取经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能够对患儿的各项呼吸指标作出调节,对其呼吸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明显,且应用的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人工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 抽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 住院的需要人工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 200 人次 ,按数字分类法 分为两组。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机械通气后,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而观察组则采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痰后血氧饱和度、 心率 及呼吸频率 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密闭式吸痰法在维持血氧饱和度、减少心率及呼吸频率波动、 简化操作程序等方面均优于开放式性吸痰法。结论:密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人工气道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采用不同中鼻甲处理方式对阻力及主观气流感觉的影响。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中在我院进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病患,纳入例数为70例,根据术中不同中鼻甲处理的方法来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将中鼻甲进行切除处理,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则不进行切除,对比两组阻力和主观气流感觉的差异。结果:在经过对比之后发现,两组病患阻力和主观气流感觉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中隔鼻甲和筛窦术腔闭塞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进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过程中,对中鼻甲是否切除并不会特别影响病患的阻力和主观气流,但是保留中鼻甲能够减少中隔鼻甲和筛窦术腔闭塞的发生,对于病变的中鼻甲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 标签: 内窥镜鼻窦术 中鼻甲 处理方法 鼻气道阻力 主观鼻气流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在ICU的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采取湿化管理,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9月在我院ICU病房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65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以及湿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在ICU病房治疗的患者采取湿化管理,能够使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认可度有效提高,同时减少患者在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当中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ICU 呼吸机辅助通气 气道湿化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的管理中,应用双加热导丝回路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近1年中开展的机械通气治疗工作进行分析,研究起始时间选择2020年1月,研究选择的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研究对象抽取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分析,样本例数选择100例。为保证研究所得结果的客观性,本次选用方式为随机分组实验方式,各50例。本次研究方法为双加热导丝回路方式。对照组作为对照分析,用传统通气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实施本次研究方案。对比不同方式的效果。结果 在统计的24h内倾倒的冷凝水次数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双加热导丝回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7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呼吸衰竭 呼吸机正压通气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人工舒适护理 对危重患者 进行重症监护。方法 该病房的危重患者 于 2015年 11月至 2019年 4月进入 EICU,被选为控制对象。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从 2019年 4月至 2019年 11月招募一些 EICU科的患者。 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因此采用舒适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死亡率的高低和治疗情况的良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死亡率降低了很多,p <0.05,具有调查统计分析的必要。与对照组相比,被照顾的满意程度与实验组有很大的不同,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EICU中,采取 人工舒适护理 措施可以有利于低患者的死亡率,使得患者更愿意接受治疗以及增加他们对此措施的认可度。这是一种既可靠又好用的照顾方法,具有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 标签: 危重患者 人工气道 舒适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行早期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从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中,选择70例进行治疗观察对象,建立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状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应用于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利于提早控制患者病情,可快速稳定其生命体征,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 早期 辅助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急性左心衰治疗中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0例确诊的难治性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45例/组。观察组实施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对照组实施面罩吸氧。对比氧动力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氧动力学指标水平和总有效率水平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难治性急性左心衰治疗中实施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效果确切。

  • 标签: 难治性急性左心衰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7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年 2月 -2019年 12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一组为实施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另一组为实施无偿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 36例,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明显。结论 对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分析临床改善成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急诊患者,其均诊断为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60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无创正压通气干预,分析治疗改善成效。 结果: 从 临床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治疗有效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3.3% ,( 28/3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6.7% ( 26/30 ),以观察组治疗更优。 结论: 采用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改善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病情,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良好,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诊治疗 重症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 简介:摘 要:ICU人工的目的是解除阻塞,有效清除呼吸分泌物,改善通气和纠正缺氧,保证通畅。除此之外,该措施的实施可以保护呼吸,防止意外吸入,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因此,ICU人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许多学者对相关护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论,为减少减少人工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临床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选取无创正压结合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ARDS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采取随机分配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实验组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结合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的方式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腹胀痛隐没时间,胰腺肿胀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都低于对照组且呼吸功能指标改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来说,选择无创正压通气结合血液净化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功能且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明显。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ARDS 无创正压通气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 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普通组( n= 40)与观察组( n= 40),普通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且 PaCO2、 PaO2指标改善效果优于普通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有明显效用,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困难中联合应用光棒与喉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且伴有气管插管困难患者64例,采取1:1比例分为对照组32例与联合组32例,对照组气管插管方式以喉镜为主,联合组气管插管以光棒与喉镜联合为主,对比两种方式气管插管时间、1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气管插管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1次插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5%、34.38%,联合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困难气管插管联合应用光棒与喉镜可促进插管成功率提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困难气道 气管插管 光棒 喉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法辅助治疗呼吸衰竭合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9月在本院治疗的呼吸衰竭合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 122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 61例)以及对照组( 6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法辅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呼吸衰竭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 采取常规治疗联合 无创正压通气法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 重症支气管哮喘 无创正压通气法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于治疗效率的影响情况。方法:挑选我医院急诊收入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8例)为观察目标,时间段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参照着“计算机表法”执行分组处理,其中一组为参照组(n=29例)实施常规治疗方案,二组为观察组(n=29例)在此基础之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案。然后,统计各组的临床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产生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a.HR、b.RR、c.PaO2、d.PaCO2、e.pH)以及治疗总有效率96.55%均优于参照组各项指标、75.86%(P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急诊治疗 治疗效率 并发症产生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 29例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于 2014年 1月~ 2017年 12月期间入院,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联合应用于观察组( 15例)治疗中,将呼吸兴奋剂治疗应用于对照组( 14例)治疗中。对比治疗后对动脉血气指标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且为观察组较高,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 PaO2、 PaCO2以及呼吸的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联合,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 ]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兴奋剂 临床效果